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并机切换信号的快速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0007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32683.0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并机切换信号的快速传输方法,用于实现逆变器并机系统中的并机切换信号的快速传输,确保并机切换信号的快速可靠;逆变器并机系统包括多个逆变器,每个逆变器器由逆变控制单元和数字电平切换信号与CAN切换帧互转单元组成,逆变控制单元用于加工以及处理并机数字电平切换信号,数字电平切换信号与CAN切换帧互转单元用于将逆变控制单元发送来的数字电平切换信号转化为CAN切换帧,同时,将CAN专用切换总线的上的切换帧转化为数字电平切换信号并传送至逆变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数字电平切换信号与CAN总线组合的方式,实现逆变器并机系统切换信号快速传输,增加了并机传输信号的可靠性。

    碳化硅逆变器共模电压幅值减小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2349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465445.7

    申请日:2017-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48 H02M1/12 H02M2001/0012 H02M200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逆变器共模电压幅值减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流纹波最小共模电压减小PWM、驱动电路、三相碳化硅逆变器模块以及负载,所述电流纹波最小共模电压减小PWM由数字处理芯片完成电流纹波损耗最小目标下的三相占空比的实时计算并产生相应的三相开关序列,所述驱动电路根据电流纹波最小共模电压减小PWM输出的开关序列信号产生相应的碳化硅器件的驱动信号,所述三相碳化硅逆变器模块根据驱动电路发出的驱动信号控制碳化硅器件的开通和关断,所述负载与三相碳化硅逆变器模块连接;此方案实现简便,可在将共模电压幅值限制在六分之一直流母线电压的基础上实现电流纹波的最小化。

    一种数字控制电源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3481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124299.1

    申请日:2017-11-14

    Inventor: 张东 黎明 苟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00 H02H7/1203 H02M1/36 H02M2001/00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数字控制电源及其实现方法,属于数字电源技术领域。该电源包括:启动模块、数字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功率模块,启动模块用于:分别为数字控制模块和保护模块提供第一电压;数字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到启动模块发送的第一电压后,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为功率模块提供驱动信号;功率模块用于:根据驱动信号和接收到的第二电压输出数据信息至数字控制模块,数据信息包括:电压信息和电流信息;数字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接收的数据信息发送至保护模块;保护模块用于:根据数据信息确定数据异常信息,并将数据异常信息发送至数字控制模块;数字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数据异常信息断开驱动信号。实现了工作频率固定的电源的技术效果。

    一种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双环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9724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618663.3

    申请日:2017-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00 H02M7/48 H02M2001/0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双环预测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工业控制领域。该发明由电压外环控制和电流内环控制两个环节组成。该方法以无差拍控制为基础,采用双环控制。其中,电压外环控制和电流内环控制均采用无差拍控制,提高系统(系统是指控制方法的实施对象,一般是指电力电子变换器,在本发明当中指单相电压型逆变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本发明公布的一种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双环预测控制方法具备动态响应快,稳态性能好等显著优点,可以很好地满足电力电子系统的工作要求。

    半导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1750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104625.7

    申请日:2015-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半导体装置包括晶体管(121)、二极管(122)、第一检测电路(152)、第二检测电路(153)、计算电路(154)以及判定电路(155)。二极管与晶体管反向并联连接。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检测晶体管的栅电压关于时间的变化率。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检测晶体管的栅电流。计算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栅电压关于时间的变化率和栅电流来计算栅电容。判定电路被配置为基于在注入电荷至晶体管的栅极时的栅电容的判定结果,来判定电流是流向二极管还是流向晶体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