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39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562074.X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正极、负极及非水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包括含有锂-金属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所述锂-金属氧化物是金属中至少一种从中心部到表面部具有连续的浓度梯度,且掺杂过渡金属,因此,在低温下的充电/放电容量和输出明显上升,从而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够显示优异的性能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692092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610815263.7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2/1646 , H01M2/1686 ,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H01M2220/30 , H01M4/366 , H01M2/166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因具有下述组成,从而寿命特性显著提高且表现出优异的贯穿耐久性的锂二次电池,其包含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及插入在所述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分离膜,所述阳极电极包含含有锂‑金属氧化物的阳极活性物质,所述锂‑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在中心部到表面部之间具有浓度梯度区域,所述分离膜包含基材薄膜及形成在所述基材薄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陶瓷涂布层。
-
公开(公告)号:CN104425833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10203470.8
申请日:2014-05-14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679 , H01M8/04559 , H01M8/04589 , H01M8/04955 , H01M2008/1293 , H02J1/08 , H02J1/10 , H02J200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多个堆状态感测部,其分别感测多个燃料电池堆的状态;转换部,其将所述多个燃料电池堆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多个堆状态感测部感测到的堆状态来感测至少一个劣化堆,并控制所述转换部的操作来形成至少一个包括感测到的至少一个劣化堆的劣化堆部。能够不使用多个电力调节系统,而利用廉价的电气开关来在工作期间快速容易地将各堆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防止各堆之间由于性能降低引起的劣化波及,从而提高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耐久性,防止容量降低,使寿命缩短最小化,对劣化堆和正常堆进行再排列来使用,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燃料电池堆。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36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43549.9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42 , H01M50/40 , H01M50/414 , H01M50/417 , H01M50/4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因具有下述组成,从而寿命特性显著提高且表现出优异的贯穿耐久性的锂二次电池,其包含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及插入在所述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分离膜,所述阳极电极包含含有锂‑金属氧化物的阳极活性物质,所述锂‑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在中心部到表面部之间具有浓度梯度区域,所述分离膜包含基材薄膜及形成在所述基材薄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陶瓷涂布层。
-
公开(公告)号:CN1141885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078223.6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包括含有镍(Ni)和钴(Co)的锂金属氧化物颗粒。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包括在锂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中心和锂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之间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形成的浓度梯度区域。表面处的以Co的原子百分比表示的浓度与中心处的以Co的原子百分比表示的浓度的比率为6.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742582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511001126.1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阳极、阴极及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更详细地,涉及一种由于所述阳极及阴极具有下述组成,从而输出特性及高温存储特性得到改善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阳极包含含有锂‑金属氧化物的阳极活性物质,所述锂‑金属氧化物的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在中心部到表面部之间具有浓度梯度;所述阴极包含含有硬碳和石墨的阴极活性物质,所述硬碳的晶面间距d002为3.6至所述石墨的晶面间距d002为3.356至
-
公开(公告)号:CN11060080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501009.3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38 , H01M10/42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使用包含以下化合物的电解液以及包含至少一种金属的正极活性材料,并具有改善的寿命特性和高温储存特性,其中所述至少一种金属在锂-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中心部分处的浓度不同于其在锂-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表面部分处的浓度:其中,R1是氢或C1至C4烷基,R2至R4各自独立地是氢、C1至C4烷基或-OPF2,a、b和c各自独立地是0至4的整数,d是1至3的整数,并且当a、b和c是2或更大时,R2至R4彼此相同或不同。
-
-
公开(公告)号:CN10475274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264689.9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365 , H01M8/04007 , H01M8/04559 , H01M8/04589 , H01M8/04619 , H01M8/04679 , H01M8/04701 , H01M8/04731 , H01M8/04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包括以相互机械地连接来接收燃料和空气的供给的多个燃料电池堆的燃料电池的发热量控制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堆状态感测部,其分别感测所述多个燃料电池堆的状态;转换部,其将所述多个燃料电池堆中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连接,以将所连接的燃料电池堆连接到至少两个发热量调节部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多个堆状态感测部感测到的堆状态,若感测到发热量的值超出预先设定的发热量临界值的范围的至少一个发热量调节对象堆,则控制所述转换部的操作,来分别形成至少一个包括感测到的至少一个发热量调节对象堆的发热量调节对象堆部,并且将所述发热量调节对象堆部分别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发热量调节部中的至少一个。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