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550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30937.9
申请日:2025-02-06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青贮秸秆处理设备及方法,本发明涉及青贮饲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载料台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推料仓板活动架设在载料台的上表面上,密封仓板活动架设在载料台的上表面上,且密封仓板与推料仓板的右端口扣合设置,辊式输送机固定设置在机架上,顶撑液压杆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且顶撑液压杆设置在载料台的下方,支撑板固定设置在顶撑液压杆的输出轴上,载料台上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左端开口设置,支撑板活动嵌设在导向槽内,推料架固定设置在推料仓板的左侧壁下端,其通过设置两个可扣合结构,并将其中一个扣合结构设置为可线性推动结构,进而在此基础上设置压制结构,从而实现能够实现对打碎秸秆的压实加工,并将压制完成的草垛推出卸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62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56026.9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出芽率的植物根际促生菌浸种方法及其使用装置,包括浸泡池,浸泡池中设置有造流结构和支撑结构,且浸泡池的外部设置有控制结构。造流结构中包含有设置在浸泡池底端的底托板、设置在浸泡池外壁一侧的风机以及安装在底托板上的倒斗座;支撑结构中包含有设置在浸泡池内部的支撑框架以及安装在浸泡池外壁另一侧的垂直支架;控制结构中包含设置在浸泡池外壁另一侧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控制处理器和伺服电机,控制处理器用于控制伺服电机的启动周期、转动方向和输出功率。本发明通过种子筛选和工作模式设置,可智能控制运行状态,实现造流和调节双向作用,防止促生菌沉积和无空气接触的问题,能促进种子快速出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189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98415.9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废菌渣预处理;将菌渣加入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液;对混合液进行搅拌处理,得到含水率为95%~98%的菌渣悬浮液;菌渣亚临界水热预处理后,将菌渣置于厌氧发酵装置中利用污泥进行两次发酵处理;将发酵产物置于陈化仓中进行陈化腐熟并去除水分;陈化后的物料经粉碎机粉碎后,输送至筛分机,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将废菌渣作为肥料、饲料、燃料和环境修复材料使用。本发明可以提高对废菌渣杀菌的效果,防止出现其他菌类;同时本发明将杀菌完成的废菌渣进行两次发酵处理,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将废菌渣作为肥料、饲料、燃料和环境修复材料使用,提高废菌渣综合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26061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63360.9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IPC: A23K50/10 , A23K50/60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20/20 , A23K20/26 , A23K20/22 , A23K20/174 , A23K20/105 , A23K4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8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羔羊开食料和早期断奶羔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及加工工艺,开食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干物质原料组成:成熟期全株玉米青46-48%、车前青干草粉2.3-2.7%、玉米粉22-23%、菜籽饼3.0-3.5%、豆粕22-23%、石粉0.22-0.26%、磷酸氢钙0.45-0.6%、小苏打0.18-0.20%、添加剂0.5-0.6%。全混合日粮颗粒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干物质原料组成:成熟期全株玉米青贮17-21%、车前草0.9-1.1%、玉米粉34-36%、菜籽饼1.5-2.0%、豆粕39-44%、石粉0.25-0.30%、磷酸氢钙0.7-0.8%、小苏打0.18-0.22%、添加剂0.4-0.8%。该羔羊开食料和早期断奶羔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既能满足早期断奶羔羊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又能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215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15092.4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IPC: C05F17/907 , C05F17/971 , C05F17/986 , C05F17/9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包括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用于对微生物菌肥进行储纳的储放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该储放机构进行转动的混拌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一端上侧设置有用于加料的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进料进行加湿的加湿机构。本发明通过进料机构、加湿机构在使原料向混料筒内添加时,对原料进行喷淋液体加湿,然后通过混拌机构的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转动,同时通过齿轮与齿圈啮合带动混料筒进行转动,使混料筒内的原料经过双向的转动混合,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率,使微生物的培养质量及生物菌肥的生产质量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9071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49485.5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牛粪纤维素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判定方法,所述牛粪纤维素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判定方法包括进行牛粪的预处理得到牛粪液;将牛粪液与培养基混合,振荡培养;离心,取上清液作为牛粪样品;取培养基置于厌氧试管中,通入氮气填满试管;吸取牛粪样品加入试管,晃匀;恒温水浴培养后冷藏;试管壁上附着物即牛粪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将牛粪纤维素降解菌菌株置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离心,取上清液,即为酶液;计算酶液的纤维素酶酶活。本发明对牛粪进行充分处理,最大程度保留牛粪中的纤维素降解菌;在纤维素降解菌提取后进行酶液获取,通过酶液活性实现牛粪纤维素降解菌降解能力判定,判定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11244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510265745.5
申请日:2015-05-24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预培养高效菊苣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采用子叶组织作为外植体,与传统外植体真叶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子叶外植体可以由消毒的种子萌发而来,而子叶由于有种皮保护,因此,可以采用酒精和84消毒液灭菌方法,同时也保护了实验操作者和环境免受升汞的危害。本发明简化了实验步骤、缩短了实验时间、极大地减少了实验成本。本发明外植体准备只要3‑5天,而且不需要经过预培养;由于子叶细胞贮存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利用黑暗条件抑制子叶细胞分裂,在恢复光照条件后其利用自身营养物质迅速分裂的特点,不需要对外植体预培养可直接用于遗传转化,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49657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815883.1
申请日:2014-12-25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大豆或豆科牧草根际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生物菌肥由以下菌液体积比的菌株制成:菌株DR19:菌株DR9:菌株DR24:菌株DR4:菌株D2:菌株D4:=1:1:1:2:1:1。施用本发明的生物菌肥,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素、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大豆与豆科牧草在土壤中的有效氮磷等养分,同时还能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并改善植物的营养结构,增加大豆的产量,提高牧草的营养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452700.3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IPC: C05F17/964 , C05F17/986 , C05F17/971 , C05F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包括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用于对微生物菌肥进行储纳的储放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该储放机构进行转动的混拌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一端上侧设置有用于加料的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进料进行加湿的加湿机构。本发明通过进料机构、加湿机构在使原料向混料筒内添加时,对原料进行喷淋液体加湿,然后通过混拌机构的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转动,同时通过齿轮与齿圈啮合带动混料筒进行转动,使混料筒内的原料经过双向的转动混合,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率,使微生物的培养质量及生物菌肥的生产质量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73353.1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IPC: G01N1/08
Abstract: 一种全混合日粮制备用具有自动夹持机构的取样器,本发明涉及饲料制备技术领域;夹持件为两个,左右相对称设置于操作盒的下侧;连接件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夹持件的上侧,且两个连接件左右相对滑动穿设于操作盒底部开设的移动槽内;夹持驱动组件设置于操作盒内;深度调节组件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同一侧的夹持件与连接件之间;避免将手伸入至制备机内,提高安全的同时,还避免样品撒出来,提高取样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