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后排座椅中央扶手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6210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1013061.0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后排座椅中央扶手,包括扶手架和扶手本体,在所述扶手本体上安装有主动套筒和解锁操纵组件,所述主动套筒的至少一端设置有从动锁销,所述从动锁销的外周面上具有驱动槽,该驱动槽中具有一段呈螺旋线形的驱动槽壁,所述主动套筒的内壁上具有插入对应驱动槽中的驱动凸起,该驱动凸起能够沿驱动槽壁滑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将扶手本体可靠地锁定在扶手架上,扶手本体不会因急刹而甩出;其中,主动套筒无需开槽,不仅大幅提高了主动套筒的结构强度,长期使用不会发生解锁失效或难以上锁的问题,稳定性和安全性高,而且能够避免或大幅减小内部润滑脂的流失,保证了解锁结构的持续润滑,使其易于操作。

    一种座椅储物板组件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3328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49360.0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储物板组件,包括储物板本体,靠近该储物板本体的下部设有柔性的定位安装条,在该储物板本体的上部设有柔性的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为固定端,该固定端与所述储物板本体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挂接端;所述拉带包括弹性段。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储物板的下部通过定位安装条与座椅背板相连,上部通过弹性的拉带与座椅背板相连,储物板与座椅背板之间形成储物盒结构,弹性的拉带有助于储物板的自动关闭和保持内置物品的稳定。

    后排座椅大扶手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351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829036.0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排座椅大扶手,包括支座和大扶手骨架;定轴部件固定装配在支座上,定轴部件上具有收折限位部和使用支撑部;大扶手骨架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装配在定轴部件上,活动支架上设有定位轴,定位轴将活动支架的转动行程限制在收折限位部与使用支撑部之间;主锁块转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主锁块与活动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当定位轴运动至收折限位部的内侧位置时,第一弹性元件使主锁块对收折限位部施加推力,以迫使定位轴与收折限位部保持紧贴;解锁组件与主锁块之间连接有拉索,用于牵引主锁块离开收折限位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大扶手的锁止位置不存在任何晃动间隙。

    滚柱式扶手无级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扶手

    公开(公告)号:CN11184550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692447.5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柱式扶手无级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扶手,壳体总成内设有装配腔,装配腔的内壁上设有锁定碰撞部与解锁碰撞部,壳体总成上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固套有驱动板,驱动板的外侧设有滚柱适配槽,滚柱适配槽与装配腔的内壁之间设有滚柱,当滚柱与锁定碰撞部发生碰撞后,滚柱的两侧分别与滚柱适配槽的槽底和装配腔的内壁接触,驱动板相对于壳体总成被构造成单向运动结构,当滚柱与解锁碰撞部发生碰撞后,滚柱与滚柱适配槽的槽底分离,驱动板能够在解锁碰撞部与锁定碰撞部限定的行程内自由转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巧妙,产品易于实现,扶手调节便利,能够使扶手保持在任意高度位置,舒适性好。

    一种储物板开合机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3328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49370.4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物板开合机构,包括座椅背板,在该座椅背板的外侧面设有矩形的储物板,所述储物板的下部与所述座椅背板铰接,在该储物板的上部设有柔性的拉带,该拉带包括弹性段;所述拉带的一端为固定端,该固定端与所述储物板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挂接端;所述座椅背板上设有拉带换向件和挂钩,所述拉带绕所述拉带换向件换向后,其挂接端挂接在所述挂钩上。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储物板的下部与座椅背板铰接,具有弹性段的拉带与挂钩相连,形成储物盒结构,在拉带的张力作用下,可以使储物板自动贴靠座椅背板,实现自动闭合,有利于其内部物品的稳定放置。

    汽车座椅电动杯托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9444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27024.0

    申请日:2018-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杯托,包括安装壳和旋转支座,所述安装壳的一侧具有开口,旋转支座的上端敞口,旋转支座从开口处装入安装壳中,并与安装壳铰接,所述安装壳内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支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当旋转支座处于打开位置时,其上端敞口从安装壳中露出,当处于闭合位置时,其收入安装壳中。采用以上方案,可将其安装至座椅扶手内部,合理利用空间,通过电动收放,实现物品的封闭式存储以及快速取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驾乘舒适性。

    楔块式旋转锁定机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9150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30705.3

    申请日:2017-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1/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块式旋转锁定机构,包括基座、壳体、锁定座、转动连接轴、楔块以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当锁定座的凸出部分别嵌入楔块的开口部时,锁定座能够相对基座单向转动,当锁定座的凸出部分别滑出楔块的开口部时,锁定座能够相对基座双向转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楔块式旋转锁定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实现,可靠性好,能够使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在初始的限定范围只能单向转动,当超过限定范围时解锁,使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能够双向自由转动,当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时,本发明能够再次锁定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使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在限定范围内只能单向转动。

    扶手锁定机构及带有扶手锁定机构的汽车座椅扶手

    公开(公告)号:CN107187357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00303.6

    申请日:2017-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扶手锁定机构,包括基体、主动盘、锁定臂、回位挡片和弹性部件。基体具有中空部,在位于中空部的基体上设有限位部一、限位部二、限位部三、限位部四和一段单向齿一,限位部二和限位部三之间形成导向槽;主动盘可相对基体转动,并设有限位销;锁定臂可转动地安装在主动盘上,并设有定位销,锁定臂的一端具有一段单向齿二,另一端与限位销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回位挡片可转动地安装在主动盘上,并具有导向臂,导向臂嵌入导向槽,回位挡片的外缘具有定位部和凸点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有扶手锁定机构的汽车座椅扶手,包括上述锁定机构。本发明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能够调节座椅扶手的转动支撑角度。

    车用座椅头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3452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60331.8

    申请日:2018-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杆,头枕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安装体,安装体的一端敞口,且其内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均与其侧壁滑动配合的按钮和第一齿条,其中按钮在正对第一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啮合有中间齿轮,该中间齿轮转动安装在安装槽的侧壁上,第一齿条与安装体之间还设有复位扭簧,第一齿条在远离中间齿轮的一侧设有拉索连接结构,所述安装体的敞口端在对应第一齿条和中间齿轮位置设有盖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锁机构结构设置合理,操作手感好,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汽车座椅调节手柄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1309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80028.5

    申请日:2018-09-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2 B60N2/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手柄安装结构,包括旁侧板和调节手柄,所述旁侧板具有安装面和安装孔,调节手柄通过安装孔可转动地设置在旁侧板上,且位于靠近安装面的一侧,调节手柄的侧缘与安装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旁侧板上设有遮挡片,该遮挡片自安装面朝调节手柄所处一侧延伸,其延伸长度大于调节手柄的侧缘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且遮挡片处于调节手柄侧缘轮廓的周向内侧,其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的上方和前方。采用以上方案,可对调节手柄的内部安装结构形成遮挡,提高视觉效果,同时提高调节手柄转动稳定性,减少对旁侧板的刮伤,改善摩擦异响,提高乘车舒适性及安装结构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