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267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84658.4

    申请日:2013-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在配置于该蒸发器的所有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内配置有内翅片(24)。内翅片(24)为偏置状,通过使波状带板(25)沿上下方向排列多个且相互一体地连结而形成,该波状带板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峰部(25a)、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谷部(25b)、以及连结波峰部(25a)与波谷部(25b)的连结部(25c)所构成。在内翅片(24)的沿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波状带板(25)的波峰部(25a)彼此以及波谷部(25b)彼此,沿前后方向错开。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299739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210350349.9

    申请日:2012-09-17

    Inventor: 东山直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35 B60H1/005 F25B3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单元(1),其适合用于构成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中。冷却单元(1)具有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配置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下方的排水箱(3)。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蓄冷材料容器(18)及外翅片(19)分别具有以比制冷剂流通管(15)更向风下游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方伸出部(24、27)。排水箱(3)具有冷凝水排水部(32),该冷凝水排水部(32)将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产生的冷凝水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和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排出。

    蒸发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53665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1444231.1

    申请日:2017-1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发器具备:第1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和第2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与第2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于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在第1上集液部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在第2上集液部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在两个分区的全长及全高范围内设有具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制冷剂通过部的加强用分流控制部。制冷剂通过部由形成于加强用分流控制部的多个贯穿孔构成。使全部贯穿孔的总面积比第1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制冷剂通路的总通路截面积大。

    液冷式冷却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0973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063756.5

    申请日:2018-09-12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冷式冷却装置(10)在具有供给口(12)及排出口(14)的外壳(16)的内部收纳翅片(18),并且在第1壳体部(20)的顶壁部(24)安装有产生热量的电子器件(E)。在该翅片(18)的宽度方向端部形成有朝向与第1壳体部(20)的顶壁部(24)对置的第2壳体部(22)的底壁部(28)侧切缺的切缺部(38a、38b)。并且,即使在设置有切缺部(38a、38b)的情况下,电子器件(E)侧的翅片(18)与第1壳体部(20)的接触面积也不会减少,因此能够恰当地维持冷却性能,且能够利用所述切缺部增加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的通路截面积,从而减小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02819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510333527.0

    申请日:2015-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其用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的汽车空调中,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容器主体部(18),其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和外侧伸出部(19),其仅与容器主体部(18)的下风侧缘部的上部相连且以与制冷剂流通管(12)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在蓄冷材料容器(15)上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23),该蓄冷材料封入部具有:第1封入部(24),其存在于仅设有容器主体部(18)的部分上;和第2封入部(25),其与第1封入部(24)的上方相连,且存在于设有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部分上。在常温下蓄冷材料(S)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S)的液面(L)位于第2封入部(25)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

    蒸发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2012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206229.0

    申请日:2017-11-27

    Abstract: 蒸发器(1)具备: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5)与第1下集液部(6)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2)构成的第1下降流管组(18);以及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7)与第2下集液部(8)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在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的第2下降流管组(19)。在第1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24),在第2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29)。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设有形成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33)的第1分流控制部。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面积。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02819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333527.0

    申请日:2015-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其用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的汽车空调中,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容器主体部(18),其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和外侧伸出部(19),其仅与容器主体部(18)的下风侧缘部的上部相连且以与制冷剂流通管(12)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在蓄冷材料容器(15)上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23),该蓄冷材料封入部具有:第1封入部(24),其存在于仅设有容器主体部(18)的部分上;和第2封入部(25),其与第1封入部(24)的上方相连,且存在于设有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部分上。在常温下蓄冷材料(S)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S)的液面(L)位于第2封入部(25)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2675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0784653.1

    申请日:2013-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配置在该蒸发器的全部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合的容器主体部(18)。在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23)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两个凸部(23)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23)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

    蒸发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2012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1206229.0

    申请日:2017-11-27

    Abstract: 蒸发器(1)具备: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5)与第1下集液部(6)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2)构成的第1下降流管组(18);以及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7)与第2下集液部(8)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在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的第2下降流管组(19)。在第1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24),在第2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29)。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设有形成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33)的第1分流控制部。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