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8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10197.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进堆芯系统和补水方法,属于反应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堆芯压力系统和至少两个安注系统,安注系统包括补水机构和注水机构。本发明通过补水容器内的出水管上自上至下设置的多组过水孔达到自动调节流量的作用,使补水容器输送至压力容器的冷却液流量与需求更匹配,提高补水的持续性,大大延长了补水容器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系统压力,确保在补水容器缺水前可以使低压注水机构投入运行,即降低了低压注水泵的投入压力,结构简单,延长了非能动注入的作用时间,降低了事故初始阶段对应急电源的依赖,同时降低对泵流量和压头的需求,显著提高了安注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0980908.8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厂SGTR事故处理方法及控制系统,首先通过设置SGTR事故自动识别信号来隔离破损SG环路PRS,控制了破损SG二次侧的放射性释放;然后通过对一回路进行持续降温降压,确保了一回路能够达到足够的过冷度和水装量;再通过控制HPMT的注水流量使破损SG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压力达到初步平衡,从而稳定核电厂状态,终止破损SG一次侧的放射性冷却机向二次侧泄漏;最后将一回路冷却至冷停堆状态,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SGTR事故的应对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基于非能动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压水堆核电厂SGTR事故,拓展了核电厂SGTR事故处理的应对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04062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327425.X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机柜,所述机柜内设有布置区域;所述布置区域包括:机箱区域,用于设置机箱,设于机柜内中部;终端模块及配线区域,终端模块及配线区域的一侧设于机柜内机箱区域的一侧;基本安装件及布线区域,位于机箱区域的相对两侧;以及器件安装区域,设于机柜内靠近基本安装件及布线区域和终端模块及配线区域的角部;所述机箱区域的一侧与所述机箱区域的相对两侧相邻。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机箱区域、终端模块及配线区域、基本安装件及布线区域和器件安装区域改变现有机柜的布置格局,避免了现有机柜空余空间浪费较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机柜内部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885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146798.1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密实条件下的复杂两相排放载荷分析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开展造成系统水密实条件下的事故分析,获得稳压器安全阀流量曲线,并判定相对恶劣的初因事件;步骤2、通过稳压器安全阀流量曲线,进行水密实条件下排放过程热工水力分析,获取稳压器安全阀下游排放管道内的参量;步骤3、根据排放管道内的参量,获得排放管线上所有管道的载荷时程曲线。本发明能够评价反应堆系统在发生安注泵误动作、余热排出泵误动作等会导致系统出现水密实工况下时,系统的安全性以及设计的合理性,为应力分析提供载荷输入条件,为管道、支撑、阀门布置等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15860.5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核电故障诊断和瞬态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核电厂安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依据瞬态类型以及瞬态类型可出现的核电厂位置随机生成关键状态参数集;以关键状态参数集作为输入,以不同位置的不同瞬态类型为输出,初步训练得到判别模型;基于朴素生成对抗网络框架构建核电厂故障诊断和瞬态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核电厂参数实时监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瞬态异常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和瞬态后果预测。本发明可在监测到核电厂的运作状态出现异常后快速对异常工况进行故障诊断,识别瞬态类型,并确定瞬态发生的位置,随后对事故后果进行快速预测,达到减轻核反应堆瞬态或事故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7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0676944.0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喻娜 , 冉旭 , 吴清 , 刘昌文 , 冷贵君 , 李峰 , 丁书华 , 鲜麟 , 陈伟 , 陈宏霞 , 吴丹 , 钱立波 , 杨帆 , 周科 , 吴鹏 , 初晓 , 蔡容 , 张舒 , 习蒙蒙 , 陆雅哲 , 程坤 , 杨韵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采用不同层级的工况选取方法,获取事故规程定量化评价的工况谱;S2:根据获取的事故规程定量化评价的工况谱,构建两维度定量化评价体系模型,包括基于初因事件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和基于子规程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S3:获取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需求,根据需求,自动选取对应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进行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得到定量化分析结果;进而指导将核电厂逐步引导至预期的状态。本发明从不同角度对事故规程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化分析,分析评估行之有效,从而为事故规程的设计、论证以及优化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554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412152.8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D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厂极小破口失水事故应对方法,包括:检测压水堆核电厂的主系统过冷状态、二次侧热阱状态、主系统压力状态和稳压器水位状态;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满足终止安注准则,当满足终止安注准则时,则对安注泵依次执行停运操作;执行停运安注泵操作的过程中,实时监测主系统过冷状态和稳压器水位状态,若主系统过冷状态或稳压器水位状态不满足终止安注准则,则启动停运的安注泵;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安注泵均停止运行。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效的安注终止准则、制定合理的安注终止步骤等,实现了在发生一回路极小破口事故后,能够有效终止安注并维持核电厂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16582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1063868.8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5K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锁紧和助拔装置的紧凑型插件,包括竖直设置的面板,面板的下端上安装有与面板底边平行的转轴,转轴上连有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垂直安装在转轴上的连杆和设置在连杆上端的锁槽结构,面板的侧边上设有贯穿上下两端的凹槽,面板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装置,连杆的下端能够绕转轴旋转运动,按压连杆上端能够使连杆朝向面板方向运动并嵌入凹槽中,同时锁槽结构能够卡入锁紧装置中实现把手锁紧,把手的下端靠近面板背面的一侧安装有内侧锁勾,把手的下端远离面板背面的一侧安装有外侧锁勾。本发明可实现插件面板的可用面积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当插件完成锁紧之后,面板与把手形成一个简洁的整体,无外部凸出结构,有利于安全操作和避免误触。
-
公开(公告)号:CN11343676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97124.X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陆雅哲 , 李峰 , 鲜麟 , 冉旭 , 吴清 , 刘昌文 , 冷贵君 , 李海颖 , 赖建永 , 任云 , 张玉龙 , 张晓华 , 喻娜 , 方红宇 , 陈宏霞 , 陈伟 , 习蒙蒙 , 杨帆 , 初晓 , 张舒 , 赵禹 , 叶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态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热能力调试试验方法,包括:控制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二回路系统应保持热停堆工况状态,三台主泵处于停运状态;提高蒸汽旁排系统的大气排放阀排放整定值;将稳压器水位及压力调至自动控制;关闭主给水系统给水泵出口调节阀,隔离主给水系统;投运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并投入应急补水箱;监视热段平均温度的变化,记录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相关热工参数;当热段平均温度下降至预设温度后,停运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利用得到的相关热工参数计算换热功率,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能力进行验证。本发明用于验证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7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97121.6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峰 , 鲜麟 , 吴清 , 刘昌文 , 冷贵君 , 李海颖 , 赖建永 , 任云 , 张玉龙 , 冉旭 , 喻娜 , 方红宇 , 叶竹 , 陈宏霞 , 陈伟 , 习蒙蒙 , 杨帆 , 初晓 , 陆雅哲 , 张舒 , 赵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态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热能力调试试验方法,包括:设置试验初始条件;将蒸汽旁排系统3个系列大气排放阀排放整定值提高预设值;将稳压器水位及压力调至自动控制;关闭主给水系统给水泵出口调节阀;投运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监视热段平均温度的变化,记录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凝水流量、蒸汽压力和凝水温度;当热段平均温度下降预设温度后,停运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利用凝水流量、蒸汽压力和凝水温度计算换热功率,将计算得到的换热功率与验收准则进行比较,验证换热能力。本发明在热态时开展,适用于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排热能力验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