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26869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10190698.1
申请日:2017-03-28
IPC: B61K9/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宽频轨道刚度检测设备及系统,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该宽频轨道刚度检测设备包括激振器、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固定装置、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力传感器、与钢轨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的计算机以及用于吸附所述钢轨的电磁吸盘,所述电磁吸盘包括吸合面和安装面,所述吸合面与所述钢轨磁性吸合,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力传感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磁吸盘通电后即可进行稳定传力,并且安装方便,移动方便,检测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26869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90698.1
申请日:2017-03-28
IPC: B61K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K9/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宽频轨道刚度检测设备及系统,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该宽频轨道刚度检测设备包括激振器、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固定装置、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力传感器、与钢轨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的计算机以及用于吸附所述钢轨的电磁吸盘,所述电磁吸盘包括吸合面和安装面,所述吸合面与所述钢轨磁性吸合,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力传感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磁吸盘通电后即可进行稳定传力,并且安装方便,移动方便,检测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69892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710190697.7
申请日:2017-03-28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动刚度检测设备及系统,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该轨道动刚度检测设备包括激振器、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固定装置、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力传感器、与钢轨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的计算机以及用于夹持固定钢轨的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与所述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具连接件、夹具底座、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所述夹具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夹具底座与所述力传感器之间,所述夹具底座远离所述夹具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钢轨表面配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快速、力传递性稳定可靠以及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162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190696.2
申请日:2017-03-28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动刚度测试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内向钢轨施加预设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激振力;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对钢轨上的力信号和位移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对应的力信号采样点和位移信号采样点;对处于预设的时间间隔内的力信号采样点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钢轨上的力信号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对处于预设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信号采样点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钢轨上的位移信号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根据钢轨上的力信号、位移信号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得到轨道的动刚度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所述轨道动刚度测试方法及系统的测量准确度高,可全面地对轨道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动刚度值进行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96989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190697.7
申请日:2017-03-28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动刚度检测设备及系统,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该轨道动刚度检测设备包括激振器、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固定装置、与所述激振器连接的力传感器、与钢轨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的计算机以及用于夹持固定钢轨的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与所述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具连接件、夹具底座、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所述夹具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夹具底座与所述力传感器之间,所述夹具底座远离所述夹具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钢轨表面配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快速、力传递性稳定可靠以及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162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90696.2
申请日:2017-03-28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动刚度测试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内向钢轨施加预设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激振力;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对钢轨上的力信号和位移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对应的力信号采样点和位移信号采样点;对处于预设的时间间隔内的力信号采样点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钢轨上的力信号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对处于预设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信号采样点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钢轨上的位移信号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根据钢轨上的力信号、位移信号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得到轨道的动刚度与激振频率的对应变化关系。所述轨道动刚度测试方法及系统的测量准确度高,可全面地对轨道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动刚度值进行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296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89926.9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湖北荆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降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频宽带降噪的声学超材料结构的设计方法及声屏障,包括确定声学超材料单元的元胞结构以及对应的若干关键参数;得到超材料‑神经网络联合模型;建立声学超材料深度学习模型,对所述关键参数进行编码,并基于遗传算法结合所述超材料‑神经网络联合模型进行逆向设计求解所述声学超材料深度学习模型得到最优个体,找到最优个体对应的数据,令该数据为最优数据;基于所述最优数据设计元胞结构,并根据需求设计铁路声屏障的高度,将所述元胞结构和高度结合得到声学超材料结构。本发明结合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针对特定的降噪目标,逆向设计出最优化的声学超材料结构及其声屏障,具有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5463.0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中创智合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IPC: C08L23/16 , C08L9/02 , C08K3/04 , C08K7/26 , C08K3/26 , C08K3/06 , C08K3/22 , C08K5/09 , E01B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制板式无砟轨道高聚物隔离层材料及应用,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组份:三元乙丙橡胶75~85份、丁晴橡塑合金材料15~25份、活化剂4~7.5份、热稳定剂1~3份、化学防老剂0.5~1.5份、物理防老剂0.5~1份、炭黑40~60份、气相法白炭黑5~10份、CaCO35~25份、环保增塑剂25~35份、硫化剂1~1.5份、促进剂1.8~2.7份、石蜡油12~23份、氧化锌2~2.5份、硬脂酸1~1.5份、防老剂TMQ0.8~1.5份、硫磺0.4~0.5份、尿素脂BK0.3~0.5份。本发明通过三元乙丙橡胶与丁晴橡塑合金材料的聚合能够在保证产品综合力学性能效果的同时,使隔离层材料具备良好的受压不易破损、不产生龟裂,保证产品优良的回弹性能,从而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刺穿,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48522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910875764.8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向连续支撑式浮轨型扣件系统,包括位于钢轨两侧的横向连续支撑结构,所述横向连续支撑结构安装于轨枕上,所述横向连续支撑结构包括轨撑,轨撑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轨外侧,所述轨撑包括一体成型的连续横向构件和纵向构件,所述连续横向构件与钢轨腰部接触,所述纵向构件在钢轨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且通过垫板固定在轨枕上。本发明将扣件系统由点支撑改进为连续支撑,保证了扣件系统横向刚度的连续性,提高其横向刚度,增强钢轨横向稳定性,从而有效改善扣件系统横向稳定性差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62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607425.8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浙江中创智合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IPC: C08L9/02 , C08J9/00 , C08L7/00 , C08L67/00 , C08L69/00 , C08L57/02 , C08K9/10 , C08K3/04 , C08K7/24 , C08K9/04 , C08K7/26 , C08K13/06 , B32B25/12 , B32B25/14 , B32B25/04 , B32B3/12 , B32B3/28 , B32B3/30 , B32B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用超性能橡胶垫板材料、制备方法及垫板结构,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天然橡胶20‑30份,丁腈橡胶50‑70份,热塑性聚酯弹性体20‑30份,改性中空纤维25‑30份,介孔纳米碳酸钙10‑30份,改性碳纳米管15‑20份,聚碳酸酯8‑10份,石油树脂10‑15份,硫化活化剂2‑4份,防老剂2‑4份,硫化促进剂2‑4份,硫化剂1‑3份,分散剂4‑6份,发泡剂3‑6份。本发明通过采用天然橡胶与丁腈橡胶混合作为橡胶主体,兼具了天然橡胶的优良弹性以及丁腈橡胶的优良力学性能,同时通过添加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聚碳酸酯以及多种增强填料组合,大大的提高垫板的硬度、拉伸强度、静刚度等力学性能,能够提高橡胶垫板的力学性能,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受压开裂,同时保证了垫板的弹性与减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