-
公开(公告)号:CN11717509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1281052.6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7 , H01M50/172 , H01M50/627 , H01M50/186 , H01M10/04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组件,盖板组件包括盖主体、极柱、绝缘件以及第一阻挡部。盖主体用于封盖二次电池的壳体的敞口,盖主体具有注液孔;绝缘件夹设于极柱与盖主体之间,以使得极柱与盖主体电绝缘,绝缘件和注液孔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阻挡部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于盖主体,以使得盖主体背向容置腔一侧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第一阻挡部的至少部分在第一方向位于注液孔和绝缘件之间,以阻挡电解液由注液孔向绝缘件漫延。本申请实施例,降低了注液孔处电解液沾染到绝缘件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86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79837.2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67 , H01M50/552 , H01M50/176 , H01M50/1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柱、电池盖板及单体电池,该极柱包括支座和柱体,支座的端面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上设有第一嵌合部,第一嵌合部、第一凸出部和支座配合形成第一插槽,柱体朝向支座的端面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嵌合部,第二嵌合部、第二凸出部和柱体配合形成第二插槽,第一嵌合部嵌设在第二插槽内,第二嵌合部嵌设在第一插槽内,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关于柱体的轴线相对设置,由此可以提高支座与柱体连接的可靠性,降低极柱断裂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44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808922.4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52 , H01M50/136 , H01M50/531 ,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50/30 , H01M5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及电池包,电池包括壳体、极组和负极盖板。极组设于壳体内;负极盖板设于壳体的一端,负极盖板包括负极盖板本体以及设于本体上并朝向极组设置的第一凹陷部,负极盖板本体和第一凹陷部之间通过弹性筋连接,负极盖板本体和壳体连接,第一凹陷部和极组的负极电连接。本发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由于负极盖板设置第一凹陷部,且第一凹陷部和极组的负极电连接,从而,取消了负极连接片,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极大节省了产品成本,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使其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4368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06515.1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93 , H01M50/367 , H01M50/30 , H01M50/1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绝缘件、电池盖板及电池,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面凸出设置以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部中空设置,以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排气凹槽,所述支撑部开设有通孔;挡板,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内,并与所述排气凹槽的槽壁和槽底连接设置,以将所述排气凹槽分隔形成若干个分槽,所述分槽与所述通孔连通设置。本发明通过在排气凹槽内设置挡板,以将排气凹槽分隔形成若干个分槽,当电池倒置时,电解液分布于若干个分槽内,当电池受到振动时,挡板会对电解液的晃动进行阻挡,减轻电解液的晃动,从而减小电解液对防爆阀的冲击,避免防爆阀受损,达到对防爆阀的保护作用,避免电池漏液以及防爆阀提前开阀的现象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9963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06293.7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93 , H01M50/597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绝缘件、电芯及电池包,包括:主体部;支撑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表面连接设置,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分设于所述主体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设置;加强体,与所述支撑部连接设置;所述加强体对应位于所述主体部沿长度方向两端的所述支撑部相互背离的外表面设置;所述支撑部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空间,并使所述支撑部具有抵接区和承托区,所述加强体对应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并与所述抵接区和所述承托区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加强体,提高支撑部的整体强度,使支撑部不会发生向内倾斜,提高绝缘片的对齐度,保证极耳不会从绝缘片窜出,避免极耳与壳体接触发生短路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578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31410.1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3 , H01M50/133 , H01M50/474 , H01M50/477 , H01M50/3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壳本体、焊接构件和强化构件,所述壳本体的两端通过所述焊接构件连接,所述壳本体围设出容纳空间,所述强化构件与所述焊接构件位于所述壳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强化构件自所述壳本体的内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凸出。在本发明的电池壳体中,强化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极组,进而避免极组被刮伤。如此,无需额外设置侧板,降低了电池的制造成本。同时,壳本体的除了设置强化构件的部分与极组之间形成缝隙,这使得极组产生的气体可以经此缝隙排出,降低了电池出现热失控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1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80496.8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7 , H01M50/172 , H01M50/186 , H01M10/04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及其盖板,盖板包括盖体、极柱以及连接件。盖体的一侧表面具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部具有贯穿的安装孔;极柱相对安装孔设置;连接件由绝缘材质制成,连接件围绕安装孔的轴线环设于极柱一整圈,连接件与极柱间形成环设于轴线的第一接缝,并于第一接缝处密封连接,连接件嵌设于安装槽中,连接件与盖体间形成环设于轴线的第二接缝,并于第二接缝处密封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盖板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从而能够降低成本。连接件嵌设于安装槽,有利于减小盖板在安装孔轴向的尺寸,从而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8063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331875.5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7 , H01M50/152 , H01M50/30 , H01M50/1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壳组件及电池,外壳组件包括:盖板本体或者壳体本体,盖板本体或者壳体本体上形成有第一位面与第二位面;第一位面与第二位面相平行,且沿垂直于盖板本体或者壳体本体所在平面,第一位面与第二位面错位设置;防爆痕,成型于第一位面与第二位面的连接处;且满足:D<H1,和/或D<H2。本发明提供的外壳组件,在交汇处形成防爆痕,使得成型后的防爆阀一致性更高,避免现有技术中冲压形成V型刻痕后,物料的流动和挤压可能导致外层的镀镍层脱落的情况发生,降低腐蚀风险,提高电池安全性能。错层形成的第一位面与第二位面在冲压后不存在复位倾向,使得产品一致性能够得到保证,产品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09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1284950.7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7 , H01M50/172 , H01M50/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顶盖及电池,电池顶盖包括盖板、极柱组件和下塑胶,盖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下塑胶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极柱组件设于第一安装孔内,极柱组件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安装孔内;极柱组件包括支撑环和极柱。支撑环固定设于第一安装孔内;极柱包括基体,基体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直径小于基体的直径;基体设于支撑环内,基体的上表面和支撑环的上表面平齐,极柱沿轴向的厚度大于支撑环的厚度。本发明省掉了正极铆接块和负极铆接块,零件数量减少,降低了整个盖板重量,降低了零件成本,减少了装配工序;极柱高度降低,占用空间变小,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647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95126.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36 , H01M5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芯及电池包,电芯包括极组,极组包括极组本体和极耳,极耳连接在极组本体侧边上,极耳上形成有预焊焊印,预焊焊印沿极耳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L1,其中,20mm≤L1≤50mm;极耳适于沿裁切线进行裁切,裁切线沿极耳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预焊焊印;裁切前的预焊焊印沿极耳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W1,裁切后的预焊焊印沿极耳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W2,其中,0.5mm≤W1‑W2≤2.5mm。合理优化定义极耳裁切工艺参数,保证预焊焊印被切除合理的宽度,从而在保证极耳远离极组本体的端部对齐度的同时,还保证裁切后极耳不开裂,避免电芯因极耳裁切不当而发生短路,并满足过流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