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12480.7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与能动相结合的核电厂安全注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内的高压安全注射水箱、中压安全注射水箱和低压安全注射系统;高压安全注射水箱充满水,通过平衡管线和注入管线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相连通;中压安全注射水箱中充有一定的压缩氮气,且所述中压安全注射水箱设置位置高于堆芯,通过注入管线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接;所述低压安全注射系统采用低压安全注射泵从堆坑蓄水池中取水,注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高、中、低压等不同压力范围需求的全面覆盖,实现安全注射功能的多样性与可靠性,实现系统结构的简化设置,提升核电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28072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12127.4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数字反应堆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网格尺寸的方法,包括:将数字化反应堆在空间上划分为一组计算网格,确定各网格的几何尺寸以及各网格中心坐标;获得初始边界条件参数;建立所述一维黎曼问题对应的方程组,求解获得所述网格的精确解;建立一维黎曼问题近似离散求解模型,通过所述模型计算得到所述网格的近似解;将所述网格的近似解与所述网格的精确解进行比较;本方法具有原理清晰、精度高、计算输入简单、计算耗时少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计算网格建模要求并快速确定单元计算网格尺寸,特别适用于大规模CFD计算的网格建模方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4332206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307052.9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D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启/停堆工况的超压保护方法,包括步骤1、电厂停堆工况超压保护;步骤2、电厂启堆工况超压保护;2.1升温阶段超压保护操作,包括以下步骤:2.1.1升温报警操作;2.1.2稳压器安全阀功能切换操作;2.1.3正常升温操作;2.2水压试验超压保护;包括以下步骤:2.2.1设定水压试验的冷却剂保护温度为T1=70-120℃;2.2.2按照上述步骤2.1中的升温阶段超压保护操作进行升温操作,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后,从停堆后的低温保护模式切换到正常运行保护模式;2.2.3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进行水压试验;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RCS应对超压瞬态事件的能力,大大减小冷却剂系统压力边界完整性受损的风险;本发明的方法方便启停堆、水压试验等运行条件下的RCS超压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387150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40512.8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流量分配装置,其设置在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的下腔室中,包括:流量分配板、连接板、基础连接板;反应堆堆芯下支撑板、流量分配板、连接板、基础连接板共轴线,并且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本发明简化反应堆下腔室结构,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实现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流量的分配,克服了堆芯入口区域流场不均匀现象;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296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53372.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郑勇 , 李茂禾 , 刘东 , 陈冲 , 唐霄 , 李庆 , 王雪强 , 涂晓兰 , 刘盈 , 芦韡 , 陈长 , 刘余 , 潘俊杰 , 汤琪芬 , 于洋 , 赵文博 , 田俊科 , 吴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堆芯MOC程序与CFD程序网格映射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采用独立于MOC程序和CFD程序的耦合中间件实现两者的几何网格映射和耦合参数插值计算,将耦合参数插值系数以二进制格式保存至文件中,为耦合计算过程中MOC程序向CFD程序的耦合参数插值传递、CFD程序向MOC程序的耦合参数插值传递提供依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基于MOC方法的三维堆芯输运程序计算网格与基于CFD方法的流固耦合程序计算网格之间的高效快速映射及耦合参数计算传递,为三维堆芯精细化核‑热耦合计算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21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859528.9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矩形通道的相间阻力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窄矩形通道,对窄矩形通道的流型进行判断,得到流型判断结果;根据流型判断结果,针对不同流型采用不同的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泡状流,则采用第一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弹状流,则采用第二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环状流,则采用第三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本发明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泡状流、弹状流和环状流下的相间阻力计算与分析,采用曳力模型基本形式,在相界面浓度和曳力系数上考虑了矩形通道结构影响;能够提升热工水力特性的两相流动特性及空泡份额分布等现象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2273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54204.4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K9/6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数可选模型融合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确定模拟某个现象的可选模型的数量;获取每一个可选模型的最佳权重因子;将各个可选模型的输出乘以最佳权重因子并加和,构建最佳融合模型;本发明通过获取多个可选模型进行最佳权重因子,并构建最佳融合模型,能够消除程序中存在复数个可选模型时人为选择模型可能引入的认知不确定性,同时通过构建最佳融合模型使得模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解决在缺乏实验数据支撑时模型可能存在的不适用问题,大大增加程序模拟的精度,减少模型在模拟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性,在提高安全分析可靠性的同时更准确地预测安全裕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1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39097.7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张舒 , 刘余 , 邓坚 , 鲁剑超 , 鲜麟 , 张丹 , 曾畅 , 杨帆 , 程坤 , 李峰 , 喻娜 , 杨洪润 , 余红星 , 张渝 , 马誉高 , 方红宇 , 陈宏霞 , 吴鹏 , 蔡容 , 杨韵佳 , 沈才芬 , 习蒙蒙 , 陆雅哲 , 周科 , 冉旭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中海水冷却的船用核动力装置二回路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作为一个可在反应堆正常以及事故停堆工况下自动投运并有效导出堆芯余热的安全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对现有设备改动少以及对空间要求小等优点。基于新型集成二回路系统技术特征,新构建一条基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与集中海水冷却系统的能动余热排出通道,可进一步拓展余热排出系统配置多重性、多样性,达到了进一步提升船用核动力装置余热排出功能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6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175575.9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维移动热传导模型和模型建立方法、应用方法,涉及核电技术领域,解决了模拟再淹没过程的系统中的二维移动精细热传导模型精细度低,未考虑某些关键因素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所述网格模块包括基础网格区域,还包括在再淹没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氧化层网格区域;所述氧化层网格区域对应骤冷前沿的推进位置;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用于将再淹没过程中,燃料棒或/和燃料板上的骤冷前沿轴向氧化层厚度变化数据对应载入氧化层网格区域;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计算基础网格和氧化层网格在燃料棒或/和燃料板的壁面与流体换热数据。本发明的应用方法优化后的ARSAC程序能够更加精确的模拟再淹没过程包壳峰值温度和骤冷前沿推进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49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10736.5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反应堆系统分析程序稳定性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分配若干段内存区域,存储当前计算时刻之前的全局参数;S2、监测程序的运行状态,在监测到程序运行出现异常时,将程序计算状态返回到离异常时刻最近的时刻点;S3、将程序时间步长进行缩减,并利用最新时刻的全局参数进行程序重启,若程序运行异常,则依次选取更上一个时刻点,并将时间步长依次再缩减后,利用新的全局参数进行重启,直到监测正常后,逐步将缩减后的时间步长进行依次增加,直到时间步长回复至最初设定值。本发明能够显著增加系统程序的稳定性,实现对程序的稳定性优化,有助于提升安全分析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