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812098.6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卢果 , 杜思佳 , 刘余 , 邓坚 , 李松蔚 , 黄代顺 , 沈才芬 , 李喆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下降段流量周向均匀分布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所述压力容器与吊篮组件围成用于一回路冷却剂向压力容器下封头流动的下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降段内的孔板,所述孔板为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的板环状结构,所述通孔均连通孔板的上、下端,所述通孔沿着孔板的周向方向环形布置;所述孔板的外侧与压力容器的内壁相接,所述孔板的内侧与吊篮组件的外壁相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12098.6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卢果 , 杜思佳 , 刘余 , 邓坚 , 李松蔚 , 黄代顺 , 沈才芬 , 李喆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下降段流量周向均匀分布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及设置在压力容器上的入口接管,所述入口接管用于向压力容器内导入一回路冷却剂,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吊篮组件外壁上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上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入口接管的出口端局部朝向所述第一导流面,且第一导流面的上端与下端两者中,上端位于下端外侧的倾斜面。采用本方案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77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49879.5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化锆慢化金属冷却反应堆小型化设计方法及反应堆,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由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及异形整体式氢化锆反射层构成,所述燃料组件与控制棒组件均匀交叉布置,具有相同的外形尺寸,所述的整体式氢化锆反射层,设置有冷却孔道,布置在堆芯最外围,外侧为圆形,内侧与相邻燃料组件外形相互匹配;所述正六边形燃料组件中心仪表管内设置了圆柱状氢化锆,控制棒组件外盒及内管之间设置了环形氢化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液态金属冷却小型反应堆设计中面临的燃料富集度高、临界质量大、堆芯几何尺寸无法有效减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2799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49878.0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铍慢化金属冷却反应堆小型化设计方法及反应堆,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由标准燃料组件、混合燃料组件、异形氧化铍组件构成,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异形铍组件布置在堆芯最外圈,构成堆芯内反射层,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布置在堆芯内部,构成堆芯高功率密度区;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和混合燃料组件的燃料元件芯块为环形燃料芯块和氧化铍陶瓷小芯块构成的复合芯块,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氧化铍组件的氧化铍棒元件芯块为氧化铍陶瓷大芯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液态金属冷却小型反应堆设计中面临的燃料富集度高、临界质量大、堆芯几何尺寸无法有效减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2807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911012127.4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数字反应堆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网格尺寸的方法,包括:将数字化反应堆在空间上划分为一组计算网格,确定各网格的几何尺寸以及各网格中心坐标;获得初始边界条件参数;建立所述一维黎曼问题对应的方程组,求解获得所述网格的精确解;建立一维黎曼问题近似离散求解模型,通过所述模型计算得到所述网格的近似解;将所述网格的近似解与所述网格的精确解进行比较;本方法具有原理清晰、精度高、计算输入简单、计算耗时少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计算网格建模要求并快速确定单元计算网格尺寸,特别适用于大规模CFD计算的网格建模方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92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46411.X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复杂权限融合的核反应堆业务流程系统,包括平台业务模块、安全计算模块和平台数据管理模块;所述平台业务模块分别与安全计算模块和平台数据管理模块双向数据连接,所述平台业务模块用于执行业务流程;所述安全计算模块用于在平台业务模块执行业务流程过程中开展复杂权限安全判断;所述平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为平台业务模块和安全计算模块提供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本发明提供的核反应堆业务流程系统,改善了传统工作流系统只能实现基础的用户与角色的关系管理工作流中的任务信息权限的问题,采用复杂权限融合的方式,为业务流程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245780.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金雨 , 彭诗念 , 柴晓明 , 张卓华 , 张宏亮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曾畅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李文杰 , 李权 , 向玉新 , 徐涛忠 , 巨海涛 , 倪东洋 , 娄磊 , 谭怡 , 景福庭 , 田超 , 于颖锐 , 王小彬 , 李磊 , 何正熙 , 李垣明 , 邓坚 , 李兰 , 熊夫睿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反应堆的带核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照热管堆设计比例通过热管将试验用堆芯与热电转换装置或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将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与现有研究堆或中子源耦合连接,无需建设试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本发明采用热管堆局部次临界模块,结合现有研究堆或其他中子源,不建设实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迭代,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和设计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1407692.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电磁泵辅助驱动的碱金属热管及其传热方法,包括:电源、电磁泵和热管202,所述电磁泵环套在热管202的外表面,电源连接电磁泵;所述热管202还包括:热管包壳4、热管吸液芯5、热管中心气腔6和保温层7;所述热管包壳4内部为热管中心气腔6;热管中心气腔6外壁设置有热管吸液芯5;热管包壳4的外部中部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电磁泵还包括:电磁泵沟槽、初级铁芯201、内层铁芯203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外壁设置有初级铁芯201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内部中心固定有内层铁芯203。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5780.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金雨 , 彭诗念 , 柴晓明 , 张卓华 , 张宏亮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曾畅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李文杰 , 李权 , 向玉新 , 徐涛忠 , 巨海涛 , 倪东洋 , 娄磊 , 谭怡 , 景福庭 , 田超 , 于颖锐 , 王小彬 , 李磊 , 何正熙 , 李垣明 , 邓坚 , 李兰 , 熊夫睿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反应堆的带核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照热管堆设计比例通过热管将试验用堆芯与热电转换装置或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将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与现有研究堆或中子源耦合连接,无需建设试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本发明采用热管堆局部次临界模块,结合现有研究堆或其他中子源,不建设实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迭代,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和设计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77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49861.5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倒换料金属冷却反应堆及管理方法,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结构为整体式蜂窝状正六边形组件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燃料组件通道、控制棒组件通道,所述控制棒组件通道与燃料组件通道交错布置。所述燃料组件通道在轴向上设置有3盒标准燃料组件,最底层为经过若干燃耗循环的旧燃料组件,最顶层为装入堆芯的新燃料组件。旧燃料组件从各燃料组件通道卸出后,通道内轴向剩余燃料组件依次下移,新燃料组件从各通道顶部装入。本发明有效展平了堆芯轴向及径向功率分布,使燃料组件的燃耗更加均匀,大幅度延长了燃料组件使用寿命,增加了燃料组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堆芯的平均卸料燃耗深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