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97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11237679.1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于输电线路电流波动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中,磁场能量收集器套设输电线路以收集磁场能量;储能电容Crect连接整流桥的输出端;分压采样电路包括连接储能电容Crect两端的两个串联的分压电阻器Rd1和分压电阻器Rd2;稳压电路包括线性稳压器LDO及电容Co,线性稳压器LDO的输入端连接储能电容Crect,电容Co并联线性稳压器LDO的输出端;输出功率抑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d3和电阻器Rd4、滞回比较器Comp1、限流电阻RF、固态继电器SSR、MOSFET管M1和过补偿电容Cop,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电阻器Rd5和电阻器Rd6、滞回比较器Comp2、MOSFET管M2和负载Load。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50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23351.9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复用式结构的自取能式无线振动传感器,包括:拾振单元、换能单元、储能单元、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拾振单元采用双拾振梁和异形磁铁的结构俘获振动能量,并通过具有双线圈的换能单元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同时输出反映振动速度的电压信号,即双梁双线圈结构既作为测量元件又复用为取能元件;转换来的电能由储能单元负责倍压整流、存储,并通过电源管理电路为信号传输供电;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承担电压信号的采集、解算和发送功能,通过无线通信模组将测量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本发明通过双梁结构提高了横向稳定性,从而提升了器件灵敏度和取能效率;双线圈的复用结构为振动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振动检测和振动能量采集一体化的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40559.0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29/0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滤波自混频宽频电磁辐射低采样感测方法,方法中,多天线阵列选取,其中,根据所要感测的频带中心频率选取第一个天线,然后依次向低频和高频处拓展天线的数量以得到频带连续的多天线阵列;多天线阵列检测宽频电磁辐射信号后经过放大和滤波环节,其中,宽频电磁辐射信号放大后经由滤波电路滤波,将宽频电磁辐射信号的频带分割为多个连续的频带;通过相邻低频区电磁辐射信号和高频区电磁辐射信号相乘实现自混频,混频信号频率为原始信号和偏置信号的频率差值;采用低分辨率采样设备低分辨率采样;复现宽频电磁辐射信号,基于自混频的逆运算将所有频带的电磁辐射信号复现为宽频带电磁辐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8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311684393.8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线圈结构的磁能收集器及方法,磁能收集器中,磁芯套设于一次侧电流线路中;二次侧取能线圈卷绕所述磁芯的一侧上,整流桥连接所述二次侧取能线圈,恒压负载连接所述整流桥以存储来自二次侧取能线圈的电能,二次侧控制线圈卷绕所述磁芯的另一侧上,受控开关S连接所述二次侧控制线圈,受控开关S经由信号开闭,控制器连接并发送信号到所述受控开关S,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检测一次侧电流过零点的比较电路。基于双线圈结构的磁能收集器同时解决磁能收集器在一次侧电流过小和过大时存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564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36566.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针对振动能量采集的能量管理电路,包括与能量采集器连接的阻抗匹配电路、与阻抗匹配电路连接的充电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的超级电容,超级电容和锂电池构成储能模块均与放电电路连接;放电电路与微控制模块连接,无线加速度计传感节点的传感模块收集加速度信息,经微控制模块的控制芯片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给接收器;本发明将振动能量采集器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升压,并控制储能模块对无线加速度计传感节点供电,超级电容和备用锂电池快速切换为无线加速度计传感节点供电,实现了在不稳定环境下为后端传感器节点能够稳定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52975.3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磁特性调制的可调频能量采集器,包括封装外壳,封装外壳两端设置调频单元,调频单元的调频旋钮一端插入封装外壳后连接调频磁性元件,调频旋钮靠近封装外壳外部位置套接锁紧结构;封装外壳内部通过拾振弹簧连接振动永磁体,振动永磁体外周设置绕制线圈且绕制线圈固定在封装外壳上;本发明基于永磁材料或软磁材料设计磁性元件,利用其磁特性实现调频,以解决能量采集器与环境振动频率无法匹配的问题;调频旋钮、上盖板的组合机械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精准连续调控器件谐振频率的目的,具有线性度高、调节范围宽、稳定性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2890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87877.1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29/08
Abstract: 一种聚焦式多源解耦电磁辐射集成传感系统及电磁辐射源识别方法,系统中,中空壳体可拆卸安装于多源电磁辐射的电磁辐射辐射近场,引导光学组件可转动地设于中空壳体内以基于电磁辐射信号的折射实现不同辐射源的光路差异性放大;光学路径放大系数调教旋钮设于中空壳体的外侧且连接引导光学组件进行光学路径放大系数调节以解耦多个电磁辐射源;经由引导光学组件光路差异性放大的电磁辐射信号在出口光学组件上形成焦点;天线阵列位于出口光学组件远离入口光学组件的一侧以检测焦点所在位置的电磁辐射信号;后续处理电路经由出线端连接天线阵列,后续处理电路基于电磁辐射信号获得电磁辐射特征并基于电磁辐射特征映射辐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961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43449.4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电数据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多源的雷电流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二雷电流特征数据、所述第三雷电流特征数据以及所述第四雷电流特征数据,创建雷电流特征数据表;根据所述第一雷电流特征数据,构建雷电定位系统数据表;将所述雷电流特征数据表和所述雷电定位系统数据表融合,获得多重雷电流特征数据库。利用该方法,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统计法、高塔测量法、人工引雷测量法以及输电线路雷电参数反演法获取更加多源的雷电流特征数据,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多重雷击雷电流特征数据库,可为电网防护多重雷击故障分析和绝缘设计的计算分析提供更充足可靠的数据源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88163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55160.1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灭弧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采集待测的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的辐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辐射电磁波,确定是否发生重击穿现象;若是,则检测断路器操动机构,并根据所述断路器操动机构的性能状态,确定所述断路器的灭弧室状态;若否,则确定所述断路器的灭弧室状态,并获取所述断路器的动态电阻信号,根据所述动态电阻信号确定触头烧蚀角度,并根据所述触头烧蚀角度和所述断路器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断路器的灭弧性能。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评估准确性低、无法全面考虑断路器影响因素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3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57073.5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367 , G01R31/327 ,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气体断路器的开断能力评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根据结构参数以及设计参数,构建高压气体断路器的初始黑盒模型,再基于高压气体断路器在对称短路电流开断试验中的第一实验结果,优化所述初始黑盒模型中的模型参数,生成黑盒模型,克服了当下由于参数精度不足而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的缺陷,继而采用仿真回路,对黑盒模型进行不同试验条件的非对称短路电流开断试验,并根据第二实验结果,确定高压气体断路器的开断性能,克服了当下试验评估法经济和时间成本高的缺陷。因此,本发明将断路器开断能力性能评估方法中的试验评估法与仿真法进行结合,有效提高评估结果可靠性的同时,还节约了试验资源和时间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