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0285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429308.8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4 , C02F1/52 , C02F3/301 , C02F3/302 , C02F2101/16 , C02F2203/006 , C02F2209/02 , C02F2209/06 , C02F2209/14 , C02F2209/16 , C02F2209/22 , C02F2209/44 , C02F2301/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主要由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恒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系统、污泥回流系统组成。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外筒进水口由外筒外侧的进水口经内腔I的底部中心位置泵入,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II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II的内部的出水立管流入沉淀池,最后从沉淀池上端出水管排出。本发明实现了脱氮装置内分层内循环、分区控制溶解氧和微生物种类及污泥浓度,有利于优化多种脱氮功能微生物空间分布和蓄积,并利用生物填料进一步优化微生态环境,能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确、易于控制、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68365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0990821.7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1/22
Abstract: 一种农田退水的原位处理方法属于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周丛生物附着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去除农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物的方法。本发明选取普通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得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经分离筛选和保活干燥步骤得到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的内核,利用球体成型模具实施造粒步骤,得到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将所述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应用于农田退水岸边带,附着生长周丛生物,使得农田退水自然渗流经过阳光充足的岸边带,构建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周丛生物强化脱氮系统。本发明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浓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实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的成功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0285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711429308.8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主要由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恒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系统、污泥回流系统组成。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外筒进水口I由外筒外侧的进水口I经内腔I的底部中心位置泵入,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II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II的内部的出水立管流入沉淀池,最后从沉淀池上端出水管排出。本发明实现了脱氮装置内分层内循环、分区控制溶解氧和微生物种类及污泥浓度,有利于优化多种脱氮功能微生物空间分布和蓄积,并利用生物填料进一步优化微生态环境,能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确、易于控制、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68365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90821.7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1/22
Abstract: 一种农田退水的原位处理方法属于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周丛生物附着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去除农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物的方法。本发明选取普通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得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经分离筛选和保活干燥步骤得到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的内核,利用球体成型模具实施造粒步骤,得到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将所述复合菌群多层固定化材料应用于农田退水岸边带,附着生长周丛生物,使得农田退水自然渗流经过阳光充足的岸边带,构建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周丛生物强化脱氮系统。本发明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浓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实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的成功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734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711429574.0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主要由主反应器和沉淀池组成;主反应器主要由外筒、内腔I、内腔II和顶盖构成;外筒的内部上下分层;内腔I和内腔II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外筒内部的上层和下层;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运行时,在主反应器内填充10%‑30%倍体积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由不同粒径级配的多孔材料组成。本发明利用生物填料支撑附着生物膜和优化微生态环境,实现了脱氮装置内分层内循环、分区控制溶解氧和微生物种类及污泥浓度,有利于优化多种脱氮功能微生物空间分布和大量蓄积、充分发挥其活性,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污泥不易流失、能耗低且长期运行性能稳定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128895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430093.1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一体化处理工艺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内腔(上)和内腔(下)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下)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下)的内部的出水立管流入沉淀区,最后从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③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下)的顶部中心位置。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确、易于控制、环境友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12889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711430093.1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一体化处理工艺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内腔Ⅰ和内腔Ⅱ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Ⅱ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Ⅱ的内部的出水立管流入沉淀区,最后从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Ⅱ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③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Ⅱ的顶部中心位置。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确、易于控制、环境友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97340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429574.0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主要由主反应器和沉淀池组成;主反应器主要由外筒、内腔I、内腔II和顶盖构成;外筒的内部上下分层;内腔I和内腔II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外筒内部的上层和下层;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运行时,在主反应器内填充10%-30%倍体积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由不同粒径级配的多孔材料组成。本发明利用生物填料支撑附着生物膜和优化微生态环境,实现了脱氮装置内分层内循环、分区控制溶解氧和微生物种类及污泥浓度,有利于优化多种脱氮功能微生物空间分布和大量蓄积、充分发挥其活性,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污泥不易流失、能耗低且长期运行性能稳定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8327521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21843241.8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主要由主反应器和沉淀池组成;主反应器主要由外筒、内腔I、内腔II和顶盖构成;外筒的内部上下分层;内腔I和内腔II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外筒内部的上层和下层;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运行时,在主反应器内填充10%-30%倍体积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由不同粒径级配的多孔材料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生物填料支撑附着生物膜和优化微生态环境,实现了脱氮装置内分层内循环、分区控制溶解氧和微生物种类及污泥浓度,有利于优化多种脱氮功能微生物空间分布和大量蓄积、充分发挥其活性,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污泥不易流失、能耗低且长期运行性能稳定的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