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54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261586.2
申请日:2023-09-27
IPC: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硅氧化物基负极活性物质、制备该负极活性物质的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用负极。本具体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包含金属硅酸盐的硅氧化物颗粒;以及所述硅氧化物颗粒上的烃涂层,其中,对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进行FT‑IR光谱分析时检测到2880‑2950cm‑1处的峰Pa和2800‑2865cm‑1处的峰Pb。根据所述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在硅氧化物颗粒上形成具有特定组成的烃涂层,可以防止硅氧化物颗粒中的残留金属的溶出,从而可以提高浆料稳定性,特别地,即使长时间放置浆料,也可以显著减少浆料气体的产生量,因此可以提高浆料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7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035058.5
申请日:2023-08-17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多个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包含硅基活性物质颗粒和碳涂层,所述碳涂层形成在硅基活性物质颗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对多个复合颗粒中的50个彼此不同的复合颗粒分别测量的由式1定义的拉曼光谱的G/Si峰强度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0%以下。通过使碳均匀地涂覆在硅基活性物质颗粒上,可以改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0321537.7
申请日:2023-03-29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04 , C01B33/3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包含Li2SiO3和Li2Si2O5中的至少一种,并且Li2SiO3和Li2Si2O5的相分数比为1.0以下。相对于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的总体积,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中粒径小于3μm的颗粒的含量为5体积%以下。负极活性物质中包含少量的锂且Li2SiO3的比例增加,因此可以改善寿命特性和容量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0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667597.4
申请日:2023-06-07
IPC: H01M4/587 , H01M4/38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分别包括气孔的多个碳系颗粒及形成在多个碳系颗粒各自的气孔的内部或多个碳系颗粒各自的表面上的含硅涂层,对多个碳系颗粒中50个不同的碳系颗粒分别测量的用式1定义的拉曼分光光谱的D/G峰强度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以下。碳系颗粒之间的结晶化度差异得到缓解,因此可改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4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477672.5
申请日:2024-04-19
IPC: H01M4/38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锂‑硅氧化物颗粒,所述锂‑硅氧化物颗粒包含Li2SiO3和硅,并且任选地进一步包含Li2Si2O5,其中,锂‑硅氧化物颗粒的相分数比为0.55至1.0。本发明可以提高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可以抑制副反应,因此可以改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64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478491.X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包含:碳基颗粒,所述碳基颗粒包含孔;含硅涂层,所述含硅涂层形成在碳基颗粒的孔的内部或碳基颗粒的表面上;以及表面氧化层,所述表面氧化层形成在含硅涂层上并包含硅氧化物,其中,由式1定义的硅氧化数比为0.6以下。本发明可以抑制负极活性物质表面上的硅的副反应并保持负极活性物质的容量特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20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007414.6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硅系阴极活性物质的阴极及包括其的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包括集流体及位于所述集流体上且包括多个硅系活性物质颗粒的阴极活性物质层,满足以下关系式1的二次电池用阴极,[关系式1]0.01≤A‑B≤0.81,所述关系式1中,A是对在所述阴极活性物质层内任意选择的50个硅系活性物质颗粒的拉曼光谱峰强度比Ia/Ib的平均值,B是对所述50个硅系活性物质颗粒的各拉曼光谱峰强度比Ia/Ib值中除前10个值及后10个值以外的其余值的平均值,所述Ia是515±15cm‑1处的峰强度,所述Ib是470±30cm‑1处的峰强度。本发明能够确保阴极活性物质层内硅系活性物质颗粒的均匀的结晶性、尺寸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8588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235757.2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10/052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依次层叠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基活性物质且不含复合颗粒,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基活性物质和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包含:碳基颗粒,所述碳基颗粒包含孔;含硅涂层,所述含硅涂层设置在所述碳基颗粒的所述孔的内部或所述碳基颗粒的表面上;以及表面氧化层,所述表面氧化层设置在所述含硅涂层上并包含硅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259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539774.2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含含有锂硅酸盐的硅基物质以及含有锂的磷氧化物,在使用Cu‑Kα线的XRD分析时,A设为2θ=28.5°处的峰强度,B设为2θ=22.3°处的峰强度时,峰强度比B/A为超过0.01且0.5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含含有锂硅酸盐的硅基物质以及含有锂的磷氧化物,从而可以确保电池的初始效率,同时可以解决预锂化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残留锂化合物引起的浆料pH上升的问题、副反应引起的产生氢气的问题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