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2675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0784653.1
申请日:2013-12-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配置在该蒸发器的全部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合的容器主体部(18)。在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23)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两个凸部(23)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23)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
-
公开(公告)号:CN10812012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1206229.0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Abstract: 蒸发器(1)具备: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5)与第1下集液部(6)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2)构成的第1下降流管组(18);以及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7)与第2下集液部(8)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在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的第2下降流管组(19)。在第1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24),在第2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29)。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设有形成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33)的第1分流控制部。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942524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1032232.X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9/06 , F28D1/05375 , F28D2021/0084 , F28F9/0251 , F28F21/084 , F28F2255/16 , F28D1/05366
Abstract: 作为热交换器的冷凝器(1)具备多个铝挤压成型材料热交换管(2)、和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且利用钎料与热交换管接合的含铝材料制翅片(3)。热交换管的管壁(30)包括由形成所述铝挤压成型材料的Al合金构成的主体部(31)、和由Al-Si-Zn合金构成且覆盖主体部(31)的外表面的包覆层(32)。在管壁的主体部的外侧表层部形成有由形成包覆层的Al-Si-Zn合金中的Zn及Si扩散而成的扩散层(33)。在热交换管(2)的管壁(30)的最外表面(34)与扩散层(33)的最深部(35)之间的范围内,该范围内的自然电位最低的低电位部分和与低电位部分相比自然电位高出60mV以上的高电位部分以低电位部分位于管壁(30)的最外表面(34)侧的方式存在。
-
公开(公告)号:CN1094251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921978.X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PC: F25B39/04
Abstract: 冷凝器(1)的受液器(4)由受液器主体(20)和从下方装拆自如地嵌入受液器主体内的插塞(25)构成。在受液器主体上形成有供制冷剂从冷凝部(2)流入的制冷剂流入孔(27)和供制冷剂流出到过冷却部(3)的制冷剂流出孔(28)。受液器具有与插塞的上端相比形成于上方且制冷剂流入孔与之相面对的第1空间(29)、和与插塞的上端相比形成于下方且制冷剂流出孔与之相面对的第2空间(30)。在插塞上形成一端向第1空间开口且另一端向第2空间开口的流路(31)。流路的第1空间侧开口处于比制冷剂流入孔靠下方的高度位置。在流路中设有截面积小于制冷剂流入孔的孔面积的节流部分(32)。
-
公开(公告)号:CN10825366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44231.1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发器具备:第1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和第2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与第2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于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在第1上集液部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在第2上集液部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在两个分区的全长及全高范围内设有具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制冷剂通过部的加强用分流控制部。制冷剂通过部由形成于加强用分流控制部的多个贯穿孔构成。使全部贯穿孔的总面积比第1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制冷剂通路的总通路截面积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67367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310421604.9
申请日:2013-09-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有野康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276 , F28D1/05366 , F28D1/05375 , F28F9/001 , F28F9/0212 , F28F9/0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冷凝器(1)的集液箱(3)的箱主体(7)的周壁(7a)上的周壁(7a)的两端面与两端的热交换管(6)之间的部分上形成有狭缝(14)。将板状的封闭部件(8)从箱主体(7)的外侧嵌入至狭缝(14)中并与箱主体(7)的周壁(7a)接合。在箱主体(7)的周壁(7a)上的与封闭部件(8)相比箱主体(7)的长度方向外侧部分上形成有排水口(18)。封闭部件(8)上的朝向箱主体(7)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面的一部分成为排水口(18)的周缘部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6240081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389019.9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PC: B32B15/01 , B32B15/20 , B32B1/08 , B32B7/08 , B23P15/00 , C22C21/00 , C22C21/02 , F28D1/053 , F28F9/18 , F28F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于利用高频电阻熔接法将两侧缘部彼此钎焊起来而制造管件的复合金属材料、管件的制造方法、管件及使用了该管件的热交换器。复合金属材料包括:由含有Cu 0.3质量%~0.5质量%、Mn 0.6质量%~1.0质量%、Ti 0.05质量%~0.15质量%,余量包含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Al合金形成的芯材;由含有Si 7.9质量%~9.5质量%、Fe 0.1质量%~0.3质量%,余量包含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Al合金形成且覆盖芯材的一个面的第一表皮层;由含有Si 4.5质量%~5.5质量%、Cu 0.5质量%~0.7质量%,余量包含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Al合金形成且覆盖芯材的另一个面的第二表皮层;由含有Mn 0.2质量%~0.4质量%、Zn 0.2质量%~0.4质量%,余量包含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Al合金形成且介于芯材与第一表皮层之间的中间材。
-
公开(公告)号:CN102221271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10097094.5
申请日:2011-04-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PC: F25B3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91 , F25B2339/04 , F25B2339/0444 , F28F1/126 , F28F9/02 , F28F19/00 , F28F22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冷凝器。在冷凝器(1)的一端部侧设有:第一集液箱(3),与第三及第四热交换通路(P3、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接;第二集液箱(4),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通路(P1、P2)的第二热交换管(2B)连接,使前者的上端与后者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第一集液箱具有使气液分离并积存液体的功能。在第一热交换管的第一集液箱侧的部分设有突出部(2a),该突出部与第二热交换管的第二集液箱侧的端部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在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的突出部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之间的间隙(18)内配置有防腐蚀部件(19),该防腐蚀部件具有相对于第一热交换管的替代腐蚀功能。该冷凝器适用于搭载在汽车上的汽车空调。
-
公开(公告)号:CN10412172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161943.2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高木基之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8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5 , F28F9/0207
Abstract: 一种蒸发器(1),是以使第一集液箱(2)相对于第二集液箱(3)位于下侧的倾斜状态来使用的。在蒸发器的第一集液箱的下风侧及上风侧集液部(5、6)中,设有与下风侧及上风侧管列(15、16)的最远管组连通的分区(42、45)。通过分流控制部(57、58)将两个分区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42a、42b、45a、45b),并经由形成在分流控制部上的制冷剂通过孔(51、52)而使上下两个空间连通。在第一集液箱的两个分区中,使在以上述倾斜状态配置时位于下侧的分区的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孔的总截面面积,与位于上侧的分区的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孔的总截面面积相比较小。蒸发器优选适用于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390029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737946.1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5B39/02 , F25B2400/24 , F25D21/14 , F28B9/08 , F28F1/006 , F28F1/025 , F28F1/06 , F28F1/08 , F28F17/005 , F28F20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配置在该蒸发器的全部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合的容器主体部(18)。在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23)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两个凸部(23)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23)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