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倾斜轮椅床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6193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710954.5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倾斜轮椅床,包括床体和可与床体分离的轮椅,完全展开式的轮椅安装于床体一侧边构成整体床铺,床体和轮椅侧边通过导轨连接,所述轮椅包括轮椅本体、行走机构和控制装置,行走机构位于轮椅本体底部,控制装置位于行走机构上方且靠近轮椅本体底部,轮椅本体包括轮椅靠背板、轮椅座位板、轮椅靠腿板和轮椅脚踏板,轮椅靠背板、轮椅座位板、轮椅靠腿板和轮椅脚踏板均采用活动连接,防倾斜轮椅床中轮椅本体左右两侧各设有辅助支撑装置,辅助支撑装置安装于轮椅座位板底部侧边。辅助支撑部分可在用户轮椅本体发生左右倾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辅助支撑装置伸出支撑架,为轮椅本体的左右两侧提供辅助支撑,避免发生倾倒。

    一种基于水平传感器的上下床监护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966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74619.2

    申请日:2017-05-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水平传感器的上下床监护系统和方法通过将多个水平传感器设于上下床时对应的角度敏感区、并根据角度敏感区的特性对应分布排列,以利用多个水平传感器实时检测角度敏感区的倾斜角度变化,接着通过通信模块将所述多个水平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变化发送给处理模块,最终利用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倾斜角度变化产生控制信号,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上下床动作进行实时监护。通过此种方式,本申请避免将用户的生活起居暴露于摄像头之下,保护用户的隐私权,而且能够解决巡视人员少的缺陷,还能避免造成对用户的进一步伤害,本申请利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对用户的最优监护。

    一种自平衡电动轮椅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767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0968604.4

    申请日:2015-08-31

    Inventor: 陈薇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自平衡电动轮椅,包括车体、两个后轮和两个前轮、方向驱动开关和轮毂电机锁定开关、两个脚踏板、两个轮毂电机、左右电动推杆和前后电动推杆、电池架和电池组、控制器、第一陀螺仪传感器和第二陀螺仪传感器、虎克铰、平衡座椅,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左右电动推杆和前后电动推杆来随时保证平衡座椅处于水平位置,稳定性较高;通过设置有第一陀螺仪传感器和第二陀螺仪传感器,分别检测车体和平衡座椅的水平度,从而使本发明的效果得到了双重保障;本发明成本较低,适合市场推广。

    床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08992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80027975.1

    申请日:2014-03-27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过在床装置的膝部底板立起的情况下使床进行倾动动作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进行倾动动作时使用者向脚部侧位置偏移的床装置。该床装置具有倾动用驱动部,该倾动用驱动部能够使上部框架进行倾动动作,以使头部侧的高度位置和脚部侧的高度位置设有差值从而至少脚部侧变得较低,该床装置设有作动状态检测部,该作动状态检测部检测用于使所述膝部底板起伏的膝部底板作动部是否处于能作动状态,所述倾动用驱动部在所述膝部底板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在0度以上,并且利用所述作动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膝部底板作动部为能作动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倾动动作。

    提吊设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17696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80022618.7

    申请日:2012-03-28

    Abstract: 一种与提吊机一起使用来用于提升负荷的提吊设备包括:细长负荷承载部件(6、144、44),其具有纵轴、连接到包括提吊机连接元件(12、48、88)的中间支撑部件(4、42、80);以及调整构件(16、86、45),其用于通过调整所述中间支撑部件的若干部分的配置而调整所述细长负荷承载部件(6、144、44)的所述纵轴相对于水平面的定向。所述细长负荷承载部件(6、144、44),例如担架,包括沿其纵轴间隔开的至少两个支撑点(14、19、51、52、90、92)。所述中间支撑部件(4、42、80)进一步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支撑点连接元件(21、24),其各自将所述中间支撑部件(4、42、80)连接到所述细长负荷承载部件(6、144、44)的相应支撑点(14、19)。所述第一支撑点连接元件(24)与所述提吊机连接元件(12、48、88)隔开第一距离且所述第二支撑点连接元件(21)与所述提吊机连接元件(12、48、88)隔开第二距离。所述距离可通过所述调整构件(16、48、45)进行调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