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8297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54952.2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浙江卓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3/574 , G01N33/553 , G01N33/543 , G01N21/65 , B82Y30/00 , B82Y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415 , B82Y15/00 , B82Y30/00 , G01N21/658 , G01N33/54346 , G01N33/54393 , G01N33/5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乳腺癌肿瘤循环细胞的SERS试剂,其采用三步法或者两步法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MNSs依次修饰拉曼信号分子4-巯基苯甲酸4-MBA、薄薄的一层还原型牛血清白蛋白rBSA、以及在rBSA层接枝靶分子叶酸FA,从而获得复合金属纳米颗粒MNSs-MBA-rBSA-FA,最后经离心洗涤两次,最后分散在水相中,4°C保存。本发明得到的一种检测乳腺癌肿瘤循环细胞的SERS试剂,其可确定外周血样中是否含有乳腺癌CTCs,且SERS检测试剂于保存条件下可以稳定6个月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63315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97949.9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43 , G01N33/577 , G01N33/5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6916 , G01N33/54346 , G01N33/558 , G01N33/577 , G01N2333/2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炎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试纸条及应用,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将带正电的富氮碳纳米颗粒与待检测样品中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孵育得到待检液,再通过肠炎沙门氏菌单克隆抗体捕获待检液中的与带正电的富氮碳纳米颗粒结合的肠炎沙门氏菌。该发明只用一种抗体划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直接进行检测,打破了传统同时采用两种抗体的夹心检测方法,大大节省了成本,解决了配对抗体的困难,更简单,方便,新颖。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74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10553.9
申请日:2018-08-11
Applicant: 金华市强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3/68 , G01N33/5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03 , G01N33/54346 , G01N33/54393 , G01N2333/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R1与试剂R2,所述R1试剂包括甘氨酸缓冲液100‑300mmol/L,牛血清白蛋白3‑8mmol/L,巯基乙醇30‑50mmol/L,二硫苏糖醇60‑80mmol/L,黄嘌呤氧化酶1.5‑3.7KU/L,草氨酸钠10‑20mmol/L,氯化钾8‑15mmol/L,所述试剂R2包括包被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抗体的纳米微球20‑35mg/L,甘氨酸缓冲液40‑60mmol/L,牛血清白蛋白2‑6mmol/L,乙二胺四乙酸22‑30mmol/L,甲基异噻唑啉酮15‑28mmol/L,磷酸二氢钾12‑16mmol/L;该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能够消除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干扰,并具有反应效果好、检测稳定性能高的特点,大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检测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72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19767.2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33/558 , G01N33/5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58 , G01N33/54306 , G01N33/543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纳米复合物试纸条及制备方法。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纳米复合物试纸条,由样品垫、结合垫、NC膜、吸收垫四部分组成,并按一定组装顺序依次粘贴在PVP底板上。其中,结合垫上包被有纳米金‑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物标记黄曲霉毒素B1抗体,NC膜上的检测线和控制线分别包被有黄曲霉毒素B1抗体和羊抗鼠IgG溶液。采用竞争法,通过将试纸条放入金标试纸阅读分析仪进行信号转化获取响应值,制作标准曲线后,实现了对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反应时间短,操作方便等优点,可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现场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38774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75606.7
申请日:2018-03-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陶志华
IPC: G01N33/68 , G01N33/5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 , G01N33/54326 , G01N33/54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获外泌体的超顺磁纳米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特异性外泌体发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属于外泌体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捕获外泌体的超顺磁纳米微粒包括超顺磁纳米微粒基体和与所述超顺磁纳米微粒基体偶联的外泌体共有标记物抗体。本发明提供的特异性外泌体发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包括捕获外泌体的超顺磁纳米微粒、发光标记的外泌体特异性标记物抗体,封闭液、洗涤液、NaOH水溶液、双氧水和校准品,能够实现简便、快速、定量检测特异性外泌体;可以直接用于血清、血浆、胸腹水、尿液、脑脊液标本中特异外泌体的标记物的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非常适用于临床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044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280073673.9
申请日:2012-04-02
Applicant: 力士生物集团公司
Inventor: 戈东·霍尔特
IPC: G01N33/487 , C12Q1/68 , B82Y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 , B82Y15/00 , B82Y30/00 , B82Y35/00 , C12Q1/68 , G01N27/44791 , G01N33/48721 , G01N33/54346 , G01N33/5438 , Y10S977/852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用于在载体材料中形成个或多个纳米膜,包括在纳米井或纳米管内的电活性纳米膜,或它们的组合。纳米孔/纳米通道可以通过在相应的纳米井中的电活性纳米膜来形成。所述电活性纳米膜是能够可控地改变尺寸、组成、和/或响应于电刺激的各种属性。各种实施例还包括使用含纳米膜的器件来用于分子分离、纯化、检测等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75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510377324.1
申请日:2015-07-01
Applicant: 希华晶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5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53 , G01N33/5302 , G01N33/54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测芯片,用于感测待测物中的第一有机分子。该感测芯片包括基材,在该基材上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纳米粒子以及在该多个相间隔的纳米粒子间的多个局部基材表面;硅烷,固着于该多个局部基材表面;以及第二有机分子,固着于这些相间隔的纳米粒子表面,其中该第二有机分子与该第一有机分子两者间具有特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6656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170225.1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G01N33/543 , G01N27/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46 , G01N27/32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壳聚糖-金杂化粒子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儿茶酚基团改性壳聚糖的合成、改性壳聚糖-金杂化纳米粒子的制备、免疫传感器的构建的三大步骤。本发明制备的杂化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粘附性与导电性,聚合物-无机导电杂化纳米粒子在免疫传感器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抗体的固定量并很好的保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同时能有效增强传感涂层的附着力与导电性,从而使得所构建的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长期稳定性好、检测范围宽、检测下限低等优点;纳米复合材料与电化学传感器的结合,可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并拓展应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及环保监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833915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210470277.1
申请日:2012-11-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08F222/14 , C08F226/06 , C08F220/06 , C08F2/38 , C08J9/26 , C08J9/28 , B01J20/26 , B01J2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67/06 , C08F2/38 , C08F220/06 , C08F222/14 , C08F226/06 , C08F2438/03 , G01N33/54346 , G01N26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纯生物样品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简便制备方法。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颗粒交联度在50%以上,粒径为10~500纳米,且其表面接枝有亲水性高分子刷。它们是采用亲水性大分子链转移剂诱导的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沉淀聚合技术一步法合成的。本发明具有合成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产品纯净等优点。所得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颗粒在生物样品分析、医学临床免疫分析、食品与环境监测、仿生传感器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813158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380045995.7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萨拉戈萨大学 , 阿拉贡内萨研究与发展代理基金会 , 高等科学研究委员会
Inventor: 帕勃罗·德尔-皮诺-冈萨雷斯-德拉-伊格拉 , 比特丽斯·佩拉斯-加西亚 , 埃斯特·波罗-托巴哈斯 , 瓦莱里娅·格拉苏-博纳维亚 , 杰西·马丁内斯-德拉-富恩特 , 维克托·帕罗-加西亚
IPC: G01N21/29 , G01N21/552 , G01N33/543 , G01N21/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86 , B82Y15/00 , G01N21/29 , G01N21/554 , G01N21/78 , G01N33/54326 , G01N33/54346 , G01N2021/786 , G01N2201/02 , G01N2201/06113 , Y10S977/9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分析物可视化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其基于金属纳米颗粒将光转化为热的性质:其中当用所述外部光源照射所述金属纳米颗粒时,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产生的热量使得放置有所述分析物的支架区域产生颜色变化,通过该颜色变化来对所述分析物进行可视化检测。本发明还包含所述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分析物的方法中的用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