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37712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050823.1
申请日:2011-03-03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F21S2/00 , F21V8/00 , F21V19/00 , F21V13/00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V5/002 , F21Y2107/10 , F21Y2115/10 , H01L25/0753 , H01L33/58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9107 , H01L2924/01322 , H01L2924/00 ,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挠式光源模块,其包括一可挠式基板、一可挠式导光膜片以及多个点光源。可挠式导光膜片配置于点光源上。可挠式导光膜片包括多个导光部。每一导光部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入光面包括多个子入光面。出光面包括多个子出光面,最靠近导光部的几何中心者为第一子出光面,其切线斜率的绝对值随着接近导光部的几何中心而递增。通过可挠式导光膜片,可挠式光源模块可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
公开(公告)号:CN100479209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610112023.7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L33/00
Abstract: 一种高光输出效率发光元件包含一第一衬底、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且可产生一光线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一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上的荧光物质、一设置于所述荧光物质上方的光子晶体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光子晶体上方且可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荧光物质的反射片。优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可为一金属杯,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所述金属杯的杯底。所述光子晶体包含一第二衬底以及复数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凸部。所述凸部包含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底端以及一尺寸小于所述底端的尺寸的顶端。所述复数个凸部可为三角柱体、半圆柱体、弦波柱体、角锥体或圆锥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094568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910254288.4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多功能窗体结构,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波长转换层、一间隔层、多个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以及多个光源,其中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以及光源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透明基板的侧边。前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入射面以及一第一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入射面形成一倾斜角。波长转换层设置于第一表面上,间隔层则用以隔开第一、第二透明基板。波长转换层可将太阳光的一部分入射波段转换为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的可吸收波段,使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能将太阳能储存于一电池模块中。本发明还揭露一种具有上述多功能窗体结构的建筑物的窗体、展示装置的窗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094568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254288.4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多功能窗体结构,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波长转换层、一间隔层、多个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以及多个光源,其中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以及光源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透明基板的侧边。前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入射面以及一第一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入射面形成一倾斜角。波长转换层设置于第一表面上,间隔层则用以隔开第一、第二透明基板。波长转换层可将太阳光的一部分入射波段转换为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的可吸收波段,使太阳能电池接收单元能将太阳能储存于一电池模块中。本发明还揭露一种具有上述多功能窗体结构的建筑物的窗体、展示装置的窗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261602B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010194106.1
申请日:2010-05-28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G02F1/13357 , F21S8/00 , F21V8/00 , F21V17/00 , F21V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面光源模块及导光网格结构,该面光源模块包括该导光网格结构以及多个光源。导光网格结构具有多个配光部、多个导光管以及多个虚拟光源出光部,每一导光管连通该配光部与该虚拟光源出光部。每一光源提供一光线并对应该配光部,其中,该光线接触该配光部,部分穿过该配光部射出,部分由该配光部反射经过该多个导光管而由该多个虚拟光源出光部射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386200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45631.6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56 , G03B21/2033 , H01L33/0079 , H01L33/405 , H01L3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单元阵列与投影系统,该发光单元阵列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这些微型发光二极管于基板上排列成阵列,且各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反射层、发光结构以及光线准直结构。发光结构配置于反射层上,发光结构包括依序堆叠的第一型掺杂半导体层、有源层以及第二型掺杂半导体层。至少部分第一型掺杂半导体层、有源层以及至少部分第二型掺杂半导体层夹于反射层与光线准直结构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261602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010194106.1
申请日:2010-05-28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面光源模块及导光网格结构,该面光源模块包括该导光网格结构以及多个光源。导光网格结构具有多个配光部、多个导光管以及多个虚拟光源出光部,每一导光管连通该配光部与该虚拟光源出光部。每一光源提供一光线并对应该配光部,其中,该光线接触该配光部,部分穿过该配光部射出,部分由该配光部反射经过该多个导光管而由该多个虚拟光源出光部射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442090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710188666.4
申请日:2007-11-21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L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该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一个基板、一个锯齿状多层膜、一层第一形态半导体层、一层主动发光层以及一层第二形态半导体层。其中锯齿状多层膜是利用自我复制式光子晶体(autocloning photonic crystal)制作方法,在第一形态半导体层底下相对于主动发光层处形成。由于这层锯齿状多层膜存在于发光二极管的基板上,所以可将主动发光层背面发散的光线经由此结构反射回收再次利用,使所有光线均集中正向出光,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光汲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42090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188666.4
申请日:2007-11-21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L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该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一个基板、一个锯齿状多层膜、一层第一形态半导体层、一层主动发光层以及一层第二形态半导体层。其中锯齿状多层膜是利用自我复制式光子晶体(autocloning photonic crystal)制作方法,在第一形态半导体层底下相对于主动发光层处形成。由于这层锯齿状多层膜存在于发光二极管的基板上,所以可将主动发光层背面发散的光线经由此结构反射回收再次利用,使所有光线均集中正向出光,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光汲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132037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10112023.7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L33/00
Abstract: 一种高光输出效率发光元件包含一第一衬底、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且可产生一光线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一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上的荧光物质、一设置于所述荧光物质上方的光子晶体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光子晶体上方且可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荧光物质的反射片。优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可为一金属杯,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所述金属杯的杯底。所述光子晶体包含一第二衬底以及复数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凸部。所述凸部包含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底端以及一尺寸小于所述底端的尺寸的顶端。所述复数个凸部可为三角柱体、半圆柱体、弦波柱体、角锥体或圆锥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