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节式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外壳

    公开(公告)号:CN11345122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0759587.4

    申请日:2021-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式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外壳,包括:主盖、副盖和芯片承载本体;主盖,底部设有第一插接槽;副盖,顶部与第一插接槽可拆卸连接,底部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与芯片承载本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芯片承载本体内设置有SiC芯片。本发明通过主盖和副盖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副盖和芯片承载本体的可拆卸连接,在主盖和芯片承载本体之间可以将副盖拆卸或连接。当主盖和芯片承载本体之间连接副盖时,增加了SiC器件的整体高度(厚度),从而在使用时可以对SiC芯片形成较为可靠的保护。当将副盖从主盖和芯片承载本体之间拆下时,SiC器件的整体高度较低,满足测试需求,提升了SiC器件使用和测试时的便捷性。

    一种沟槽二极管雪崩整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6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84935.6

    申请日:2024-0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沟槽二极管雪崩整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N+型衬底层具有斜角侧壁,N‑型外延层的侧壁位于斜角侧壁的延长线上;沟槽区设置于N‑型外延层的上表面下方,沟槽区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沟槽;P+型离子注入区从N‑型外延层的上表面延伸至内部,包括:沟槽注入区和位于沟槽注入区两侧的弧面注入区;沟槽注入区位于沟槽区下方,在沟槽注入区内与沟槽一一对应设置有凸点。本发明通过在P+型离子注入区内设置沟槽注入区并与两侧的弧面注入区相结合,再结合斜角终端特征,弧面注入区与斜角终端形成等效的正斜角结构,缓解了电场集中。若干个凸点进行分压抑制了冶金结拐点位置处的电场集中效应,将电场集中引入体内,利用多点电场集中“准均匀”触发器件。

    一种碳化硅双侧深L形基区结构的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01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0459164.3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双侧深L形基区结构的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MOSFET器件包括:外延层;基区,位于所述外延层的两侧;漂移层,位于所述外延层和所述基区的下表面;衬底层,位于所述漂移层下表面;漏极,位于所述衬底层下表面;第一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预设区域的上表面;第二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其余区域的上表面;源极,位于所述第一源区和所述第二源区的上表面;栅介质层,位于所述外延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基区连接;多晶硅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内表面;栅极,位于所述多晶硅层的上表面。本发明的这种MOSFET器件,通过改变P型基区的结构,在不增大器件元胞面积的情况下,降低了槽栅拐角的电场聚集,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

    一种高端无运放带隙基准源

    公开(公告)号:CN11346756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74626.0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端无运放带隙基准源,包括:PTAT电流产生电路、基准源输出电路和启动电路,其中,PTAT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基准源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和启动电路的输入端,PTAT电流产生电路用于产生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的正温度系数电流;基准源输出电路用于产生和输出基准电压;启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PTAT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入端和基准源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启动电路用于确保高端无运放带隙基准源的启动和工作。本发明的高端带隙基准源,在输入电压变化时,产生一个始终比输入电压低一个带隙电压的参考电压,可广泛应用在高压功率驱动电路中,而且该带隙基准源采用自偏置结构,内部电路不含运算放大器电路,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功耗和复杂度。

    一种针脚可调节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外壳

    公开(公告)号:CN11345122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65371.9

    申请日:2021-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脚可调节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外壳,包括:封装壳体、至少一个绝缘隔板、至少两个滑轨结构、至少两个滑块和至少两个器件针脚;封装壳体,底部开设有容纳槽,内部设置有碳化硅芯片;绝缘隔板,水平固设在容纳槽内,两端与容纳槽的两端固定连接;滑轨结构,位于绝缘隔板上以及容纳槽的侧壁上,或位于绝缘隔板的一侧;滑块,与滑轨结构滑动连接;绝缘隔板将两个滑块分隔;滑块,与器件针脚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器件针脚与滑块连接,滑块可以在滑轨结构上滑动,因此,与滑块连接的器件针脚可以在封装壳体的底部移动,从而可以调节器件针脚的位置,扩展了使用场景,以适应各种应用环境以及测试条件,而且不会影响器件的正常使用。

    一种碳化硅双侧深L形基区结构的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0128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59164.3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双侧深L形基区结构的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MOSFET器件包括:外延层;基区,位于所述外延层的两侧;漂移层,位于所述外延层和所述基区的下表面;衬底层,位于所述漂移层下表面;漏极,位于所述衬底层下表面;第一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预设区域的上表面;第二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其余区域的上表面;源极,位于所述第一源区和所述第二源区的上表面;栅介质层,位于所述外延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基区连接;多晶硅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内表面;栅极,位于所述多晶硅层的上表面。本发明的这种MOSFET器件,通过改变P型基区的结构,在不增大器件元胞面积的情况下,降低了槽栅拐角的电场聚集,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

    一种浮结型肖特基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013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910458071.9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结型肖特基二极管,包括:衬底层1;外延层2,位于所述衬底层1上层;浮结区3,位于所述外延层2中间的矩形槽内;绝缘型多晶硅层4,位于所述浮结区3上层;沟槽5,位于所述绝缘型多晶硅层4上层;肖特基接触的阴极6,位于所述衬底层1下层;肖特基接触的阳极7,覆盖所述外延层2、所述绝缘型多晶硅层4和所述沟槽5。本发明提出的二极管,通过改善了浮结型肖特基二极管的工艺步骤,不需要二次生长外延层,同时,增大了器件击穿电压,减小了导通电阻,提升了功率优值,降低了工艺难度和成本。

    一种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32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0566.6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包括:第一阱区、第二阱区、栅氧介质层、第一源电极、第二源电极、栅电极、第一紫外感光层、第二紫外感光层、第一漏电极、第二漏电极、纳米减反陷光增透结构及背反设层,第一阱区是将硅离子注入氧化镓基底得到的,第二阱区是将镁离子注入氧化镓基底得到的。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氧化镓光电探测器,由于镁具有较低的形成能和相对较浅的施主能级,更容易形成p型氧化镓,通过将镁离子作为p掺杂材料注入氧化镓基底,形成氧化镓光电探测器,能够使得得到的光电探测器拥有类似p掺杂材料的效果,实现光电探测器的功能。

    一种无运放带隙基准源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67562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674626.0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运放带隙基准源,包括:PTAT电流产生电路、基准源输出电路和启动电路,其中,PTAT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基准源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和启动电路的输入端,PTAT电流产生电路用于产生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的正温度系数电流;基准源输出电路用于产生和输出基准电压;启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PTAT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入端和基准源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启动电路用于确保无运放带隙基准源的启动和工作。本发明的带隙基准源,在输入电压变化时,产生一个始终比输入电压低一个带隙电压的参考电压,可广泛应用在高压功率驱动电路中,而且该带隙基准源采用自偏置结构,内部电路不含运算放大器电路,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功耗和复杂度。

    一种可开帽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外壳

    公开(公告)号:CN1134101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65237.9

    申请日:2021-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开帽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外壳,包括:下基板、正极电极、正极引线、负极电极和上基板;下基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碳化硅芯片;正极电极,为网格状结构,设置在碳化硅芯片的表面上,与正极引线和碳化硅芯片电连接;负极电极,设置在下基板上,与碳化硅芯片电连接;上基板,覆盖在正极电极上,且上侧与下基板的上侧铰接,下侧与下基板的下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下基板与上基板在上侧铰接,且在下侧可拆卸连接,在进行单粒子辐射实验时,可以将上基板的下侧与下基板的下侧拆卸之后,将上基板翻起即可形成开帽,无需破坏封装外壳的结构,操作十分便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