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2021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526664.4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包括由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正极活性材料形成的正极、负极以及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含有浓度梯度的锂金属氧化物,并且具有由初级颗粒的聚集形成的二级颗粒结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具有单颗粒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各自包含除锂之外的至少两种金属,并且在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各自的金属的含量中,镍的量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0410382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410148071.6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层状结构锂镍金属氧化物的制造方法及包含该氧化物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高效率、高容量、循环特性和寿命特性优异的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金属氧化物。在所述化学式1中,M是选自铝、镓和铟中的任意一种,a、x、y和z满足1.01≤a≤1.05,0.7≤x≤0.9,0≤y≤0.17,0.02≤z≤0.16,x+y+z=1。[化学式1]LiaNixCoyMzO2。
-
公开(公告)号:CN104081562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280068283.2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3/50 , C01G45/1228 , C01G45/124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阴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对前体水溶液进行热处理来制备阴极活性物质,上述前体水溶液含有锂前体、过渡金属前体及包含羧基的有机酸,且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中位于1700至1710cm‑1波数的波峰的透过率、和位于1550至1610cm‑1波数的波峰的透过率来定义的螯合指数值(C.I.)小于1且0.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2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2057.5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晶格应变(η)为0.18以下,所述晶格应变(η)为在通过XRD分析测量的XRD图谱中应用由式1表示的威廉姆森霍尔法而计算得到,并且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由式2定义的XRD峰强度比为8.9%以下。通过调节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晶格应变和XRD峰强度比,从而提供寿命特性和功率特性同时提高的锂二次电池。
-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99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986889.8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其包括正极集电体和依次形成在正极集电体上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负极;以及分隔层,其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分别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组分或晶体结构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并且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含含有镍的锂金属氧化物。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具有单颗粒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08156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280068283.2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3/50 , C01G45/1228 , C01G45/124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阳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对前体水溶液进行热处理来制备阳极活性物质,上述前体水溶液含有锂前体、迁移金属前体及包含羧基的有机酸,且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中位于1700至1710cm-1波数的波峰的透过率、和位于1550至1610cm-1波数的波峰的透过率来定义的螯合指数值(C.I.)小于1且0.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299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651677.7
申请日:2023-12-05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包括单颗粒形式,并且由式1定义的Mn氧化数比为0.23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29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0811949.X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其包括正极集流体、包含第一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和包含第二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该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该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从该正极集流体开始依次堆叠。该第一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和该第二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具有彼此不同的组成或彼此不同的颗粒结构。该第一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和该第二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包括含镍的锂金属氧化物。该第二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具有单一颗粒形状,并且具有满足特定范围关系式的粒度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602973.5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包括由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正极活性材料形成的正极、负极和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锂金属氧化物,其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浓度梯度。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晶体结构的初级颗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