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20901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711062766.2

    申请日:2017-11-02

    Inventor: 一桥秀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且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透镜的位置控制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可动部,具有透镜支架和磁铁;固定部,具有线圈及位置传感器、和具有用于向上述线圈及上述位置传感器供电且传递来自上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的多个配线的电路基板;四条吊线,以上述可动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能够在与上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相对于上述固定部支撑上述可动部,且大致等间隔地配置,上述位置传感器及上述线圈以从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连结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上述位置传感器配置于上述线连接位置与上述线圈之间。

    透镜驱动装置及电磁驱动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841514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127105.1

    申请日:2018-02-08

    Inventor: 一桥秀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小型化且可抑制漏磁或与其他装置的磁干扰的透镜驱动装置及电磁驱动单元。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可动部,具有具备2组磁极的2极磁铁、相对于2极磁铁在光轴垂直方向上相对的第1线圈、相对于2极磁铁在光轴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的透镜架;固定部,具有以相对于2极磁铁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2线圈;非磁性的壳体,以覆盖可动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部;2极磁铁具备:第1区域,具有第1磁化方向并与第1线圈相对;第2区域,具有第2磁化方向并与第2线圈相对,在将第1区域的沿着光轴方向的长度设定为L1并且将第2区域的沿着光轴方向的长度设定为L2的情况下,L1/L2为1.1~2.0。

    透镜驱动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1636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623975.2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产生颗粒或侵入到光路上的透镜驱动装置。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可动体,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体;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具有基底配线部的基底基板,上述线圈基板具有与上述磁体相对且沿上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驱动上述磁体的线圈及与上述线圈连接的线圈配线部,上述基底基板相对于上述线圈基板配置于与上述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且形成有使上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支承部,其将上述可动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上述固定体,且使上述可动体支承于上述固定体,在上述固定体上,可导电地连接上述线圈配线部和上述基底配线部的第一导电部从上述开口部的开口缘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

    透镜驱动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6652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258444.4

    申请日:2016-04-22

    Inventor: 一桥秀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第一驱动线圈(30a),其使透镜支架沿着与透镜(100)的光轴垂直的X轴,相对于基座部(10)相对移动;第二驱动线圈(30b),其使透镜支架沿着与光轴垂直且与X轴交叉的Y轴,相对于基座部(10)相对移动。基座部(10)上形成有透镜(100)的一部分沿着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12)。位于X轴及Y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开口部(12)的斜内径(Dxy1、Dxy2)比开口部(12)的第一内径(Dx)大,并且比开口部(12)的Y轴方向的第二内径(Dy)大。基座部(10)上筒状凸部(14)沿着开口部(12)的开口边缘形成。

    位置检测信号的校正方法和位置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4886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011561766.9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位置检测信号的校正方法和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是用于检测能够在规定的可动范围内移动的检测对象物的位置的装置。该位置检测装置包括:以随着上述检测对象物的移动而一体地移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配置在可动范围外的位置的、检测第一磁体的磁场的第一磁检测电路和检测第二磁体的磁场的第二磁检测电路;以及差分放大器,其将从第一磁检测电路和第二磁检测电路输出的磁场的检测信号之差放大,作为检测对象物的位置检测信号输出。

    致动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5925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80048512.1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旋转动作的薄型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具备:磁铁结构体,其包含磁极面为N极的磁铁和磁极面为S极的磁铁;以及电路基板,其包含第1和第2配线。磁铁结构体包含第1和第2区域,当从第1配线的一端向另一端流通电流时,以电流在位于第1区域的磁铁上沿一个方向至少部分地环绕,并且电流在位于第1区域的磁铁上沿相反方向至少部分地环绕的方式构成,当从第2配线的一端向另一端流通电流时,以电流在位于第2区域的磁铁上沿相反方向至少部分地环绕,并且电流在位于第2区域的磁铁上沿一个方向至少部分地环绕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实现以x轴为中心的旋转动作。

    透镜驱动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6857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22500.6

    申请日:2016-04-25

    Inventor: 一桥秀辅

    Abstract: 本发明是具有弹簧(90)的透镜驱动装置。弹簧(90)包括:安装于透镜保持件(40)的保持件安装部(93a~93d)、安装于框架(60)的框架安装部(94a~94d)、安装于悬架线(16)的线安装部(92a~92d)。在位于框架安装部(94a)与线安装部(92a~92d)之间的弹簧(90)的一部分与框架(60)的第一台阶面(64a)之间形成间隙(63),在间隙(63)配置振动吸收部件(70c)。在减振台(24)的前表面与框架(60)的后表面之间的减振用间隙填充振动吸收部件(70a)。在框架(60)的内周面形成向间隙开口的凹部(74),填充于间隙的振动吸收部件(70b)还连续地进入凹部(74)。

    透镜驱动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66525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610262612.7

    申请日:2016-04-25

    Inventor: 一桥秀辅

    Abstract: 本发明是具有弹簧(90)的透镜驱动装置。弹簧(90)包括:安装于透镜保持件(40)的保持件安装部(93a~93d)、安装于框架(60)的框架安装部(94a~94d)、安装于悬架线(16)的线安装部(92a~92d)。在位于框架安装部(94a)与线安装部(92a~92d)之间的弹簧(90)的一部分与框架(60)的第一台阶面(64a)之间形成间隙(63),在间隙(63)配置振动吸收部件(70c)。在减振台(24)的前表面与框架(60)的后表面之间的减振用间隙填充振动吸收部件(70a)。在框架(60)的内周面形成向间隙开口的凹部(74),填充于间隙的振动吸收部件(70b)还连续地进入凹部(74)。

    透镜驱动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6781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329425.0

    申请日:2017-05-11

    Inventor: 一桥秀辅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有:透镜支架(40),其能够保持至少一个透镜;框架(60),其配置于透镜支架(40)的周围,沿透镜的光轴相对移动自如地保持透镜支架(40)。在透镜支架(40)的外周形成有朝向框架(60)突出的至少3个止动用凸部(47a),在框架(60),与止动用凸部(47a)对应地形成有容纳各个止动用凸部(47a)的止动用凹部(66a)。在止动用凸部(47a)的第一凸部端面(47a1)和凸部侧面(47a3)的凸部交叉角部(47a4)成形有倒角部或R曲面部。

    透镜驱动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6652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262612.7

    申请日:2016-04-25

    Inventor: 一桥秀辅

    Abstract: 本发明是具有弹簧(90)的透镜驱动装置。弹簧(90)包括:安装于透镜保持件(40)的保持件安装部(93a~93d)、安装于框架(60)的框架安装部(94a~94d)、安装于悬架线(16)的线安装部(92a~92d)。在位于框架安装部(94a)与线安装部(92a~92d)之间的弹簧(90)的一部分与框架(60)的第一台阶面(64a)之间形成间隙(63),在间隙(63)配置振动吸收部件(70c)。在减振台(24)的前表面与框架(60)的后表面之间的减振用间隙填充振动吸收部件(70a)。在框架(60)的内周面形成向间隙开口的凹部(74),填充于间隙的振动吸收部件(70b)还连续地进入凹部(7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