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改性多孔材料孔道表面官能团负载深度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21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24914.8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徐斌 于霄 郝晋靓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G01B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改性多孔材料孔道表面官能团负载深度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混合室、用于装填待测改性多孔材料的填充柱以及用于分析气体浓度的气体分析仪,所述气体混合室的进口与高纯氮气发生器及待测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填充柱的两端闭塞并插入导管用以通气或排气,所述填充柱并联设有旁路管,且填充柱的进气管设有阀门,所述气体混合室与填充柱前设有第三流量调节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需仪器普通,操作步骤简单,大大降低了测量的时间和费用消耗,对多孔材料和改性官能团的限制要求少,适用于绝大部分表面官能团改性多孔材料的测量表征。

    一种高温高压气藏条件下凝析水含量测试及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274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503993.2

    申请日:2018-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气藏条件下凝析水含量测试及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现场天然气、地层水取样;将温压调节到指定温压点,获取地层水中天然气溶解度数据;监测定量注入水样前后PVT筒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积大小,待稳定后记录温度、压力,完毕后调节至下一个温压点,并测量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构建天然气中饱和水蒸气含量计算模型,将实验测得的温度、压力、体积值带入饱和水蒸气含量计算模型,得到不同温度及压力下的天然气饱和水蒸气含量。运用该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及计算得到高温高压天然气饱和水蒸气含量,同时对样品的需求少,计量方便快捷,计量结果可靠,该测试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一种可改变气体湿度的等温吸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84307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451786.9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贵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改变气体湿度等温吸附装置。本发明通过湿度控制装置将两个储气罐和水蒸气产生装置连接从而使气体均匀混合,并在连接管上设置真空泵,减少实验误差,在湿度控制装置连接湿度仪可以实时监测湿度的变化,并可以通过开关阀控制湿度变化,通过在吸附室末端口所连接的轴压泵和围压泵对试样加载,并在吸附室外设置水浴恒温系统,可以进行温度、应力及气体湿度变化对原煤吸附影响的实验。本发明能够使原煤进行在不同气体湿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并且能够进行不同轴压和围压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等温吸附实验,能够真实模拟煤矿开采过程中气体的等温吸附实验,该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

    一种乙炔吸附测量的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28810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506862.5

    申请日:2017-06-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附材料性能测试领域,一种乙炔吸附测量的装置,主要包括储气罐I、储气罐II、电磁阀I、质量流量控制器、电磁阀II、参考腔、电磁阀III、气压计、热偶、电磁阀IV、真空泵、电磁阀V、样品腔、恒温槽,电磁阀I一端气管连接于储气罐I和储气罐II、另一端依次气管连接质量流量控制器、电磁阀II、参考腔、电磁阀IV、真空泵,参考腔、热偶、电磁阀V、样品腔位于恒温槽内以保持温度一致并可控,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进入参考腔的气体流量速率,能够在0到30mln/min之间调节,误差±0.2%,所述电磁阀I、电磁阀II、电磁阀III、电磁阀IV、电磁阀V型号均为Burket2400型、且均特殊设计成在开启与关闭之间变化过程中,其内部容积不会产生变化。

    一种裂缝型致密储层微裂缝分级定量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419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10636.5

    申请日:2017-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22 G01N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资源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缝型致密储层微裂缝分级定量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微裂缝发育特征观察;步骤二:纳米级裂缝定量评价与表征;步骤三:微米级裂缝定量评价与表征。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套定量表征致密储层微裂缝的方法,丰富了我国致密储层储集机理评价体系;本发明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微米级和纳米级裂缝的识别、评价与表征,以期明确不同尺度裂缝对物性的贡献,进而实现裂缝型致密储层的分级定量评价;本发明方案操作简便、可实施性强,能够很好地揭示非常规储层微裂缝的储集机理,为裂缝型致密储层的评价起到了示范效应。

    一种环境质量检测用的二氧化硫吸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2564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16758.X

    申请日:2016-11-18

    Inventor: 姚旭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质量检测用的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主要是由进气口、出气口、干燥箱、第一吸收区和第二吸收区构成,干燥箱右侧位于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吸收区,第一吸收区右侧位于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吸收区,第一吸收区内部横向设置有旋转轴,且第一吸收区内部设置有储液箱;旋转轴位于储液箱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转盘,第二吸收区内底部设置有分散板,第二吸收区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转动连接有螺旋叶片。该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可避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吸收液内导致吸收浓度改变,且该装置的二氧化硫吸收效率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充分,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岩石气体吸附相体积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5349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799188.X

    申请日:2016-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岩石气体吸附相体积测量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置入目标岩石的测量室中,目标气体的压力值为第一压力值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获取该第一预设压力值下测量室的第一质量;依据预设函数关系、测量室本身的质量和体积、目标岩石的质量和体积、以及测量室的第一质量,计算该第一预设压力值下目标气体的过剩吸附质量,所述预设函数关系为过剩吸附质量、绝对吸附质量、以及吸附相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值集合中各第一预设压力值所对应的过剩吸附质量,确定目标气体相对于目标岩石的吸附相体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精确度。

    一种可实现恒压及恒容的气体吸附解吸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5349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728639.0

    申请日:2016-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恒压及恒容的气体吸附解吸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样品管、参考管、高压管路、真空泵、快速减压阀、电磁阀、压力表、高压气瓶、高精度软性加热炉、压力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样品管安装在高压管路末端的一个支路上,参考管安装在高压管道末端的另一支路上,连接参考管与样品管的高压管路汇合后与高压气瓶连接;高压气瓶安装在高压管路的一侧,真空泵安装在高压管路的另一侧,快速减压阀安装在排气管路上,高精度软性加热炉安装在样品管和干燥管路接口下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样品管和参考管的上部。能够对材料在恒压和恒容条件下进行高温高压气体吸附解吸试验,对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粒度条件下进行吸附解吸试验。

    一种气水同注的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方法及其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609281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95003.9

    申请日:2016-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水同注的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方法及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甲烷储罐(1)、水蒸汽发生器(2)、第一容器R1(3)、第二容器R2(4)、第三容器R3(5)和填充实验煤样的第四容器R4(6);其中第一容器R1通过管路、以及管路另一端的第一气体入口(7)可控的与外界连通,第二容器R2通过管路、以及管路另一端的第二气体入口(8)可控的与外界连通,第一容器R1、第二容器R2分别可控地通过管路与第三容器R3连通,第三容器R3可控地通过管路与第四容器R4连通;其中水蒸汽发生器可与所述第二气体入口连通以与第二容器R2连通,甲烷储罐可通过第一气体入口连通以与第一容器R1连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