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67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36819.3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华东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6/29 , G06F16/245 , G06F17/11 , G06F17/18
Abstract: 一种基于流域水文水质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入河污染分析方法,属于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领域;本方法针对平原河网地区复杂的水文特征和污染源难以溯源的问题,通过河道拓扑关系梳理、子汇水分区划分、流域水文水质模型构建、污染负荷计算及污染源构成分析,实现了对入河污染物的精准分析;具体技术步骤包括河道筛选及拓扑关系梳理、基于ArcSWAT的子汇水分区划分、流域水文水质模型搭建及模拟、污染负荷计算及污染源识别;该方法能够合理划分汇水分区,模拟污染物的冲刷及入河过程,提高污染来源分析的准确性,显著提升了治理效率,实现了对平原河网地区污染物的精准溯源和定量分析,为水环境精准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1183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72956.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华东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 C02F3/00 , G01N33/18 , G05D27/02 , C02F101/16
Abstract: 一种基于侧流污泥水解+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系统在多级AO工艺基础上,通过在第一缺氧区设置MABR膜组件及厌氧工艺段前设置侧流污泥水解池,结合在线监测与PLC控制系统,精确控制污泥水解以补充系统内碳源,减少外源碳投加;系统包括在线监测、碳源投加、污泥外回流、内回流及PLC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自动调控,优化了碳源投加量,提升了脱氮效果,降低了碳源物耗成本及碳排放;实现了碳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目标,确保了污水处理过程的稳定高效,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为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237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79525.9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华东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7/26 , G01N27/416 , G01N1/24 , G01N1/22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化学捕集技术的污水检查井内CO2浓度测定装置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排水检查井内CO2浓度稀薄、变化大,常规设备难以准确测定的问题;装置包括外壳、显示屏、操控按钮、吸气软管、进气风扇、多孔电解质、电极等,通过电化学捕集原理,利用风量与电解质饱和时间计算平均CO2浓度;本发明实现了在检查井外准确测定内部CO2浓度,操作简便、安全,成本低廉,为排水系统碳减排提供科学可靠的测定方法;此装置设计精巧,不仅提升了测量精度,还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实现了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为环保部门及污水处理厂提供了高效管理工具,促进了绿色排放目标的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12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299079.1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28 , B01D24/1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包括多个箱体,多个箱体沿河道中轴对称并横跨布置于流道内,多个箱体共同组成两个坝身,坝身的上游面靠近河岸的一端上设置进水端,坝身的下游面靠近河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出水端;进水端和出水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石笼,石笼上设有叠梁闸,进水端上的叠梁闸靠近上游的进水斜槽设置,出水端的叠梁闸靠近下游设置;箱体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洞组成单个坝身的多个箱体侧壁上过水孔洞,相邻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错布置并形成垂直流—折流型净水通道。本发明专利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高效削减类似水体中各类污染物浓度,同时建造方便,占地面积相对小,可适应河道各类水位工况,长时间运行后,淤堵问题可通过简易管护解决。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0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44806.6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郊区污水的一级处理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格栅井、沉淀池以及曝气池,格栅井与所述沉淀池之间、沉淀池与所述曝气池之间设置有滤筒作为过水通道,滤筒整体斜置,滤筒内设置有与筒体内腔截面相匹配的组合滤架,组合滤架包括沿滤筒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圆筒形的镂空转架,镂空转架上均设置有一个螺旋叶片,滤筒在两个镂空转架之间成型有一个间隙空间,两个螺旋叶片上以螺旋方式装配有尼龙纤维刷毛,两个螺旋叶片上装配的尼龙纤维刷毛的旋向相反并贴靠滤筒的内筒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郊区污水的一级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进入后续二级处理系统、三级处理系统中的品质,降低其颗粒物和悬浮物含量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99079.1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28 , B01D24/1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包括多个箱体,多个箱体沿河道中轴对称并横跨布置于流道内,多个箱体共同组成两个坝身,坝身的上游面靠近河岸的一端上设置进水端,坝身的下游面靠近河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出水端;进水端和出水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石笼,石笼上设有叠梁闸,进水端上的叠梁闸靠近上游的进水斜槽设置,出水端的叠梁闸靠近下游设置;箱体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洞组成单个坝身的多个箱体侧壁上过水孔洞,相邻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错布置并形成垂直流—折流型净水通道。本发明专利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高效削减类似水体中各类污染物浓度,同时建造方便,占地面积相对小,可适应河道各类水位工况,长时间运行后,淤堵问题可通过简易管护解决。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03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344806.6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郊区污水的一级处理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格栅井、沉淀池以及曝气池,格栅井与所述沉淀池之间、沉淀池与所述曝气池之间设置有滤筒作为过水通道,滤筒整体斜置,滤筒内设置有与筒体内腔截面相匹配的组合滤架,组合滤架包括沿滤筒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圆筒形的镂空转架,镂空转架上均设置有一个螺旋叶片,滤筒在两个镂空转架之间成型有一个间隙空间,两个螺旋叶片上以螺旋方式装配有尼龙纤维刷毛,两个螺旋叶片上装配的尼龙纤维刷毛的旋向相反并贴靠滤筒的内筒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郊区污水的一级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进入后续二级处理系统、三级处理系统中的品质,降低其颗粒物和悬浮物含量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219644631U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20657414.6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树池,它包括种植腔体,所述种植腔体是由四块直立布置的内挡板围绕而成;内挡板的外围设置有用于储水的水箱体,水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透水的栅格板,栅格板上层铺设有反滤土工布,反滤土工布的上层铺设有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的顶层铺设有树池篦子,水箱体与种植腔体之间设置有供水结构;树池篦子的其中两个相对侧设置有坐凳。此树池可有效解决雨水流失、水资源浪费问题;此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管护成本低,兼顾休憩功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22025235U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20174766.0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弃流井,包括井体,井体上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井体侧壁上靠近底部处安装有初雨截流管,位于初雨截流管上方的井体侧壁上安装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滑轨上安装有浮箱,浮箱底部通过连接件安装有闸板,井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闸板的腔体,腔体处于闸板的正下方,出水管管底距井体底部距离大于等于初雨截流管管顶距井体底部的距离;浮箱沿滑轨作线性移动用以切换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浮箱处于第一状态时,井体与初雨截流管连通;浮箱处于第二状态时,浮箱移动至滑轨顶端,闸板将初雨截流管的进水口完全关闭,井体与初雨截流管隔离。从而能有效弃流初期污染程度较高的雨水。
-
公开(公告)号:CN220353015U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21411488.8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3F5/00
Abstract: 一种压力流消能井,包括井体,井体的底部一侧设有进水压力管,底部另一侧设有出水重力管,井体的底部设有楔形导流墙,楔形导流墙将出水重力管合围,楔形导流墙的前部尖端正对进水压力管。进水压力管和出水重力管设置在井体的底部,不会对井底产生冲击侵蚀,通过楔形导流墙取消挡水墙,楔形导流墙不受压力流的直接冲击,降低压力流的应力破坏,同时也可通过井体和楔形导流墙阻挡湍急水流,达到水流消能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