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602973.5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包括由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正极活性材料形成的正极、负极和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锂金属氧化物,其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浓度梯度。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晶体结构的初级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1703895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448838.6
申请日:2023-04-24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In‑situ X‑ray Diffraction,原位XRD)分析被测量且通过式1定义的FWHM比在400%以下。可通过防止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内网格结构及/或晶体结构的变形改善锂二次电池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2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2057.5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晶格应变(η)为0.18以下,所述晶格应变(η)为在通过XRD分析测量的XRD图谱中应用由式1表示的威廉姆森霍尔法而计算得到,并且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由式2定义的XRD峰强度比为8.9%以下。通过调节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晶格应变和XRD峰强度比,从而提供寿命特性和功率特性同时提高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24480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888040.X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4/48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其包括第一锂金属氧化物和第二锂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一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通过将粒径为2μm以下的初级颗粒聚集而形成的次级颗粒,所述第二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镍和选自锰和钴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并包括初级粒径为2μm以上的颗粒;负极;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膈膜;和电解液,其中该电解液包括锂盐、非水有机溶剂和含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二氟亚磷酸酯基团的二氟亚磷酸酯化合物。
-
-
公开(公告)号:CN105304848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287990.6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46 , H01M2/166 , H01M2/1673 , H01M2/1686 , H01M4/623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423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包括隔膜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无机层,设置在相对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并包含无机粒子和粘结剂,其中,无机层均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以及负极活性物质粘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8169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80066477.7
申请日:2023-08-16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36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02
Abstract: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可以包括:正极,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并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以及负极,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相对设置。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可以包含过锂化氧化物颗粒被活化的颗粒及涂层物质,所述涂层物质形成在所述活化的颗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所述涂层物质含有涂层元素。所述锂二次电池的工作上限电压可以为相对于锂的氧化还原电位的4.5V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62021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526664.4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包括由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正极活性材料形成的正极、负极以及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含有浓度梯度的锂金属氧化物,并且具有由初级颗粒的聚集形成的二级颗粒结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具有单颗粒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各自包含除锂之外的至少两种金属,并且在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各自的金属的含量中,镍的量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14464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321424.4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具有通过XRD分析测得的小于300nm的晶粒尺寸和7%以上的XRD峰强度比值。本发明通过控制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的晶粒尺寸和XRD峰强度比,提供了具有改善的寿命性能和输出性能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9140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377769.4
申请日:2023-04-11
IPC: H01M4/131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4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正极集流体上,并且包含正极活性物质颗粒。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可以包含第一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第二锂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第一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具有多个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形式,所述第二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具有单颗粒形式。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由式1定义的孤立孔隙率可以为5%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