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3407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33078.9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江西锋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小龙
IPC: F24D15/02 , F24D15/04 , F24D18/00 , F01K27/00 , F01K25/04 , H02J7/35 , H02S40/44 , F24D101/10 , F24D101/40 , F24D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源供暖系统,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包括余热产生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热泵系统以及太阳能光伏系统;余热产生系统产生余热被余热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并转换为余热电能进行存储或再利用,热泵系统通过所述太阳能光伏系统或者通过所述余热热能的热量对供暖设备进行供热;所述余热产生系统所产生的热量来源于控制整个供暖系统的控制芯片工作时所产生的。本发明利用控制整个供暖系统的控制芯片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并转换为余热电能进行存储或再利用,通过余热电能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转化的热能用于为供暖设备在所有天气及环境下均能提供热源而无需设置额外的能源为供暖设备提供热源,节省供暖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59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123065.5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涡流管的自冷凝式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方法,以克服目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存在的低压二氧化碳液化依赖低温冷源,难以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液化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由二氧化碳储能循环回路,蓄热循环回路组成。利用涡流管实现低压二氧化碳储能工质在常温条件下液化。所提出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可用于平抑可再生能源的功率波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容量等级,也可以用于电力系统削峰填谷,降低峰谷差。对于减少碳排放、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474271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680059956.6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H·厄曼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来自含有压缩气体的热源(11)的废热转换成机械能的ORC(有机朗肯循环),ORC(8)包括含有两相工作流体的闭合回路(14),回路(14)包括液体泵(15),用于使回路(14)中的工作流体连续地循环通过与热源(11)热接触的蒸发器(10)、通过用于将工作流体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诸如涡轮机的膨胀器(12)、以及通过与冷却元件(17)热接触的冷凝器(16),其特征在于,ORC(8)配备有用于确定由膨胀器(12)产生的机械能的装置(21)和调节进入膨胀器(12)的工作流体的蒸汽分率的控制装置(22),其中控制装置(22)将基于所确定的机械能来调节前述蒸汽分率,使得由膨胀器(12)产生的机械能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47427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680059381.8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H·厄曼
Abstract: 将热源(11)热量转换成机械能的ORC(有机朗肯循环),ORC(8)包括含有两相工作流体的闭合回路(14),回路(14)包括液泵(15)以使工作流体在回路(14)中相继循环通过与热源(11)热接触的蒸发器(10)、将工作流体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膨胀器(12)、与冷却元件(17)热接触的冷凝器(16),特征在于,膨胀器(12)位于蒸发器(10)上方;蒸发器(10)流体出口(22)通过所谓举升塔(24)连到膨胀器(12)流体入口(23),举升塔(24)充满液态工作流体和工作流体气泡混合物,混合物供应到膨胀器(12);举升塔(24)至少部分在与膨胀器(12)入口(23)同高度处或上方延伸,以使举升塔(24)供应的液态工作流体能重力自流到膨胀器(12)。
-
公开(公告)号:CN11086387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72706.2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广州金抡电器有限公司
Abstract: 相变冷热发电机,工质存储箱中装入工质冷媒,工质存储箱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第一工质管和第二工质管,第一工质管与蒸发器盘管的进工质冷媒管相通接,第二工质管与冷凝器盘管的出工质冷媒管相通接;第一工质管上安装有工质冷媒电磁阀,第二工质管上安装有发电机电磁阀,汽轮发电机的进蒸汽口通过管道与冷凝器盘管的进工质冷媒管相通接,汽轮发电机的出蒸汽口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盘管的出工质冷媒管相通接。它除了具有储冰、储热的功能外,还能将热能进行发电,提高了储存的热能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1016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13493.6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嘉兴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共沸混合工质直接接触式换热发电系统,属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包括顺次连通的透平膨胀机、冷凝器、储液罐、稳压罐与直接接触式蒸发器串联形成的分散相工质流动循环回路和热源与直接接触式蒸发器串联形成的连续相流体流动循环回路;透平膨胀机与发电机动力相连;连续相流体与分散相工质在直接接触式蒸发器内换热,分散相工质呈蒸汽进入透平膨胀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乏汽冷凝流入储液罐完成循环;连续相流体返回热源完成循环。本发明连续相流体和分散相工质直接接触换热,换热过程与相变分离过程同时发生,气液两相流剧烈扰动增大传热面积、减小热阻,热能利用率及换热效率高,循环过程接近洛仑兹循环,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7809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34254.8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零碳排放的天然气热电联供发电工艺,冷换后的加压空气进入空分装置,液氧用于燃烧发电,液氮膨胀汽化发电并作为冷却剂与加压空气和烟气换热;天然气与氧气和循环水蒸气共同进入燃气轮机燃烧推动压气机和发电机高速旋转,压气机压缩空气到0.5-0.8MPa,发电机产生电力;高温燃烧烟气与高压水换热生成水蒸气,部分作为循环水蒸气,部分用于供热;换后烟气利用液氧和液氮分级冷却脱水和蒸馏分离CO2,部分水加压返回生成高压水蒸汽,CO2产品外售。
-
公开(公告)号:CN10911382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866532.1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王闯业
Inventor: 王闯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广宽度能源循环发动机,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循环连接的能源循环装置,所述能源循环装置包括依次循环相连通的低温交换器、压气机、高温交换器、聚热器和膨胀室,所述的能源循环装置内循环流动有工质,所述的膨胀室的整体膨胀度大于压气机的整体压缩度,所述的膨胀室内设置有对外做工的动力输出机构。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大的提供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避免的能源的浪费,响应了国家环保的号召,为能源危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8474272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80059381.8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H·厄曼
Abstract: 将热源(11)热量转换成机械能的ORC(有机朗肯循环),ORC(8)包括含有两相工作流体的闭合回路(14),回路(14)包括液泵(15)以使工作流体在回路(14)中相继循环通过与热源(11)热接触的蒸发器(10)、将工作流体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膨胀器(12)、与冷却元件(17)热接触的冷凝器(16),特征在于,膨胀器(12)位于蒸发器(10)上方;蒸发器(10)流体出口(22)通过所谓举升塔(24)连到膨胀器(12)流体入口(23),举升塔(24)充满液态工作流体和工作流体气泡混合物,混合物供应到膨胀器(12);举升塔(24)至少部分在与膨胀器(12)入口(23)同高度处或上方延伸,以使举升塔(24)供应的液态工作流体能重力自流到膨胀器(12)。
-
公开(公告)号:CN105443176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510501120.4
申请日:2010-04-15
Applicant: 卡琳娜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电能的方法以及工作介质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至少一个低温热源(2)产生电能的方法,其中执行VPT循环过程(1、10、100)。为了提高VPT循环过程的效率建议使用特定的工作介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