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0000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3004.5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Inventor: T·罗伊特 , W-M·卡尔森-布拉克 , R·布莱斯莫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13/02 , D01D5/084 , D01D5/088 , F02G5/04 , F02G2260/00 , Y02E20/14 , Y02P7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多个被挤出的纤维条子被引导通过被调温调湿的处理介质以用于进行冷却、加热、定型和/或干燥。为了能特别高能效地进行纤维制造,根据本发明,处理介质至少部分地由中央热电站的废气流产生。为此,处理装置通过废气管与中央热电站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514601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410418668.8
申请日:2014-08-22
Applicant: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2G5/04 , Y02T10/16 , Y02T10/166 , Y10S903/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运转发动机的系统和方法,该发动机包括描述的排气热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可以选择性地或同时地从发动机排气提供能量以产生电能或使发动机暖机。在个示例中,排气能量升高传热媒介的温度并且经由旁通阀将传热媒介传输至发动机冷却剂热交换器或膨胀器。
-
公开(公告)号:CN10789371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1457764.3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高效节能余热利用技术,关键是在内燃机上安装一套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包括降温介质、降温介质储罐、降温介质输送管、循环泵、高压管道、储能罐、汽轮机、散热器,降温介质为常压下低沸点物质,降温介质通过吸收内燃机和尾气余热而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以此带动汽轮机做功,将热能转变为动能。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整套系统结构简单,容易安装,能充分利用内燃机余热和尾气余热,通过常压下低沸点的物质吸热后气化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汽轮机输出动能,亦即将回收的余热转化为动能,继而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提高内燃机的能量转化率,节省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712020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611153800.2
申请日:2011-01-14
Applicant: 曼卡车和巴士奥地利股份公司
IPC: F02G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0 , F01K23/065 , F01K25/10 , F01N5/02 , Y02T10/16 , Y02T10/166 , F02G5/04
Abstract: 介绍一种用于带有废热回路的内燃机的废热利用的装置,工质在该废热回路中循环,内燃机的废热和/或废气热量经由该废热回路被转换为机械功。该废热回路具有:蒸发器(1),工质在该蒸发器中通过吸收内燃机的废热至少部分地被转变成蒸汽状的物态;用于提供驱动能量的膨胀单元(2),至少部分为蒸汽状的工质在该膨胀单元中减压;冷凝器(3),工质在该冷凝器中被转变为液态的物态。所述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废热回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防冻单元(4),该防冻单元能防止由于工质冰冻而在废热回路中造成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470422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380052235.9
申请日:2013-10-02
Applicant: 西港能源有限公司
Inventor: B·E·梅兰森 , D·K·芒福德 , P·M·布罗姆鲁斯 , M·S·A·麦克金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1/0287 , F01P2060/18 , F02B63/06 , F02B73/00 , F02D25/00 , F02G5/00 , F02G5/04 , F02M21/0245 , F02M21/06 , F02M31/125 , F02M31/166 , F02M31/18 , F02N19/10 , Y02T10/126 , Y02T10/16 , Y02T10/32 , Y02T30/16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气体燃料从液体状态供应到内燃机的改进的方法,包括:采用第二内燃机作为能量源;通过将来自所述能量源的能量转换成用于泵送的机械功来泵送处于所述液体状态的气体燃料;将循环通过所述第二内燃机的第一热交换流体中的来自所述第二内燃机的废热交换到第二热交换流体;用来自所述第二热交换流体的热来汽化从所述液体状态泵送的所述气体燃料;以及将从所述液体状态汽化的所述气体燃料递送到所述内燃机;其中通过所述泵送将递送到所述内燃机的所述气体燃料的压力维持在预定容差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41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49741.6
申请日:2016-09-24
Applicant: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靳北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吸热热功转换方法,将工质源内的工质导入相混加热器,然后再导入燃烧室,在所述燃烧室内燃烧,用燃烧后的气体推动膨胀做功机构膨胀做功,用流体冷却介质吸收所述膨胀做功机构和/或所述燃烧室的余热,将吸热升温后的所述流体冷却介质在所述相混加热器内与来自所述工质源的流体混合并发生传热;所述流体冷却介质进入所述燃烧室,或所述流体冷却介质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燃烧室,所述流体冷却介质的另一部分从所述相混加热器流出或经分离器流出并自环境吸收环境热后被继续用于吸收所述膨胀做功机构和/或所述燃烧室的余热。本发明的所述环境吸热热功转换方法能够提供结构更加简单且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的余热的热动力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152826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312101.1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20 , B60H1/00314 , F01N5/02 , F02G5/04 , F28D15/025 , F28D15/0266 , F28D15/043 , F28D2015/0216 , F28D2021/008 , Y02T10/16 , Y02T10/166 , F28D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传热系统,其具有用于工作介质(AM)的封闭的循环。所述工作介质(AM)在汽化器(1)中汽化并且流到在机动车中设置在汽化器(1)之上的冷凝器(20)中。在冷凝器(20)中冷凝的液态的工作介质(AM)重力驱动地经由回流管路(21)流回汽化器(1)中。汽化器(1)优选包括多个联接成一个单元的汽化器模块(2、3),其中,每个汽化器模块(2、3)具有一个壳体(4),在该壳体中设有热交换器结构件(9)以用于增大热传递面和汽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58742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156955.5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 F02G5/04 , F01D15/10 , F01D17/10 , F01K25/10 , F02G226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吸热子系统、透平发电子系统和回收子系统,将液态有机工质依次与发动机缸套水和烟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发动机缸套水和烟气的余热,生成过热有机工质蒸气并利用过热有机工质蒸气做功发电,将做功后的有机工质蒸气冷却为液态有机工质,并将液态有机工质提供给吸热子系统。本发明可以对发动机余热进行梯度利用,能量利用率高,回收效果好,降低了系统的不可逆损失,热量利用方法灵活多样,透平发电机组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在体积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可以增加进一倍,轴承支撑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机械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47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80079584.X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4 , F01K5/02 , F02G5/02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效地利用发动机的废热并且能够保护发动机和其周边设备的废热回收装置。发动机的废热回收装置(1)具备发动机(71)。并且,具备第一冷却器(3),其具有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71)的第一被冷却机构的第一冷却介质,将从热水利用设备输出的第一温度的水与上述第一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来输出比上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的水。并且,具备热交换器(2),通过使上述第二温度的水与上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热交换来输出比上述第二温度高的第三温度的水,并向上述热水利用设备供给。并且,具备第一阀装置(52),在上述第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上述第一冷却器(3)的供给上述第一温度的水一侧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温度的水向上述热交换器(2)供给。
-
公开(公告)号:CN104081031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80068351.5
申请日:2012-01-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幸光秀之
IPC: F02G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5/30 , F01N5/025 , F01P2060/08 , F01P2060/16 , F02G5/02 , F02G5/04 , H01L35/32 ,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征为,提供一种热电发电装置,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可以减小热电转换组件的热应变以将热电转换组件大型化,可以谋求使制造作业容易及制造成本降低。热电发电装置(17)构成为包括:容纳热电转换组件(27)的本体壳体(20);设置于本体壳体、与热电转换组件(27)的受热基板(31)相对的排气管部(19);安装在本体壳体(20)的外方、与热电转换组件(27)的放热基板(32)对向的蒸气容器(37);设置在本体壳体(20)的上部的蒸气容器(40);在蒸气容器(40)上与放热基板(43)相对地设置在蒸气容器(40)的上部的热电转换组件(41);与热电转换组件(41)的放热基板(42)相对地设置在热电转换组件(41)的上部的冷却水容器(5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