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3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41170.0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管道渗漏引发土体变形的试验系统,包括模型箱,模型箱采用透明玻璃材质,模型箱上部不封口,模型箱沿水平方向依次分隔为进水段、模拟段和出水段,模拟段上设置激光测距仪,模拟段内部埋设应变测量光纤,应变测量光纤连接OFDR解调仪,激光测距仪、OFDR解调仪用于采集记录试验数据。本发明还公开了模拟管道渗漏引发土体变形的试验系统的试验方法。解决了现有模拟试验系统与实际管道渗漏情况不符,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17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0289674.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8 , G06T17/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将COMSOL流场信息导入PFC3D的建模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步骤1,在COMSOL中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三维渗流场几何模型,并完成渗流场的计算;步骤2,在COMSOL中将模型文件及速度场计算结果文件导出;步骤3,利用Matlab将COMSOL渗流场的网络模型信息和渗流场计算结果按照PFC3D要求的格式进行转换;步骤4,通过PFC3D的CFD模块命令将建模好的模型信息和渗流场计算结果导入,即形成可在PFC3D中计算颗粒流固耦合变形的渗流场模型。本发明实现了COMSOL渗流模拟优势与PFC3D离散颗粒变形计算优势的完美结合,为离散颗粒流固耦合问题的模拟提供了明确合理的建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615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63387.4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18/20 , G06F18/23213 , G06F18/2415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自振频率的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控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涉及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用HJAD模态分析方法对混凝土重力坝在环境激励下的结构响应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混凝土重力坝的模态参数;根据模态参数得到稳定图;采用AP聚类算法对稳定图中的极点进行处理得到聚类稳定图;根据预选因子集构建统计模型;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统计模型和混凝土重力坝的聚类稳定图中的自振频率进行处理,得到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混凝土重力坝的自振频率,进而实现对混凝土重力坝的安全监控。本发明可提高混凝土重力坝自振频率的预测准确度,进而实现对混凝土重力坝更准确的安全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398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22671.X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10 , G06F30/25 , G16C1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离散元的尾矿坝施工过程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尾矿库刨面的尺寸参数;确定地基、初期坝和堆积坝材料的宏观力学参数;确定子坝级数和子坝高度;步骤2,通过双轴压缩模拟试验测试,分别得到地基、初期坝和堆积坝的颗粒材料细观参数;步骤3,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尾矿库刨面尺寸参数,基于挤压排斥法提出了尾矿坝离散元模型生成方法;步骤4,通过逐级激活单元质量的方式实现尾矿坝的施工过程模拟。该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大变形,适用于模拟边坡稳定等非连续力学行为的研究,是研究尾矿坝及变形机制的重要方法,并且通过激活层荷载只在其高度以下的坝体承担的方法实现了尾矿坝逐层加载的离散元施工过程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369532.8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5/04 , G06N3/0442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拱坝材料参数随机反演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生成特定数量的材料参数数据集合;步骤2、根据步骤1中材料参数集合,得到特定监测点处拱坝水平径向位移的水压分量值和拱坝材料参数‑位移值的数据集合;步骤3、通过长短时记忆网络,构建拱坝材料参数和位移间的非线性代理模型,建立最优代理模型;步骤4、采集拱坝坝顶实测水平径向位移数据,分离拱坝实测位移的水压分量值,建立似然函数,得到优化的拱坝材料力学参数。本发明不仅能够快速可靠地得到最优代理模型,同时也保证了后续计算优化拱坝材料参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666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77156.8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洪防灾水利工程装置,其包括雨量收集装置,杠杆装置和报警系统;所述杠杆装置包括杠杆连杆,固定桶,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桶内的移动杆,分别与所述杠杆连杆和固定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与固定桶的内部底部连接的弹簧;所述雨量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杠杆连杆的一端,所述杠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报警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杆顶端的触头,与所述触头相适配的限位开关,与所述限位开关依次电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一声光报警器;所述雨量收集装置和移动杆分别位于第一连杆的两侧。本发明可以有效监控降水量,起到山洪防灾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98794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78947.5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分光器改进裂缝传感器精度的装置,包括分光器,分光器一端连接激光光源,分光器另一端分出两个链路,其中一支连接光功率计a,另一支连接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中部设置有裂缝,再后连接光功率计b,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分光器改进裂缝传感器精度的方法;通过在光纤链路中附加分光器的方式,成功分离出温度对光源和光源与分光器之间光纤链路的影响,提高了光纤宏弯裂缝裂缝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理论推导和试验研究证明了上述对光纤宏弯裂缝传感器改进思路的可行性和加入分光器后光纤裂缝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和良好的系统稳定性。这为光纤宏弯裂缝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937881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0555150.8
申请日:2016-07-1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传感器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壳体,壳体内分布有转轴a和转轴b,转轴a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驱动齿轮滚动轴承a,转轴b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从动齿轮和滚动轴承b,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驱动齿轮上还啮合有齿条,齿条的一端依次连接推杆和固定块;推杆穿过壳体上的通孔固接固定块;转轴a和转轴b上还设置有绕线装置。本发明一种光纤传感器通过采用设置有转轴a和转轴b,固定了光纤的弯曲半径,通过转轴a和转轴b的运动,使光纤在弯曲长度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弯曲半径保持不变,简化了引起光纤宏弯曲损耗发生变化的条件,使得光纤宏弯曲损耗的变化过程更加简单,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239589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224643.8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MRVM‑AFOSM的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明确各影响因子的分布形式,构建样本并计算安全系数;构建混合核函数MRVM,采用HS算法优化核参数值,并训练样本;使用经过训练的MRVM对测试样本进行估算,并计算MAE;当MAE满足误差要求时,MRVM训练完成;采用AFOSM计算可靠度,选定初始设计验算点,使用MRVM计算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及一阶导数,得出新设计验算点;如果新设计验算点满足迭代终止条件,则终止迭代,得出边坡可靠度;本发明采用MRVM‑AFOSM对边坡稳定进行可靠性分析,MRVM将功能函数显式化,便于求解极限状态函数的一阶导数;随后采用AFOSM计算设计验算点,得到更加精确的可靠度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7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84560.9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1V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土体电阻率计算模型的高密度电定量解译方法,具体为:步骤1,测量检测区域采样土体的物理特性,并对土体电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影响电阻率变化的主次因素;步骤2,选择影响程度大的3个因素进行定量试验,并确定土样电阻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步骤3,基于电阻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拟合得到检测区域的土体电阻率计算模型;步骤4,对检测区域开展无损检测外业试验,得到该区域的视电阻率图像;步骤5,结合室内试验和外业试验,对现场探测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双重解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密度电视电阻率结果分析依赖于人工主观经验判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