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289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0914756.6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张江国家实验室
IPC: G01B15/00 , G21K1/08 , G21K1/04 , G01N23/201 , G01N23/20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光束入射的小角X射线散射量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X射线源(1);聚焦镜(2);光阑组(3),包括具有多个孔径光阑(311)的光束选择器(310),聚焦后的X射线束通过多个孔径光阑而选择性地得到多束入射光束,多个孔径光阑分别用于调整多束入射光束的发散角;样品台(4),用于载放样品,多束入射光束相对于样品的法线方向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样品表面的规定位置;探测器(5),接收多束入射光束被样品散射后并从样品射出的多束检测光束,以获取多束检测光束的散射光强空间分布;以及数据处理系统(6),基于散射光强空间分布及多束入射光束各自的入射角,确定样品的三维结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13700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302150.4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3/20033 , G01N23/201 , F27B17/02 , F27D7/06 , F27D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小角散射的高温炉,包括:炉体机构,加热机构以及送样机构,炉体机构包括:炉体壳体以及保温体;保温体设置在炉体壳体的内部,炉体壳体上还相对地设置有束流入射窗和束流出射窗,保温体的内部形成有保温腔室;加热机构设置在保温腔室中,其包括:铌箔内筒以及套设在铌箔内筒上的铌箔外筒,铌箔外筒和铌箔内筒用于外接电源以产生热量;送样机构包括:送样杆以及设置在送样杆上的样品承载件;样品承载件用于装载待测样品。本高温炉采用铌箔内筒及套设在铌箔内筒上的铌箔外筒进行加热,使得待测样品能够获得更加均匀的温度,铌箔外筒和铌箔内筒能够产生温度更高的热量,满足实验所需的高温环境,同时对中子散射测量的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3099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69081.0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IPC: G01N23/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超小角X射线散射的实验装置,包括X射线光源;沿X射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布的WAXS探测器、用于降低空气杂散和吸收的真空管道系统和二维超快时间分辨探测器;一个轨道平台系统,其贯穿真空管道系统独立支撑在地基上,具有在所述真空管道系统内且沿着X射线的传播方向延伸的轨道;以及二维SAXS探测器,其安装于所述轨道上,使得二维SAXS探测器沿X射线的传播方向可移动。本发明的实验装置用于WAXS/SAXS/USAXS的同时测量,实现从埃米到微米的探测尺寸范围,从而解决碳纤维、高分子自组织体的材料多级尺度结构以及演变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2950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85011.9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3/201 , G01N23/20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AXS中样品在不同位置绝对强度标定的方法,包括:将试样和标样分别置于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并测量所述试样的相对强度和所述标样的相对强度;基于转换公式,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将所述标样的相对强度转换为相应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标样相对强度;其中,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到探测器的距离,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到探测器的距离;利用所述标样的散射曲线和所述标样的理论曲线计算绝对强度标定因子;利用所述绝对强度标定因子和所述试样的相对强度计算所述试样的绝对强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法无法在不同位置对试样和标样进行测试对试样的绝对强度进行标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87528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1445041.6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3/06 , G01N23/207 , G01N23/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散射吸收电场同轴联合测试剪切设备,包括同步辐射光源、中空电机、内导电窗口、外导电窗口、定子、转子和密封圈,中空电机中间有圆柱体中空结构,定子为板状体上延伸出圆柱体凸台,圆柱体凸台贯穿开设有通光孔,圆柱体凸台上位于通光孔的上下侧开设有第一注液孔,转子为中部开设通孔的截面为台阶状的圆盘结构,外导电窗口固定连接在转子的一端,恰好封堵通孔,转子的另一端安装在中空电机的一端,定子的板状体固定连接在中空电机的另一端,定子的圆柱体凸台穿过中空电机的圆柱体中空结构,定子的圆柱体凸台末端固定连接内导电窗口,本发明具有能够利用一种设备进行多种实验的优点,可同时施加剪切力和电场力,实验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2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83802.8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IPC: G01N23/201 , G01N23/203 , G01N23/20008 , G01N23/20025 , G01N2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体刮涂成膜GISAXS/GIWAXS/UV‑Vis同时测量的原位实验装置,包括:X射线光源;刮涂单元;四维样品调节装置;紫外光源;用于探测UV‑Vis数据的UV‑Vis探测器;用于探测GIWAXS数据的二维GIWAXS探测器;用于探测GISAXS数据的二维GISAXS探测器;X射线光源的控制器和UV‑Vis探测器、二维GIWAXS探测器、二维GISAXS探测器均与同一同步脉冲触发器连接,从而实现GISAXS/GIWAXS/UV‑Vis的同步触发和同时测量。本发明成功实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液相成膜过程中,太阳光谱吸收、结晶特性、以及相分离形貌的同时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76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209613.7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苏州锂影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3/20008 , G01N23/201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长方形X射线光束的二维掠入射X射线散射测试装置,涉及X射线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安全防护壳体,所述安全防护壳体内依次设置有X射线源、长方形光阑、样品台和二维X射线探测器;所述X射线源、样品台和二维X射线探测器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样品台上用于放置薄膜样品。本发明能够提供长方形光束的掠入射X射线散射测试,从而可以加大照射面积,提高光通量,进而提升测试效果与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9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03584.X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深圳市埃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3/223 , G01N23/20 , G01N23/201 , G01N23/207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多源设计的X射线分析系统和方法。根据实施例,X射线分析系统可以包括:射线源,包括被配置为产生射线的多个射线发生装置;探测器,被配置为探测分析对象被来自射线源的射线照射而产生的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射线源,使射线源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射线发生装置同时产生相应的射线,以照射分析对象。
-
公开(公告)号:CN11038305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880015532.9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学
IPC: G01N23/20008 , G01N23/201 , G01N23/205 , G01N23/207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X射线分析辅助设备设置有:输入和操作设备24,用于任意地输入和设置样品S和二维检测器2之间的距离L以及由样品S散射或衍射的X射线的最大检测范围Xmax中的一个的值;以及中央处理单元20,用于基于由输入和操作设备24设置的一个设置项目的值来自动设置另一个设置项目。另外,基于距离L和最大检测范围Xmax,在显示设备21的显示屏22上显示X射线的最大测量帧Hmax。此外,在显示设备21的显示屏22上显示X射线检测区域A,X射线检测区域A指示其内二维检测器2的检测表面可以检测X射线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360762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73856.X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 G01N24/08 , G01N23/201 , G01N23/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系复合储层封闭孔隙及连通性的表征方法,通过采集典型煤层、泥页岩储层样品,开展柱塞样及不同粒径粉碎样低场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冻融法实验,获得不同粉碎粒径累计孔隙体积分布及微分孔径分布,通过与柱塞样对比,确定最佳粉碎粒度,初步判断封闭孔隙分布范围;开展粉碎样品的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获得1~100nm孔径范围内总孔隙孔径分布及孔体积,结合低场核磁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煤系复合储层总孔隙体积及封闭孔隙体积。基于煤系储层岩性组合类型,通过组合煤、泥页岩及致密砂岩不同高度柱塞样,开展多组覆压变因素渗透率实验,表征孔隙发育、岩性组合等多因素影响下煤系复合储层连通性,为煤系储层综合评价提供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