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29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36392.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流体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步骤2、对燃料元件按照精细网格进行轴向和径向热传导过程的模拟,获得每个精细网格通过热传导过程导致的能量变化,并获得各节点温度变化以及每个粗糙网格的能量变化;步骤3、对步骤2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步骤4、计算燃料元件各个粗糙节块的总能量变化。本发明能够使板状加热元件、环形燃料元件在发生大破口失水事故时再淹没过程能够被合理模拟,进而为一些先进自主电站以及研究堆的安全分析及设计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577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3493.5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付国忠 , 陈西南 , 于天达 , 邓强 , 张进强 , 吴昊 , 李红鹰 , 唐向东 , 唐健凯 , 李维 , 张渝 , 杨晓晨 , 张志强 , 唐源 , 罗亮 , 刘彦霆 , 李晴朝 , 杨方亮 , 黄思语 , 陈定勇 , 胥春燕
IPC: G21C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驱动机构,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设置于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外部同轴套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外侧啮合有齿条式驱动杆;驱动齿轮齿数和从动齿轮内侧齿数相同,且驱动齿轮的齿槽宽和从动齿轮内侧齿槽宽均大于各自的齿厚;控制组件包括插销和动力单元,插销上带有沿驱动齿轮环向设置的若干插杆;动力单元用于带动插销朝靠近或远离驱动齿轮的方向移动,并使插杆插入或脱离重合部;采用本方案,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方法,使齿条式驱动杆运动更平稳,并通过内外齿轮配合使齿条式驱动杆通电运动与断电掉落,及电机自锁使齿条式驱动杆停留在任意位置,提高齿条式驱动杆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流畅性,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92627.9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5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反应堆专设安全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险指引的专设安全系统配置选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制定初步设计,为后续细化的配置选型建立基础;针对需配置选型的专设安全系统,选择一组初始基准事件清单;PSA模型开发;通过确定论准则和概率论准则筛选出不可接受的设计;其中,所述确定论准则根据现行的核电站安全法规确定;所述概率论准则使用PSA作为设计方案;通过基于决策指标的决策模型,对未被筛除的配置方案进行结构化和多方面的比较,最终完成配置选型。该方法综合了确定论和概率论的互补优势,生成并评估配置方案,指导决策者对专设安全系统进行综合评估选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9221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00368.2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3K35/362 , B23K9/18 , B23K35/4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辐照区和非强辐照区埋弧焊的焊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焊剂的原料包括:CaF2,MgO,Li2CO3,Al2O3,SiO2,TiO2,MnO,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方法包括:依次混合所述CaF2、所述MgO、所述MnO、所述Al2O3、所述SiO2和所述Li2CO3,并加入粘结剂进行第一造粒,得到混合粗粒;对所述混合粗粒进行第二造粒,并进行预烘干,后进行烘焙和烧结,得到烧结产物;对所述烧结产物进行筛分,得到焊剂;通过上述的原料,能综合提高焊缝的机械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进而实现焊剂焊接形成的焊缝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241208.3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失水事故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鉴定曲线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初始质能释放事故的确定,选取最恶劣的质能释放事故;质能释放事故分析,获得在所述最恶劣的质能释放事故情况下破口向安全壳释放的质量流量和能量流量;安全壳响应分析;压力、温度包络线绘制;确定环境鉴定曲线。本发明能够确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环境鉴定曲线,指导各类核反应堆装置在事故条件下专设设施、电缆等的环境鉴定工作的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22418.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9/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代改进型核电站严重事故下的卸压系统、卸压方法;卸压系统包括保护壳;保护罩,位于保护壳内且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或氮气;爆炸装置,设于保护罩的内部;触发机构,连接爆炸装置,用以在卸压系统启动时触发爆炸装置发生爆炸;撞击部,具有一撞击端和连接端,连接端连接保护壳,撞击端位于保护罩外部的一侧,且触发后触碰保护罩使其产生气体泄漏点;控制系统,用于在卸压系统启动时控制触发机构动作;控制撞击端动作;以及控制保护壳开启。该卸压系统简单易行,造价低廉,用于三代改进型核电站严重事故工况主动卸压,大大降低了研究费用、运行费用,缩短了研究时间。且整个卸压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80908.8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厂SGTR事故处理方法及控制系统,首先通过设置SGTR事故自动识别信号来隔离破损SG环路PRS,控制了破损SG二次侧的放射性释放;然后通过对一回路进行持续降温降压,确保了一回路能够达到足够的过冷度和水装量;再通过控制HPMT的注水流量使破损SG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压力达到初步平衡,从而稳定核电厂状态,终止破损SG一次侧的放射性冷却机向二次侧泄漏;最后将一回路冷却至冷停堆状态,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SGTR事故的应对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基于非能动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压水堆核电厂SGTR事故,拓展了核电厂SGTR事故处理的应对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1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39097.7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张舒 , 刘余 , 邓坚 , 鲁剑超 , 鲜麟 , 张丹 , 曾畅 , 杨帆 , 程坤 , 李峰 , 喻娜 , 杨洪润 , 余红星 , 张渝 , 马誉高 , 方红宇 , 陈宏霞 , 吴鹏 , 蔡容 , 杨韵佳 , 沈才芬 , 习蒙蒙 , 陆雅哲 , 周科 , 冉旭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中海水冷却的船用核动力装置二回路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作为一个可在反应堆正常以及事故停堆工况下自动投运并有效导出堆芯余热的安全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对现有设备改动少以及对空间要求小等优点。基于新型集成二回路系统技术特征,新构建一条基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与集中海水冷却系统的能动余热排出通道,可进一步拓展余热排出系统配置多重性、多样性,达到了进一步提升船用核动力装置余热排出功能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811069152.1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重力方向流动的直接冷却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解决了采用海水管连通大海的余热排出设计时,会导致海水侧的两相流动振荡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与反应堆的进出口形成循环的蒸汽发生器,连接在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主泵,与蒸汽发生器并联连接的余热排出冷却器;所述反应堆出口与蒸汽发生器入口之间的管道为热段管道,反应堆入口与蒸汽发生器出口之间的管道为冷段管道;所述余热排出冷却器的底部入口通过入口管线连接到热段管道上,余热排出冷却器的顶端出口通过出口管线连接到冷段管道上;所述入口管线上设置有一次侧入口电动阀,所述出口管线上设置有一次侧出口隔离阀。本发明能够避免两相流动振荡,余热导出的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44887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1475499.6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安注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立管,所述立管顶端为开口端,所述立管的底端为封闭端,立管的封闭端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连通立管内部和壳体外部,所述立管的侧壁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发明的立管本身能够起到阻尼器的作用,同时立管上设置的通孔能够起到小管的作用,所以本发明无需设置阻尼器和小管,仅用立管便能实现自适应调节流量的功能,大幅简化了安注箱的结构,便于装置制造和维修;立管上自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通孔使得在冷却剂液位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安注箱输出的冷却剂流量是逐渐稳定下降的,显著地提高了安注箱运行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