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5253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71637.5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观可视化光刻模型制作方法及其实验流程,通过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获取岩样完整的孔喉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并结合孔隙‑骨架间色值(即RGB值)的差异从铸体薄片中抽提相应的孔隙空间。同时,利用分水岭方法将孤立的孔隙空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孔喉网络结构,并通过拟合孔喉半径分布曲线获取对应的分布函数,借助计算机产生服从该分布的随机数并进行赋值。最后,将获取的孔喉网络结构通过光刻掩膜版成像刻蚀在锡纸上,并经过后处理后将载片玻璃有孔喉网络结构的一面与盖片玻璃键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可视化玻璃光刻模型。本发明模型制作工艺简单,且结构与实际岩样相匹配,可重复性强,能满足油藏条件下微观实验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11469726.5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驱气藏可动流体动用下限的确定方法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从气藏流体的实际赋存特征和孔喉形态出发,推导建立了考虑束缚水膜厚度时核磁共振T2驰豫时间和孔喉半径间的转换关系,计算获取了岩样的束缚水膜厚度、最大孔喉半径和最小孔喉半径;通过水驱气过程中的核磁共振T2图谱的变化特征,计算获取了岩样水驱气后的残余气饱和度,利用分形理论分别推导建立了考虑束缚水膜厚度的可动流体孔径下限、可动流体孔隙度下限和可动流体渗透率下限的理论表达式;结合理论表达式和相关参数,采用牛顿迭代算法和数值积分算法分别计算评价了水驱气过程中的可动流体孔径、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
-
公开(公告)号:CN204113225U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20515172.8
申请日:2014-09-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式套管通井刮削器,属于油田井下作业技术领域。至少包括:本体、刮削刀片、刮削刀片座、弹簧、刮削刀槽、锁紧压块、防松压板、通井块;所述本体外圆周上设置有上刮削段、中刮削段、下通井段,所述上刮削段和中刮削段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刮削刀片座,且相互错开,所述刮削刀片座内安装有刮削刀片;所述本体的下通井段处设置有凸起的若干个通井块,与刮削刀片构成通井与刮削为一体的三段式同径结构。既可以用来检验验证井眼的通过性,又可以清除套挂内壁杂质,下入一套管柱,通井刮削作业一次完成,缩短作业时间和占井周期,降低修井作业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551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81090.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层岩石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润湿性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岩样完全饱和氯化锰溶液,并测试岩样的核磁共振T1‑T2谱曲线;用地层原油驱替岩样至束缚水状态,在地层温度下老化后测定T1‑T2谱曲线;将老化后的岩样分别在模拟不同生产压差下开展水驱油实验,并测量岩样在各级驱替压差后的T1‑T2谱曲线;将完全饱和水、束缚水和各级驱替压差后的T2谱曲线抽提出来;根据束缚水状态和完全饱和水状态的T2谱曲线的偏移确定岩样的初始润湿性;根据各级驱替压差后和完全饱和水下的T2谱曲线的偏移确定岩样在各级驱替压差下的润湿性。本发明可确定在不同生产阶段下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变化特征,弥补了现有润湿性方案不能动态监测润湿性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1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938729.8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储层岩石润湿性表征方法,首先将完全饱和水的核磁共振T2曲线和高压压汞数据相结合,将T2谱信息有效的转化为孔喉信息;然后,计算获取各级孔喉空间中在自吸水排油和自吸油排水过程中的采出程度;再者,通过分析油水两相在孔喉空间中的受力机制,构建驱替过程中渗吸和驱替作用贡献的图版,进而计算各级孔喉在驱替过程中依靠渗吸作用的采出程度。最后,综合自吸过程和驱替过程中依靠渗吸作用下各级孔喉的采出程度,计算其各级孔喉的水湿指数、油湿指数及相对润湿指数,进而判断岩样中各级孔喉的润湿性,并统计获取岩样中油湿孔和水湿孔所占比例。本发明弥补了目前Amott自吸法的不足,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34625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47504.5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步骤如下:S1、取致密岩石的圆柱形岩样;S2、将岩样切割为三段;S3、对第一段岩样进行油水毛管压力实验;S4、对第二段岩样进行恒速压汞实验;S5、测量第三段岩样的孔隙度φHe、渗透率k、长度L、直径D、干重m0和密度ρ;S6、将第三段岩样抽真空加压饱和MnCl2溶液;S7、将饱和完成的第三段岩样开展油驱水实验,取出岩心进行老化;S8、将老化后的第三段岩样擦去表面油后称重记为m2,同时用核磁共振仪获取岩样的T2谱曲线和核磁孔隙度;然后进行自吸水排油实验;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的方法测试实验数据计量精度高,操作简单,充分利用的致密岩石的特性及相关渗流理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55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28812.3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首先,将铸体薄片划分为不同的孔隙单元,提取每一单元中孔隙的图片并统计每个孔隙的面积及周长,计算对应孔隙的形状因子,并基于不同形状的孔隙半径计算公式计算出对应的孔隙半径。然后,结合铸体薄片中的孔隙分布和恒速压汞进汞曲线的特征,同时,将高压压汞获取的喉道分布与修正后恒速压汞喉道分布相结合获取了岩心完整的喉道分布。最后,基于铸体薄片获取的形状因子分布分别提出了孔隙形状分布稳定及孔隙形状分布差异较大时岩心的孔隙半径及其分布表征方法。本发明摒弃了现有的各种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的不足,获取的致密岩石完整的孔隙和喉道大小及其分布的数据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67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58485.6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吸法的致密砂岩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方法,它包括:S1、钻取致密岩石的圆柱形岩样进行清洗烘干处理;S2、将岩样切割为两段并再次烘干;S3、对第一段岩样进行气水毛管压力实验;S4、测量第二段岩样的孔隙度φHe等参数;S5、将第二段岩样抽真空并加压饱和地层水溶液后测量核磁共振孔隙度φNMR等参数;S6、将第二段岩样放入自吸瓶中开展自吸水实验,并测量核磁孔隙度记为φNMRi等参数;S7、对步骤S3至步骤S6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致密砂岩气水相对渗透率。本发明能够结合自吸水过程中和完全饱和水的核磁共振T2谱,准确得到致密气藏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致密气藏的开发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34625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647504.5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步骤如下:S1、取致密岩石的圆柱形岩样;S2、将岩样切割为三段;S3、对第一段岩样进行油水毛管压力实验;S4、对第二段岩样进行恒速压汞实验;S5、测量第三段岩样的孔隙度φHe、渗透率k、长度L、直径D、干重m0和密度ρ;S6、将第三段岩样抽真空加压饱和MnCl2溶液;S7、将饱和完成的第三段岩样开展油驱水实验,取出岩心进行老化;S8、将老化后的第三段岩样擦去表面油后称重记为m2,同时用核磁共振仪获取岩样的T2谱曲线和核磁孔隙度;然后进行自吸水排油实验;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的方法测试实验数据计量精度高,操作简单,充分利用的致密岩石的特性及相关渗流理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03029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23066.4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非常规油气藏,尤其是致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已成为近年来石油勘探开发的亮点以及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润湿性是认识致密油气藏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有效确定岩石润湿性对油藏的采出程度、水窜后的油水比、提高采收率以及剩余油饱和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岩石润湿性确定的新方法,克服了传统的自吸法计量不准和很难区分核磁共振油水信号的不足,有效地利用氯化锰屏蔽了水的核磁信号,结合岩石的T2谱曲线及其称重和重量变化特征,准确地获取了自吸水排油量、水驱油量、自吸油排水量和油驱水量,实现了致密岩石润湿性的有效确定。本发明具有现受人为因素影响小、数据可靠性高、简单方便的有益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