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272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111595797.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杭州协合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IPC: G01N33/94 , G01N33/558 , G01N33/543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二氮卓BZO快速检测试剂盒,包括底板、顶盖和试剂条,所述底板设有卡槽,能稳固安置试剂条;所述顶盖开设有进样口、观察口;试剂条从加样端开始依次为样品垫、免疫胶体金片材、NC膜和吸水滤纸;所述免疫胶体金片材为包被有胶体金标记的抗苯二氮卓单克隆抗体的玻璃纤维垫片;所述NC膜为设有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的硝酸纤维素膜,所述检测线上包被有苯二氮卓‑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所述质控线上包被有山羊抗鸡IgY。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上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用于检测苯二氮卓(BZO)药物的胶体金检测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省时,十分适合现场、多人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2425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43119.6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5/20 , C07K16/44 , G01N33/53 , G01N33/543 , G01N33/558 , G01N33/577 , G01N33/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泌甘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合成甘宝素半抗原,制备甘宝素完全抗原和包被抗原,经过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甘宝素单克隆抗体细胞株CLM‑5D8,编号为CGMCC NO.45924,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该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甘宝素单克隆抗体,对甘宝素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特异性,对甘宝素的IC50值为2.03ng/mL,对甘宝素结构类似物和功能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为甘宝素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应用于对甘宝素进行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48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6029.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543 , G01N33/532 , G01N33/58 , G01N33/94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右美沙芬毛发检测的免疫层析试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免疫层析试纸包括底板和底板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样品垫、金标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含有包被右美沙芬‑抗原血红蛋白偶联物的检测线和包被有羊抗兔IgG的质控线;所述检测线中右美沙芬‑抗原血红蛋白偶联物的含量为0.0026‑0.51μg;所述质控线中羊抗兔IgG的含量为0.256mg‑1.024mg。本发明中,免疫层析试纸上的右美沙芬‑抗原血红蛋白偶联物的含量的限定范围内,能够显著提升检测的准确性,该检测试剂条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果差异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0322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80024124.0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昆士兰科技大学
Inventor: 克里尔·亚历山德罗夫 , 郭重
IPC: G01N33/94 , C07K14/47 , C07K16/18 , C07K16/44 , C12N9/04 , C12N9/24 , C12N9/86 , C12Q1/32 , C12Q1/34 , G01N33/542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改进的基于蛋白质的生物传感器,其适于检测样本中的一或多个靶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完全可逆的,具有适于分析和诊断应用的动态范围。本发明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合成生物学,例如用于构建人工细胞或细胞外信号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1417432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080051099.1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
IPC: C07K14/715 , C07K14/705 , C07K14/475 , G01N33/00 , G01N33/48 , G01N33/94
Abstract: 据证实,GABRR1在造血干细胞(HSC)和巨核系祖细胞(MkP)的亚群上表达。抑制GABRR1便能够抑制MkP分化和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减少。GABRR1过表达或用激动剂处理能显著促进MkP的生成和巨核细胞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88126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63216.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上海八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K14/765 , C07K14/795 , C07K1/107 , C07K16/44 , G01N33/94 , G01N33/577 , G01N33/543 , G01N33/558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托咪酯完全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通过依托咪酯半抗原制备获得依托咪酯半抗原衍生物溶液;溶解载体蛋白制备获得载体蛋白溶液;将依托咪酯半抗原衍生物溶液与载体蛋白溶液混合进行偶联反应制备获得依托咪酯完全抗原。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的特点,在依托咪酯的快速有效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5840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23370.4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53 , G01N33/58 , G01N33/533 , G01N33/68 , G01N33/574 , G01N33/72 , G01N33/577 , G01N33/535 , G01N30/02 , G01N30/08 , G01N30/72 , G01N21/64 , G01N15/14 , G01N33/82 , G01N33/94 , C07K16/28 , C07K16/00 , C07K16/18 , C07K16/30 , C07K16/44 , C12N15/85 , C12N5/07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结合表位的复合物及其筛选雌二醇‑单克隆抗体复合物新表位纳米抗体的方法,本发明通过E2和第一表位E2单克隆羊抗混合后,形成新结合表位的复合物,借助噬菌体展示技术,利用复合物作为特异性抗原,用构建的全合成纳米抗体文库进行三轮亲和力筛选。将富集筛选后的噬菌体文库涂板,挑选单菌落进行样品制备和Phage ELISA实验,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复测、蛋白表达纯化并验证,筛选到的纳米抗体,实验过程仅需15天,且得到的纳米抗体能特异性的与复合物新表位特异性结合而不是与单克隆抗体或者空板结合,有极强的特异性。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小分子‑抗体复合物新表位纳米抗体筛选,具有广泛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566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880053181.0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影响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病症的细胞和方法。本发明也涉及用于治疗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瘙痒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109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17134.X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山西医科大学
IPC: C12N15/115 , G01N33/94 , G01N33/533
Abstract: 本发明属毒品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合成大麻素类毒品MDMB‑4en‑PINACA原体的检测问题,提供一种MDMB‑4en‑PINACA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所述核酸适配体为如SEQ ID NO:1‑18所示单链DNA分子序列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联合,本发明以已有的三条核酸适配体为原始适配体,根据其二级结构,进行序列截短和部分碱基替换,对裁剪、优化的适配体链进行亲和性和特异性检验,筛选出能高特异性识别MDMB‑4en‑PINACA的2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适配体,碱基数少、稳定性好、合成方便易于修饰或标记功能基团。实现定量检测MDMB‑4en‑PINACA,为将其应用于其他检测方法提供可行性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9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80058334.7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雀巢产品有限公司
Inventor: F-P·马丁 , G·贝尔贡泽利德贡达 , O·科米内蒂阿连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N‑乙酰‑L‑色氨酸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检测和/或量化个体的心境障碍状态和/或过度的情绪反应的改善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检测和/或量化个体的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状态和/或过度的情绪反应的改善,特别是用于监测治疗或减轻个体的心境障碍状态和/或过度的情绪反应的干预的进展的方法,其中该干预包括施用益生菌。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治疗或减轻有此需要的个体的心境障碍状态和/或过度的情绪反应的改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有效量的组合益生菌与N‑乙酰‑L‑色氨酸或其功能性衍生物的组合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