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浸泡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35076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610440273.7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浸泡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材料准备,无菌苗茎段去除叶片和顶端,截成0.8‑3cm长,每段至少保留一个叶腋;步骤二:预培养:培养基MS+0.5mg/L 6‑BA中预培养,2‑3d;步骤三:避光震荡:将预处理后的材料,浸泡于含200‑500mg/L秋水仙素的无菌水中,于摇床上以120r/min,25‑30℃避光震荡,处理时间分别12‑72h;步骤四:光照培养:材料经浸泡处理后,转入未附加秋水仙素的MS+0.15mg/L NAA+0.5mg/L 6‑BA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步骤五:变异芽的同质化处理:上述培养40d后,选培养得到的变异明显的芽苗,在培养基MS+0.15mg/L NAA+0.5mg/L 6‑BA中,间隔40d反复培养5次。本发明的诱导方法,获得了四倍体无籽刺梨新种质,可增加无籽刺梨果实营养成分如Vc、VE和SOD等,同时使其果径和可食用部分增多。

    一种提高木蝴蝶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3386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20402.0

    申请日:2016-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木蝴蝶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随机选取定量粒饱满木蝴蝶种子阴干,称其千粒重,备用;将种子完全浸泡在赤霉素GA3溶液中;将经过赤霉素处理的木蝴蝶种子取出用干燥箱恒温28℃干燥至原始含水量,然后再进行浸泡、回干、浸泡、回干处理;将激素处理后的木蝴蝶种子于水温中处理;将经过热击处理的木蝴蝶种子放入KQ5200型超声波清洗器处理;将经过超声波处理的木蝴蝶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培养。本发明通过对西双版纳州野生木蝴蝶种子进行预处理和发芽实验,提高了木蝴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系数、活力指数等形态指标,同时也增强了CAT、POD、MDA等生理指标。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1913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10496395.X

    申请日:201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尤其是一种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织培养时,以滇杨的叶柄作为组培材料,并在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处理时间为20-30天,处理完后转入未附加秋水仙素的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再进行分化培养,然后截取分化出的丛生芽上变异明显的部位,再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5-6次的反复培养,可使其多倍化变异稳定,将变异稳定的丛生幼苗进行生根,可得四倍体滇杨组培幼苗。本发明是一种操作简便且能有效减少嵌合体的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6700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236831.5

    申请日:2011-08-18

    Abstract: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采集滇杨3年生枝条水培后以嫩茎为外植体,无菌嫩茎平放入分化培养基,在愈伤上长出丛生不定芽,再分别接入增殖、生根培养基,移栽炼苗基质等。本发明取材方便快捷,各阶段的培养基和炼苗基质都分别进行筛选比较,为滇杨工厂化快速繁殖、育苗以及滇杨生理遗传性质研究提供了方法。

    一种用于滇杨性别鉴定的SSR分子标记

    公开(公告)号:CN116200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351727.3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滇杨性别鉴定的SSR分子标记,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s)以滇杨33个雄株和29个雌株为材料,采用Ezup柱式植物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其DNA,从已报道的相关文献中选出16对植物性别有关的SSR引物,经试验筛选出1对(CADEx12)在琼脂糖凝胶检测中显现清晰条带且反应稳定的SSR引物,并将这对引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经PCR扩增后在滇杨雌雄株间有2个长度约为260bp和290bp的区域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滇杨雌雄株间存在遗传差异。研究结果可作为滇杨早期性别鉴定的遗传标记,为滇杨在生产中的分性别利用、遗传改良及种质资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种华山松基因组SNP的开发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5154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290767.2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华山松基因组SNP的开发方法及应用,以SLAF‑seq技术为核心,对209份华山松优良单株进行多态性SNP标记开发,共获得了3469074个SNP标记;经GWAS关联分析后,获得了与胸径相关的SNP位点6个,与树高相关的SNP位点7个,利用SNP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之后,发现2个基因可能与胸径生长相关,分别为SNP Marker227806位点相近的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CesA2基因,以及Marker227806位点相近的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CCoAOMT基因,为华山松育种性状的遗传机理及分子标记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