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6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0981570.2
申请日:2023-08-07
IPC: H01M4/131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正极集流体上,并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且满足特定式。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可以包含锂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镍且除锂和氧之外的所有元素中的钴的摩尔分数为0.02以下。
-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65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09011.0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4/36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包含:正极;隔膜;以及负极,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之间夹着隔膜并面向彼此,所述负极包含负极集流体和形成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负极集流体上,并且包含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含有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类粘合剂的第一负极粘合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并且包含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第二负极粘合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各自包含硅类活性物质和石墨类活性物质,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石墨类活性物质,包含2-9.5重量份的硅。
-
公开(公告)号:CN1143738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199312.6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形成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硅基活性物质和包括单壁碳纳米管的导电物质,其中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R值(D带峰值强度(Id)/G带峰值强度(Ig))为0.01至0.1。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35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0821590.4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5 , H01M50/533 , H01M50/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负极,该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形成于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丙烯酰基粘合剂;与该负极相对的正极;电连接至该负极的负极极耳;和电连接至该正极的正极极耳。丙烯酰基粘合剂的含量和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距离满足预定的关系式,以提供具有改善的机械稳定性和电池性能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387157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728728.6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以及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设置在集流体上并包含硅基活性物质、第一石墨基活性物质和线状导电材料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设置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并包含第二石墨基活性物质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一石墨基活性物质在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具有碳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8231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892959.X
申请日:2023-07-20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制造方法及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及形成于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且含负极活性物质及负极粘合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多个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包括硅系活性物质颗粒及形成于硅系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SEI层,对多个复合颗粒中9个不同复合颗粒进行XPS分别测量的SEI层的厚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 d deviation)为20%以下。硅系活性物质颗粒上均匀地涂覆SEI层,因此能够改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122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949821.9
申请日:2023-07-31
IPC: H01M4/131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并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在表示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分布的三维模型中,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的总面积与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的总数量之比满足规定范围。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可以包含锂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镍且除锂和氧之外的所有元素中的钴的摩尔分数为0.0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336666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80011665.6
申请日:2020-01-2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 , H01M4/62 , H01M4/04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48 , H01M4/38 , H01M4/13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负极活性物质浆料中加入点型导电碳材料并进行混合以制备第一混合浆料;b)在所述第一混合浆料中加入线状导电碳材料的分散液并进行混合以制备第二混合浆料;以及c)将所述第二混合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进行压制以制造电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