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2612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304407.3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防治云南切梢小蠹复合孢子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它是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粗产物经纯化得到木薯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保水剂并粉碎成100目粉末,按质量比m保水剂:m孢子=1000:1将保水剂粉末和粉拟青霉孢子充分混合,35~40℃干燥制得可湿性粉剂。室内实验表明,以可湿性粉剂处理云南松段木时,云南切梢小蠹的平均死亡率达78.3%,校正死亡率达77.2%。
-
公开(公告)号:CN104026123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304407.3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防治云南切梢小蠹复合孢子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它是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粗产物经纯化得到木薯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保水剂并粉碎成100目粉末,按质量比m保水剂:m孢子=1000:1将保水剂粉末和粉拟青霉孢子充分混合,35~40℃干燥制得可湿性粉剂。室内实验表明,以可湿性粉剂处理云南松段木时,云南切梢小蠹的平均死亡率达78.3%,校正死亡率达77.2%。
-
公开(公告)号:CN1135831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468347.9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7K14/435 , C12N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西藏簇角缨象天牛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包括OBP6基因序列和OBP10基因序列,所述的OBP6基因序列选自SEQ ID No.1,所述的OBP10选自SEQ ID No.2。本发明还提供了OBP6基因序列和OBP10基因序列所编译的气味结合蛋白在识别气味化合物中的应用。OBP6基因序列所编译的气味结合蛋白在识别气味化合物反式‑2‑己烯醛中的应用。OBP10基因序列编译的气味结合蛋白在识别气味化合物香叶醇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找出了西藏簇角缨象天牛利用OBP6和OBP10基因序列所编译的蛋白与气味化合物相结合以定位出所攻击的对象(核桃),据此可以开发出相应的引诱剂以将西藏簇角缨象天牛引诱至捕获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93801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352864.2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豹纹木蠹蛾组合化学引诱剂、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农林领域。该化学引诱剂是将(E)‑2‑十二碳烯‑1‑醇甲酸酯和(E)‑2‑十四碳烯‑1‑醇甲酸酯两种引诱活性物质包埋进β‑环糊精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本发明采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使其内部的引诱活性物质减少了与空气和阳光的接触,能够降低引诱活性物质的氧化速度;而且缓释技术能够使昆虫引诱剂以比较稳定的速率缓慢释放出来,这就延长了昆虫引诱剂在野外使用的时间,从而降低害虫的控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66835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0922769.1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低空无人机受害松木图像智能识别算法。本发明基于低空无人机受害松木图像智能识别算法,通过采集大量样本数据的HSV、外形特征和高光谱数据,通过HSV变换、检测物外形特征和高光谱数据融合的算法,对低空无人机拍摄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和高光谱影像数据与样本数据进行对比融合分析,从而实现受害松木图像的智能识别。本发明的智能识别算法对受害松木的识别率高,能够有效的掌握受害松木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97572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225730.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利用组合外源激素抑制薇甘菊开花的方法,以配制1L浓度为10ppm的调节剂为例,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10mg吲哚乙酸和10mg赤霉素,将其溶于3mL乙醇中;S2、将S1溶液转移至1L容量瓶中;S3、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L,得到10ppm的调节剂;S4、将S3制得的调节剂溶液转移至2L大烧杯中;S5、在2L大烧杯中加入1mL聚乙二醇600和1mL吐温2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6、将S5中的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组合激素调节剂;本发明采用的外源激素调控方法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抑制薇甘菊开花结实的方法,从种子传播上控制薇甘菊的蔓延,其使用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下,无污染的可持续性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707060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0029911.6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 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Abstract: 川滇桤木次生代谢物对乙基苯乙酮为趋避云南松小蠹的缓释剂及方法。本发明以正己烷或正戊烷或石油醚为溶剂、以对乙基苯酮为溶质配置对乙基苯酮溶液,用于趋避云南松小蠹危害程度不同的林分;对乙基苯乙酮浓度与云南松小蠹对林分危害程度正相关。应用是将缓释剂浓度设置为50~500 ng/uL置于一顶端开口的缓释瓶内,按方位、树高塔式交叉悬挂于衰弱木枝干枝梢上。本发明取材于云南松小蠹的非寄主林木次生代谢物,趋避力强、持续周期长、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可持续用于控制云南松小蠹的种群数量,推广潜力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130572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510418119.5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泽桑梓 , 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栽培平菇的薇甘菊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薇甘菊40~70份、木屑20~30份、麦麸5~15份、生石灰2~4份、石膏粉2份、普钙2份、尿素0.1份;且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pH值为8~8.5。用质量浓度为2~5%的生石灰水浸泡薇甘菊数小时后,再加入木屑、麦麸、石膏粉、普钙和尿素,搅拌均匀后,用生石灰水调节含水量至60~65%、pH值为8~8.5,即得到薇甘菊培养基。本发明既可以有效转变有害植物薇甘菊进行资源化利用,又可以替代食用菌生产原材料,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为薇甘菊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发明具备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40975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94415.7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紫茎泽兰为主要材料的白参菌袋料栽培方法。该发明基质重量百分比为:紫茎泽兰40%~80%、棉籽壳0~40%、麦麸15%、黄豆粉3%、石膏粉1%、蔗糖1%。配制是以新鲜紫茎泽兰堆积发酵、晒干、粉碎与麦麸、黄豆粉等混合均匀装袋灭菌作为白参菌栽培菌包。本发明成本低,材料容易处理,子实体生物转化率31.3-36.4%,利润为成本3倍以上,可大规模种植,对保护生态、改变农田过分依赖化肥的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70706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29911.6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 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Abstract: 川滇桤木次生代谢物对苯乙基酮为趋避云南松小蠹的缓释剂及方法。本发明以正己烷或正戊烷或石油醚为溶剂、以对苯乙基酮为溶质配置对苯乙基酮溶液,用于趋避云南松小蠹危害程度不同的林分;对苯乙基酮浓度与云南松小蠹对林分危害程度正相关。应用是将缓释剂浓度设置为50~500 ng/uL置于一顶端开口的缓释瓶内,按方位、树高塔式交叉悬挂于衰弱木枝干枝梢上。本发明取材于云南松小蠹的非寄主林木次生代谢物,趋避力强、持续周期长、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可持续用于控制云南松小蠹的种群数量,推广潜力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