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9016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743669.4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堆燃料组件,所述燃料组件内采用径向3区富集度布置,所述燃料组件包括:慢化剂水棒、4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20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32根8.26%富集度的燃料棒,所述4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分别分布在四个角点的栅元位置处,每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侧面均匀分布有2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慢化剂水棒均匀分布12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余下的每个栅元位置分别布置1根8.26%富集度的燃料棒。
-
公开(公告)号:CN10488217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166175.4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H2滤波消除钒自给能探测器信号延迟的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钒与热中子的核反应模型;步骤2、采用直接变换建立核反应模型对应的离散状态方程;步骤3、确定钒自给能探测器电流的瞬时响应份额;步骤4、利用H2滤波器对钒自给能探测器电流信号作延迟消除。本发明应用时能对钒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电流信号进行延迟消除处理,并能有效抑制噪声,使得钒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在反应堆瞬态工况时也能正常使用,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H2滤波器,作延迟消除时无需预先知道外部扰动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8217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165543.3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Luenberger形式H2滤波的铑自给能探测器信号延迟消除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铑与热中子的核反应模型;步骤2、采用直接变换建立核反应模型对应的离散状态方程;步骤3、确定铑自给能探测器电流的瞬时响应份额;步骤4、利用Luenberger形式的H2滤波器对铑自给能探测器电流信号作延迟消除。本发明应用时能对铑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电流信号进行延迟消除处理,并能有效抑制噪声,使得铑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在反应堆瞬态工况时也能正常使用,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Luenberger形式的H2滤波器,作延迟消除时无需预先知道外部扰动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2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1853372.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郑勇 , 李茂禾 , 刘东 , 陈冲 , 唐霄 , 李庆 , 王雪强 , 涂晓兰 , 刘盈 , 芦韡 , 陈长 , 刘余 , 潘俊杰 , 汤琪芬 , 于洋 , 赵文博 , 田俊科 , 吴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堆芯MOC程序与CFD程序网格映射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采用独立于MOC程序和CFD程序的耦合中间件实现两者的几何网格映射和耦合参数插值计算,将耦合参数插值系数以二进制格式保存至文件中,为耦合计算过程中MOC程序向CFD程序的耦合参数插值传递、CFD程序向MOC程序的耦合参数插值传递提供依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基于MOC方法的三维堆芯输运程序计算网格与基于CFD方法的流固耦合程序计算网格之间的高效快速映射及耦合参数计算传递,为三维堆芯精细化核‑热耦合计算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49190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1164831.4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白边界的最优有理多项式与超细群结合的共振算法,包括:在截面无穷大如105[1/cm]和截面无穷小如10‑5[1/cm]之间选取几个数值,将所有燃料总截面设置为该值,然后利用特征线法MOC进行全堆输运求解,得到燃料区的中子通量,根据多组燃料总截面和相应中子通量数据拟合得到每个单栅元逃逸概率的最优有理多项式;计算白边界条件下不同燃料半径的孤立单栅元逃逸概率的最优有理多项式,并制作燃料总截面与燃料棒内子区域间碰撞概率的对应关系;得到堆芯的修正后的区域间碰撞概率;得到中子通量,计算多群截面。其优点是:提高含控制棒等灰体问题计算结果的精度;使用超细群方法,精细计算燃料区域的共振自屏效应,提高实际问题计算结果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1279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671199.0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堆芯逐棒计算中栅元等效均匀化常数的计算方法及系统,涉及核反应堆堆芯设计和反应堆物理计算领域,解决了现有栅元等效均匀化少群常数的存储需求及参数化计算量较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本发明通过计算与栅元类型相关的均匀化截面,然后根据均匀化截面采用超级均匀化方法计算各栅元超级均匀化因子,由此组成栅元等效均匀化常数,降低堆芯逐棒计算中栅元等效均匀化常数的空间相关性,从而降低了栅元等效均匀化少群常数的存储需求及参数化计算量,为全堆芯逐棒计算实现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6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1230057.2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芯栅元燃耗特性的重构方法及装置。本公开针对堆芯组件轴向上划分为的每个节块,采用中子扩散模型确定该节块中每个能群的中子通量,以及每个能群的微观截面,并采用调制方法,对堆芯进行栅元级别精细网格的微观燃耗计算,进而更加精准的得到栅元内微观反应率、重要核素核子密度等参数。由于中子扩散模型相较于中子输运模型运算量小,速度快,这样,本公开既能够节省大量计算资源实现高效计算,又能够更加精确的得到栅元内的微观反应率、重要核素核子密度等参数,大大提高了堆芯燃耗特性计算的精确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8778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46981.4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化压水堆核设计软件包获取不确定度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临界装置、电厂实测数据,同时获取物理设计程序计算数据;根据获取的数据,分析数据是否为直接测量参数;若为直接参量参数,则采用直接测量参数法进行计算值与测量值偏差统计,计算得到直接测量参数的不确定度;若为间接测量参数,则采用间接测量参数分解法对所述数据进行分解,摒弃原有不合理假设,通过扰动方法获得计算不确定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FQ、FΔH等间接测量参数不确定度量化过程中假设不合理的问题,完善了压水堆核设计软件包确认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3409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71185.9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4 , G21C17/12 ,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模型降阶和数据同化的堆芯功率分布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堆芯运行状态参数;确定当前堆芯运行状态参数的局部参数域;确定局部参数域的离散;利用堆芯物理计算程序和并行计算架构,计算离散的参数集合对应的物理场分布集合;采用模型降阶法对物理场分布集合进行降维,得到基函数;读取堆芯内外探测器读数,进行响应函数建模;进行基函数系数计算;将当前物理场近似为基函数的线性组合,系数为所求的基函数系数;不断更新局部参数域,重复以上步骤,实现对反应堆运行状态下堆芯功率分布的在线监测。本发明实现了高精度、快速度的在线计算,摆脱了背景物理场求解不准确对功率分布重构精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78439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518769.4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求解反应堆物理响应灵敏度的方法,首先,使用协方差矩阵分解以及多维正态分布抽样技术得到多群核数据的抽样样本;其次,利用上述抽样技术实现基于降阶模型的前向敏感性分析过程,得到反应堆物理广义响应对核数据的灵敏度。本发明提出的利用协方差矩阵分解抽样求解反应堆物理响应灵敏度的方法,通过组合降阶模型与协方差矩阵分解抽样技术,完全避免使用广义微扰理论带来的繁琐性,同时有效减少前向敏感性分析的计算量,给出精度与直接扰动法相当的灵敏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