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487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0801776.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铅基快堆的氧化镁反射层组件及堆芯布置,反射层组件包括组件盒、包壳、氧化镁和冷却剂;包壳轴向方向均匀布置,中心包壳与组件盒的截面圆心重合,其余包壳均匀分布在组件盒的六边形截面内,相邻包壳的截面圆心等距离。在堆芯活性区外围布置所述反射层组件;堆芯活性区中心布置一个控制棒组件,围绕该控制棒组件由内至外分别按照截面六边形分两层均匀布置富集度由低到高的六边形燃料组件,其余控制棒区间均匀布置在其中一种富集度的燃料组件之中。本发明对铅基快堆运行周期的提升更为显著,可以将大量溢出堆芯的中子反射回堆芯,提高中子利用率,延长铅基快堆运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67488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795945.7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系统设计技术领域,设计了一种铅铋堆压力容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本发明包括一回路冷却系统、主容器冷却系统和空气冷却系统,其中一回路冷却系统位于主容器冷却系统内部,将热量传递给主容器冷却系统;主容器冷却系统的外部设有空气冷却系统,主容器冷却系统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冷却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通过自然循环空气冷却等非能动方式带走堆芯余热,将反应堆带至安全稳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42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00957.4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堆芯测量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铅铋堆气泡堆芯分布实验的空泡份额测量方法及装置。搭接测量装置,包括截面为套筒、固定于套筒内的电加热棒,以及通气管,电加热棒外壁上设有热电偶,套管内填充不透明流体;利用热电偶4测量对应位置的温度,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到热电偶测量温度稳定后,从套管下部间隔的向气体通道内通入气泡,采用过程中热电偶测得温度,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在相邻的轴向高度分别获得壁面平均温度,取差值得到对应的空泡份额。能够准确得到冷却剂通道不同位置的空泡份额,进而得到气泡进入堆芯的分布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0827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49878.0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铍慢化金属冷却反应堆小型化设计方法及反应堆,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由标准燃料组件、混合燃料组件、异形氧化铍组件构成,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异形铍组件布置在堆芯最外圈,构成堆芯内反射层,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布置在堆芯内部,构成堆芯高功率密度区;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和混合燃料组件的燃料元件芯块为环形燃料芯块和氧化铍陶瓷小芯块构成的复合芯块,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氧化铍组件的氧化铍棒元件芯块为氧化铍陶瓷大芯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液态金属冷却小型反应堆设计中面临的燃料富集度高、临界质量大、堆芯几何尺寸无法有效减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20820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10149463.2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万千瓦级反应堆堆芯核设计方法,包含57个燃料组件,活性段高度215cm,换料周期约24个月。采用一体式可燃毒物,通过多种可燃毒物质量百分比、多种可燃毒物棒数量的合理分区使用,通过多种轴向分区形式的配合使用,结合多种燃料富集度混合装载策略,布置大量控制棒并采用优化的分组和提棒顺序,实现反应性控制和功率展平,使得堆芯满足相关安全分析的要求。采用1/3堆芯倒料策略,提高了燃料组件平均卸料燃耗。本发明进一步增加了小堆应用的灵活性,同时提高了小堆的燃料经济性,该堆芯设计更加符合小堆的多用途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999423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76513.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模块式小型堆的部分低泄漏装载换料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兼顾在燃料经济性和功率展平特性间平衡的问题。本发明包括(1)采用从外至内U‑235富集度依次降低的高泄漏装载形式构建首循环的堆芯;堆芯中包含多个方形燃料组件,燃料组件中包括有载钆燃料棒;(2)通过过渡循环进入平衡循环后,采用部分低泄漏装载形式分三批次更换堆芯中的燃料组件;每批次更换的燃料组件的U‑235富集度不超过5%,更换的燃料组件中包括有不含载钆燃料组件和含载钆燃料组件。本发明实现了24个月换料目标,燃料利用率提高到了接近大型商用堆的水平,同时保证了堆芯功率展平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29015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0712584.4
申请日:2016-08-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熔盐压力管及压力管式石墨慢化分区换料熔盐堆,高温熔盐仅在高温熔盐压力管内流动,压力管具有较强的隔热能力,使得压力管外的石墨慢化剂温度显著降低,控制棒与压力管交错,布置在压力管之间的低温石墨慢化剂区;本发明不仅大幅降低了控制棒系统布置技术难度,还可以显著提高控制棒布置数量,增强反应性控制能力;按压力管布置数量及形式,将熔盐堆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回路系统,各回路系统相互独立;利用分区换料代替在线化学处理,大幅简化了熔盐堆系统设计、建造及运行难度,回路系统得以大幅简化;本发明提出的熔盐堆堆芯、控制棒及回路系统布置方式更加简单,可以显著提高熔盐堆工程可实现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29015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712584.4
申请日:2016-08-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熔盐压力管及压力管式石墨慢化分区换料熔盐堆,高温熔盐仅在高温熔盐压力管内流动,压力管具有较强的隔热能力,使得压力管外的石墨慢化剂温度显著降低,控制棒与压力管交错,布置在压力管之间的低温石墨慢化剂区;本发明不仅大幅降低了控制棒系统布置技术难度,还可以显著提高控制棒布置数量,增强反应性控制能力;按压力管布置数量及形式,将熔盐堆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回路系统,各回路系统相互独立;利用分区换料代替在线化学处理,大幅简化了熔盐堆系统设计、建造及运行难度,回路系统得以大幅简化;本发明提出的熔盐堆堆芯、控制棒及回路系统布置方式更加简单,可以显著提高熔盐堆工程可实现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951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0800391.X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堆芯计算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六角形组件堆芯物理计算坐标转换方法,首先确定六角形组件堆芯的中心组件坐标和其他各组件相对于中心组件的二维坐标,然后确定各组件的圈数、边数和个数,最后计算按逆时针顺序编号的一维序号坐标,实现二维坐标系与一维坐标系间的转换,为不同坐标系的堆芯物理软件模块或软件间的数据传递提供了具体实现过程,能够拓展堆芯物理计算软件的使用范围和计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6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1230057.2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芯栅元燃耗特性的重构方法及装置。本公开针对堆芯组件轴向上划分为的每个节块,采用中子扩散模型确定该节块中每个能群的中子通量,以及每个能群的微观截面,并采用调制方法,对堆芯进行栅元级别精细网格的微观燃耗计算,进而更加精准的得到栅元内微观反应率、重要核素核子密度等参数。由于中子扩散模型相较于中子输运模型运算量小,速度快,这样,本公开既能够节省大量计算资源实现高效计算,又能够更加精确的得到栅元内的微观反应率、重要核素核子密度等参数,大大提高了堆芯燃耗特性计算的精确度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