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器安全阀定值和排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4623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362597.X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力容器安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压器安全阀定值和排布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假定n组安全阀的定值;根据超压情况下安全阀开启对下游管道造成的载荷大小,确定n组安全阀开启的时间间隔;对n组安全阀的所有排布方式,进行排放载荷测试;从排放载荷测试的结果中,挑选出能够将排放流量峰错开的安全阀定值和排布方式;从而同时确定稳压器安全阀的定值和排布方式。能够确保反应堆系统在发生超压事故下的安全性,以及稳压器排放管线和相关支撑在发生阀门误开启事故时所受载荷和应力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能够用于三代压水堆核电厂(站)以及军用核动力装置的稳压器安全阀定值的确定和排布。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中小破口失水事故应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4048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412147.7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厂中小破口失水事故应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主系统进行冷却降温和降压,并在其过程中,依次停运中压安注泵;停运所有中压安注泵之后,调节上充流量,维持稳压器水位,根据稳压器水位或堆芯出口过冷度重启中压安注泵;根据稳压器水位或堆芯出口过冷度重启中压安注泵或安注箱水量情况,隔离安注箱;若热管段温度和一回路系统压力下降一定水平,则接入余热排出系统;对主系统进行持续冷却,将压水堆核电厂带至冷停堆状态。本发明解决了对先进的三代核电厂中中小破口失水事故合理应对的问题,以保障核电厂出现中小破口失水事故时,能够安全有效的冷停堆。

    一种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3653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47075.9

    申请日:2021-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及安全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方法及系统。选取核电站大破口失水事故相关的指标参数;建立稳态计算模型,对大破口失水事故相关参数进行稳态计算,并进行稳态计算后的参数值校验;构建瞬态计算模型,并对大破口失水事故相关参数进行瞬态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破口、核电厂外电情况进行对比,并在出现偏离时,重新构建瞬态计算模型并进行瞬态计算;进行安注水扣除,获得液位参数值,并对瞬态模型进行更新后,在稳态计算结果基础上进行再计算,并在完成计算后,进行参数显示及分析。该方法和系统解决了压水堆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的工况多、流程繁琐、人因失误率高的难题。

    一种改进型安注箱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48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75499.6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安注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立管,所述立管顶端为开口端,所述立管的底端为封闭端,立管的封闭端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连通立管内部和壳体外部,所述立管的侧壁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发明的立管本身能够起到阻尼器的作用,同时立管上设置的通孔能够起到小管的作用,所以本发明无需设置阻尼器和小管,仅用立管便能实现自适应调节流量的功能,大幅简化了安注箱的结构,便于装置制造和维修;立管上自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通孔使得在冷却剂液位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安注箱输出的冷却剂流量是逐渐稳定下降的,显著地提高了安注箱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先进堆芯系统和补水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18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10197.9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进堆芯系统和补水方法,属于反应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堆芯压力系统和至少两个安注系统,安注系统包括补水机构和注水机构。本发明通过补水容器内的出水管上自上至下设置的多组过水孔达到自动调节流量的作用,使补水容器输送至压力容器的冷却液流量与需求更匹配,提高补水的持续性,大大延长了补水容器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系统压力,确保在补水容器缺水前可以使低压注水机构投入运行,即降低了低压注水泵的投入压力,结构简单,延长了非能动注入的作用时间,降低了事故初始阶段对应急电源的依赖,同时降低对泵流量和压头的需求,显著提高了安注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