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2172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410161943.2

    申请日:2014-04-22

    Inventor: 高木基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8 F28D1/05391 F28D2021/0085 F28F9/0207

    Abstract: 一种蒸发器(1),是以使第一集液箱(2)相对于第二集液箱(3)位于下侧的倾斜状态来使用的。在蒸发器的第一集液箱的下风侧及上风侧集液部(5、6)中,设有与下风侧及上风侧管列(15、16)的最远管组连通的分区(42、45)。通过分流控制部(57、58)将两个分区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42a、42b、45a、45b),并经由形成在分流控制部上的制冷剂通过孔(51、52)而使上下两个空间连通。在第一集液箱的两个分区中,使在以上述倾斜状态配置时位于下侧的分区的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孔的总截面面积,与位于上侧的分区的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孔的总截面面积相比较小。蒸发器优选适用于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

    蒸发器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2012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1206229.0

    申请日:2017-11-27

    Abstract: 蒸发器(1)具备: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5)与第1下集液部(6)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2)构成的第1下降流管组(18);以及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7)与第2下集液部(8)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在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的第2下降流管组(19)。在第1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24),在第2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29)。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设有形成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33)的第1分流控制部。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面积。

    蒸发器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5366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44231.1

    申请日:2017-1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发器具备:第1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和第2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与第2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于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在第1上集液部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在第2上集液部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在两个分区的全长及全高范围内设有具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制冷剂通过部的加强用分流控制部。制冷剂通过部由形成于加强用分流控制部的多个贯穿孔构成。使全部贯穿孔的总面积比第1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制冷剂通路的总通路截面积大。

    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2172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161943.2

    申请日:2014-04-22

    Inventor: 高木基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8 F28D1/05391 F28D2021/0085 F28F9/0207

    Abstract: 一种蒸发器(1),是以使第一集液箱(2)相对于第二集液箱(3)位于下侧的倾斜状态来使用的。在蒸发器的第一集液箱的下风侧及上风侧集液部(5、6)中,设有与下风侧及上风侧管列(15、16)的最远管组连通的分区(42、45)。通过分流控制部(57、58)将两个分区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42a、42b、45a、45b),并经由形成在分流控制部上的制冷剂通过孔(51、52)而使上下两个空间连通。在第一集液箱的两个分区中,使在以上述倾斜状态配置时位于下侧的分区的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孔的总截面面积,与位于上侧的分区的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孔的总截面面积相比较小。蒸发器优选适用于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63727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122278.1

    申请日:2013-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适用了热交换器的蒸发器(1)的集液箱(2、3)具有第一至第三箱构成部件(20、21、22)。在集液箱的通风方向两侧缘部上,设置使各箱构成部件(20、21、22)的纵壁部(29、34、36)重合的层叠部(38)。使第三箱构成部件(22)的中间纵壁部(36)朝向前端侧而向通风方向外侧倾斜。在横截面上,使中间纵壁部(36)的通风方向外面与外侧纵壁部(29)的通风方向内面、以及中间纵壁部(36)的通风方向内面与内侧纵壁部(34)的通风方向外面分别以形成锐角的方式交叉,在中间纵壁部(36)的通风方向外面与外侧纵壁部(29)的通风方向内面之间、以及中间纵壁部(36)的通风方向内面与内侧纵壁部(34)的通风方向外面之间,形成有填角(39)。蒸发器(1)适合使用在构成汽车空调的冷冻循环中。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06822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560796.X

    申请日:2017-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抑制了通常制冷时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基础上延长冷能释放时间。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热交换芯部(4)具有由外散热片(16)、第2制冷剂流通管(12B)、蓄冷材料容器(15)、第1制冷剂流通管(12A)、蓄冷材料容器(15)、第2制冷剂流通管(12B)和外散热片(16)按该顺序排列而成的排列部分(17)。在排列部分(17)中,蓄冷材料容器(15)与第2制冷剂流通管(12B)之间的接触面积成为蓄冷材料容器(15)与第1制冷剂流通管(12A)的单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下、例如30~80%。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0682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560796.X

    申请日:2017-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抑制了通常制冷时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基础上延长冷能释放时间。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热交换芯部(4)具有由外散热片(16)、第2制冷剂流通管(12B)、蓄冷材料容器(15)、第1制冷剂流通管(12A)、蓄冷材料容器(15)、第2制冷剂流通管(12B)和外散热片(16)按该顺序排列而成的排列部分(17)。在排列部分(17)中,蓄冷材料容器(15)与第2制冷剂流通管(12B)之间的接触面积成为蓄冷材料容器(15)与第1制冷剂流通管(12A)的单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下、例如30~80%。

    蒸发器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8797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110158833.7

    申请日:2011-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器。其中,在蒸发器的下风头侧管列设置第一~第三管组,在下风头侧管列设置第四和第五管组。在下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三管组的换热管所连通的第三分区,设置将第三分区内分为换热管所面对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空间隔离且制冷剂流入的第二空间的分流用阻力部件,在分流用阻力部件形成多个制冷剂通过孔。在下风头侧上集管部设置切断制冷剂向第三分区的第一空间流动的流动切断部件。用制冷剂连通路使下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三分区和上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四分区连通。该蒸发器适用于构成车辆空调的制冷循环。

    车辆用空调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64524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082018.5

    申请日:2015-02-15

    Inventor: 高木基之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蒸发器(1)和检测蒸发器(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在蒸发器(1)的下风侧管列(4)上设有3组管组,在上风侧管列(5)上设有2组管组。使下风侧管列(4)的位于离制冷剂入口(24)最远位置的最远管组的热交换管(3)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上风侧管列(5)的位于离制冷剂出口(29)最远位置的最远管组的热交换管(3)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相同方向,且由两最远管组构成1个通路。1个温度传感器(2)配置在蒸发器(1)上,以检测蒸发器(1)的下风侧管列(4)的设有最远管组的部分的温度。车辆用空调装置(1)适用于能够抑制在压缩机的开启时及关闭时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差变大的汽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