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压水反应堆及安全壳长期非能动热量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4048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00364.7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压水反应堆及安全壳长期非能动热量排出系统。该系统包括非能动余排换热器、低压安注管线、再循环管线、低压安注水箱、安全壳地坑、安全壳和冷凝水收集装置,非能动余排换热器浸没于低压安注水箱中,低压安注箱通过低压安注管线与反应堆下降段相连,安全壳地坑通过再循环管线与反应堆下降段相连。该发明使得小型压水反应堆的安全性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仅仅依赖空气,就可保证反应堆余热长期有效,从设计上实现固有安全,可以取消场外应急,经济性和厂址适应性都将获得极大提升。

    一种专用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汽水分离器组件排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914108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204537.3

    申请日:2017-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汽水分离器组件排汽结构,将汽水分离器组合形成若干个同心但直径不同的环状结构,每一圈环状结构中的相邻汽水分离器之间均设置有排汽通道,排汽通道穿过上甲板。该发明在蒸汽发生器上筒体直径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汽水分离器排汽结构的蒸汽流通面积,节省了蒸汽发生器上筒体空间,保证汽水分离器排汽结构的排汽能力,满足小直径的汽水分离器组件的排汽需求,为紧凑高效小直径汽水分离器的应用创造了条件,而且避免汽水混合物中蒸汽与汽水分离器切向疏水发生对冲,从而确保汽水分离器以至干燥器的分离效率,获得品质合格的干饱和蒸汽。

    能够避免死管道现象的余热排出系统入口管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7149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7855.0

    申请日:2012-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18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避免“死管道”现象的余热排出系统入口管道结构,其设置在反应堆热管段和冷管段之间,包括连接热管段和冷管段的余热排出系统管段、设置在余热排出系统管段上的死管道阀门组管段;死管道阀门组管段包括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串连设置在余热排出系统管道上;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之间的余热排出系统管道的管段为死管道管段;死管道阀门组管段还包括旁通管线、设置在旁通管线上的手动隔离阀,旁通管线一端连接到余热排出系统管道靠近热管段的管段上,另一端连接到死管道管段上。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死管道”问题,并不会威胁到核电厂的安全,不会威胁到余热排出系统的完整性。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3273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295360.X

    申请日:2012-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设置在反应堆安全壳外围并充有水的冷却水箱、浸没在冷却水箱底部的换热器、一端穿出安全壳与换热器进口连接的第一余热排出管线、设置在第一余热排出管线上的蒸汽管线隔离阀、一端穿出安全壳与换热器出口连接的第二余热排出管线、设置在第二余热排出管线上的第一隔离阀组;第一余热排出管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蒸汽发生器上端的蒸汽管线上;第二余热排出管线的另一端连接的蒸汽发生器的给水管线上。本发明能够在发生全厂断电,同时电厂丧失全部能动堆芯余热排出能力的事故工况下,利用蒸汽/水的密度差为驱动力,以“非能动”的方式运行,长期导出堆芯余热,维持反应堆在安全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