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智能反射面辅助的WPCN-IoMT系统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403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61847.3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源智能反射面辅助的WPCN‑IoMT系统的设计方法,所属方法包括:构建有源智能反射面辅助的WPCN‑IoMT系统模型;提出先收割后传输的无线供能传输协议,将整个传输过程规划为无线能量传输阶段和无线信息传输阶段;通过对有源智能反射面的反射因子以及时隙分配的联合优化,制定出了最大化WPCN‑IoMT系统和吞吐量的优化问题;为求解优化变量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交替优化的优化框架;针对传输时隙分配及无线能量传输阶段的反射因子的子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半正定松弛的解决方案;针对无线信息传输阶段的反射因子的子优化问题,采用了连续凸近似的解决方法;对两个子优化问题进行迭代优化直到收敛;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WPCN‑IoMT系统的频谱效率。

    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保密通信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7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51964.8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保密通信设计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构建基于波束成形的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ISO)网络下行传输系统模型;S2:通过设计波束成形,并考虑基站发射功率约束获得系统加权和安全速率最大化优化问题;S3:利用一阶近似法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具有二次型的最小化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双层优化问题;S4:对于内层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对偶法,得到目标问题的对偶问题,进而利用一维搜索求解最优的对偶变量,获得对应的波束成形矢量;S5:对于外层优化问题,在固定点附近利用路径跟踪法迭代优化波束成形矢量,进而获得最优的波束成形矢量。本发明能有效降低优化问题求解的复杂度,减少对优化工具包的依赖,且能够有效提高保密速率。

    一种STAR-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的鲁棒安全波束赋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64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49244.4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STAR‑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的鲁棒安全波束赋形方法。所属方法包括:建立STAR‑RIS辅助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模型;通过联合设计发射波束形成矢量和STAR‑RIS的反射和透射系数来最小化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形成以STAR‑RIS保密率约束、EH约束和振幅系数约束的优化问题;在信道状态信息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提出一种鲁棒安全波束赋形设计方法,采用交替优化框架释放耦合变量,在每个子问题中,利用Shur补和S‑Procedure将由信道状态信息误差引起的非凸约束条件转化为可解不等式,同时引入信噪比残差提高算法的收敛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证明了采用STAR‑RIS可以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和鲁棒性的同时显著降低发射功率的功耗。

    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保密通信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735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251964.8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保密通信设计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构建基于波束成形的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ISO)网络下行传输系统模型;S2:通过设计波束成形,并考虑基站发射功率约束获得系统加权和安全速率最大化优化问题;S3:利用一阶近似法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具有二次型的最小化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双层优化问题;S4:对于内层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对偶法,得到目标问题的对偶问题,进而利用一维搜索求解最优的对偶变量,获得对应的波束成形矢量;S5:对于外层优化问题,在固定点附近利用路径跟踪法迭代优化波束成形矢量,进而获得最优的波束成形矢量。本发明能有效降低优化问题求解的复杂度,减少对优化工具包的依赖,且能够有效提高保密速率。

    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安全资源分配装置及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9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00713.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安全资源分配算法,方法包括:建立智能超表面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模型;联合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干扰机预编码和RIS相移,得到系统保密速率的最大化优化问题;将目标函数分解为两个可解的子问题,针对发射波束优化设计的子问题,固定RIS的相移矩阵Θ,推导出的最优解,最终通过交替优化方法迭代更新获得可行解;针对反射波束设计子问题,固定W和F时,转化目标问题,并采用SDR和交替优化算法得到可行解;提出了面向信息安全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优于其他两种基准方案,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揭示了智能超表面在提高通感一体化系统安全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MIMO通信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273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56764.7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MIMO通信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智能反射面辅助的MIMO安全通信系统模型;通过联合优化智能反射面反射相位、基站处的波束成形,最大化系统的保密速率;由于多个耦合变量的存在,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交替迭代方案,首先将目标函数分解为基站有源波束成形和IRS反射相移的两个优化子问题,对于在基站波束成形子问题,通过运用SDR方法将原问题松弛为标准的SDP问题;对于IRS反射相移的子问题,利用黎曼流形算法推导出智能反射面的最优相移。本发明将IRS部署在MIMO保密通信网络中,提出了一种高效交替迭代算法推导出系统最大保密速率的闭式解,且此算法的性能相较于传统算法得到较大提升。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簇MIMO-NOMA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87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69372.X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簇MIMO‑NOMA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考虑窃听者存在的场景,建立一个基于IRS辅助的太赫兹MIMO‑NOMA安全通信系统模型;利用NOMA技术进行传输,挑选簇头,为发射波束成形设计基于离散相位的模拟预编码;采用低复杂度的迫零方法设计数字预编码;在系统传输功率、用户可达速率和IRS反射系数约束下,通过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和IRS相移,构建保密和速率最大化优化问题;采用泰勒级数展开和半定规划方法解耦合,将原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提出一种高效交替迭代算法,获得原问题的次优解。本发明研究了在多窃听者存在的情况下基于混合预编码的IRS辅助太赫兹MIMO‑NOMA系统,最大化保密和速率,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和能效。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簇MIMO-NOMA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8734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1469372.X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簇MIMO‑NOMA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考虑窃听者存在的场景,建立一个基于IRS辅助的太赫兹MIMO‑NOMA安全通信系统模型;利用NOMA技术进行传输,挑选簇头,为发射波束成形设计基于离散相位的模拟预编码;采用低复杂度的迫零方法设计数字预编码;在系统传输功率、用户可达速率和IRS反射系数约束下,通过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和IRS相移,构建保密和速率最大化优化问题;采用泰勒级数展开和半定规划方法解耦合,将原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提出一种高效交替迭代算法,获得原问题的次优解。本发明研究了在多窃听者存在的情况下基于混合预编码的IRS辅助太赫兹MIMO‑NOMA系统,最大化保密和速率,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和能效。

    一种医用泡沫壶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525562U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22001212.5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泡沫壶,包括脑吸引管和水平设置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上滑动连接有立柱滑块,立柱滑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立柱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圈,支撑圈上放置有倒锥形设置的储液瓶,储液瓶的底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分液器,分液器的底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出液口的端部连接有灌注装置,该泡沫壶还包括用于支撑脑吸引管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安装在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的设置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向脑吸引管中喷洒酶液,工作强度有效降低,提高了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液器和分流管便于对多个脑吸引管同时进行酶液的喷洒,提高了脑吸引管的酶液喷洒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