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26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1436589.6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洋龙 , 文杰 , 于孟 , 王凤琴 , 王永强 , 林海海 , 李宫胤 , 林绍峰 , 徐海卫 , 王国连 , 李继新 , 李明辉 , 郭起龙 , 李陆 , 陈辉 , 彭铁龙 , 齐明光
Abstract: 一种板坯位置测量装置、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储存介质。该测量装置包括:入口测量装置和出口测量装置;所述入口测量装置安装在加热装置的入口,所述入口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板坯在加热装置的入口位置并发送入口测量数据至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板坯,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板坯的位置;所述出口测量装置安装在加热装置的出口,所述出口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板坯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出口位置并发送出口测量数据至所述控制装置。测量装置分别测量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并根据入口位置控制送料位置,根据出口位置控制轧制装置,从而实现精确轧制,提高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4581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77038.2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B3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薄板坯无头轧制的活套控制方法及系统,以不同于控制粗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精轧活套进行转动,以对板坯进行精轧。在此基础上引入宽度控制策略以板坯宽度偏差在要求范围内作为基准进行活套控制,检测精轧出口的板坯实际宽度,并确定出其和板坯设定宽度的宽度偏差。基于宽度偏差确定出精轧活套的张力调节量,并利用张力调节量调整精轧设定张力来控制精轧活套转动,由此可以保证精确控制活套转动,避免堆钢等事故发生,提升产品质量精度,保证产线的稳定运行已经。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54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1204444.3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D1/02
Abstract: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热轧平整机,包括包括开卷机、入口转向辊、直头机、平整机、出口转向辊及卷取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热轧平整机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需求,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多模式热轧平整机有如下五种生产模式:重卷生产模式、单独平整生产模式、平整和小直径矫直机生产模式、平整和大直径矫直机生产模式及单独矫直机生产模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模式热轧平整机及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矫直机难以兼顾厚规格与薄规格产品,生产效率不高,平整机组产能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多种规格产品的高效、高质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647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09261.5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B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头轧制设备的机架及辊形配置方法,涉及轧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粗轧的机架H0、机架H1及机架H2的支撑辊辊形配置成抛物线辊形;然后将粗轧的机架H0、机架H1的工作辊辊形配置成抛物线辊形,机架H2的工作辊辊形配置成CVC辊形;之后将精轧的机架F1~F5五个机架的支撑辊辊形配置成抛物线辊形;最后将精轧的机架F1、机架F2的工作辊辊形配置成CVC辊形,机架F3、机架F4及机架F5的工作辊辊形采用单侧锥度辊形。如此,可以有效解决长辊期同宽轧制过程中出现的工作辊“U”型磨损、工作辊热凸度持续增大、减薄和返厚过程中工况差异大等问题,使无头轧制产线长辊期能够稳定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19884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0403789.5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辊及轧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工作辊的辊面从驱动侧至操作侧依次为:第一辊形段、第二辊形段、第三辊形段、第四辊形段和第五辊形段;其中,第一辊形段对应的第一辊形曲线为直线,第二辊形段对应的第二辊形曲线为弧线,第三辊形段对应的第三辊形曲线为弧线,第四辊形段对应的第四辊形曲线为弧线。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避免工作辊的“U”形磨损,有效抑制带钢边浪问题,提高带钢凸度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13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29041.6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铁素体带钢的制备方法及铁素体带钢,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一种铁素体带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得到板坯;将板坯加热,得到预热板坯;将预热板坯经粗轧,得到中间坯;将中间坯经第一冷却至预设温降,得到处理坯;将处理坯经精轧、第二冷却、卷取及退火,得到铁素体带钢。该方法通过粗轧后对中间板坯进行第一冷却,从而保证粗轧于奥氏体区进行轧制,而精轧于铁素体区进行轧制,在粗轧和精轧之间能够保持预设温度的温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影响生产节奏。该制备方法是一种在半连轧产线实行铁素体轧制的方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节奏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高效批量稳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23312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43630.X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钢、带钢热镀锌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镀锌带钢的目标波纹度;获取所述目标波纹度与镀锌工艺参数的预设关系式;根据所述目标波纹度和所述预设关系式,获得所述镀锌工艺参数的多组工艺数据;根据所述多组工艺数据中的目标工艺数据,控制镀覆锌层至所述待镀锌带钢。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能够达到目标波纹度的工艺数据进行进一步优选,可以确定出更优化的目标工艺数据,以减小带钢在热镀锌工艺中的波纹度;同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采用常规的热镀锌生产线的设备及工艺条件即可实现,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良好的推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13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829041.6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铁素体带钢的制备方法及铁素体带钢,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一种铁素体带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得到板坯;将板坯加热,得到预热板坯;将预热板坯经粗轧,得到中间坯;将中间坯经第一冷却至预设温降,得到处理坯;将处理坯经精轧、第二冷却、卷取及退火,得到铁素体带钢。该方法通过粗轧后对中间板坯进行第一冷却,从而保证粗轧于奥氏体区进行轧制,而精轧于铁素体区进行轧制,在粗轧和精轧之间能够保持预设温度的温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影响生产节奏。该制备方法是一种在半连轧产线实行铁素体轧制的方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节奏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高效批量稳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45815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0677038.2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B3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薄板坯无头轧制的活套控制方法及系统,以不同于控制粗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精轧活套进行转动,以对板坯进行精轧。在此基础上引入宽度控制策略以板坯宽度偏差在要求范围内作为基准进行活套控制,检测精轧出口的板坯实际宽度,并确定出其和板坯设定宽度的宽度偏差。基于宽度偏差确定出精轧活套的张力调节量,并利用张力调节量调整精轧设定张力来控制精轧活套转动,由此可以保证精确控制活套转动,避免堆钢等事故发生,提升产品质量精度,保证产线的稳定运行已经。
-
公开(公告)号:CN11574763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187560.3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晓林 , 肖宝亮 , 朱国森 , 徐海卫 , 田志红 , 杨春政 , 于孟 , 林绍峰 , 李继新 , 徐永先 , 缪成亮 , 文杰 , 刘朋 , 董占奎 , 季晨曦 , 吕博 , 王永强 , 张明生 , 张猛 , 梁江涛 , 魏绍东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薄规格热轧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材制备技术领域。一种薄规格热轧钢,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15‑0.25%,Si:≤0.05%,Mn:2.0‑3.0%,Al:0.02‑0.35%,P:≤0.010%,S:≤0.005%,Nb:0.01‑0.10%,Ti:0.010‑0.030%,Cr:0.1‑0.5%,N:≤0.004%,B:0.0010‑0.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通过化学成分设计,采用C‑Si‑Mn‑Nb‑Ti‑Cr‑B成分体系,通过添加适量的B元素,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得到马氏体组织,并且依靠C、Mn、Cr的固溶强化,并通过Nb的细晶强化以及组织强化保证材料的强度,得到的薄规格热轧钢的屈服强度>900MPa,抗拉强度>1000MPa,延伸率>8%,横向冷弯D=2a、180°合格,且厚度可达0.8‑4.0mm,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薄规格热轧钢版型质量较差且强度波动较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