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9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36392.6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流体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步骤2、对燃料元件按照精细网格进行轴向和径向热传导过程的模拟,获得每个精细网格通过热传导过程导致的能量变化,并获得各节点温度变化以及每个粗糙网格的能量变化;步骤3、对步骤2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步骤4、计算燃料元件各个粗糙节块的总能量变化。本发明能够使板状加热元件、环形燃料元件在发生大破口失水事故时再淹没过程能够被合理模拟,进而为一些先进自主电站以及研究堆的安全分析及设计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一种基于风险指引的专设安全系统配置选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27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92627.9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反应堆专设安全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险指引的专设安全系统配置选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制定初步设计,为后续细化的配置选型建立基础;针对需配置选型的专设安全系统,选择一组初始基准事件清单;PSA模型开发;通过确定论准则和概率论准则筛选出不可接受的设计;其中,所述确定论准则根据现行的核电站安全法规确定;所述概率论准则使用PSA作为设计方案;通过基于决策指标的决策模型,对未被筛除的配置方案进行结构化和多方面的比较,最终完成配置选型。该方法综合了确定论和概率论的互补优势,生成并评估配置方案,指导决策者对专设安全系统进行综合评估选型。

    一种三代改进型核电站严重事故下的卸压系统、卸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22418.0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代改进型核电站严重事故下的卸压系统、卸压方法;卸压系统包括保护壳;保护罩,位于保护壳内且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或氮气;爆炸装置,设于保护罩的内部;触发机构,连接爆炸装置,用以在卸压系统启动时触发爆炸装置发生爆炸;撞击部,具有一撞击端和连接端,连接端连接保护壳,撞击端位于保护罩外部的一侧,且触发后触碰保护罩使其产生气体泄漏点;控制系统,用于在卸压系统启动时控制触发机构动作;控制撞击端动作;以及控制保护壳开启。该卸压系统简单易行,造价低廉,用于三代改进型核电站严重事故工况主动卸压,大大降低了研究费用、运行费用,缩短了研究时间。且整个卸压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一种反重力方向流动的直接冷却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811069152.1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重力方向流动的直接冷却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解决了采用海水管连通大海的余热排出设计时,会导致海水侧的两相流动振荡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与反应堆的进出口形成循环的蒸汽发生器,连接在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主泵,与蒸汽发生器并联连接的余热排出冷却器;所述反应堆出口与蒸汽发生器入口之间的管道为热段管道,反应堆入口与蒸汽发生器出口之间的管道为冷段管道;所述余热排出冷却器的底部入口通过入口管线连接到热段管道上,余热排出冷却器的顶端出口通过出口管线连接到冷段管道上;所述入口管线上设置有一次侧入口电动阀,所述出口管线上设置有一次侧出口隔离阀。本发明能够避免两相流动振荡,余热导出的效率高。

    一种改进型安注箱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4887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1475499.6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安注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立管,所述立管顶端为开口端,所述立管的底端为封闭端,立管的封闭端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连通立管内部和壳体外部,所述立管的侧壁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发明的立管本身能够起到阻尼器的作用,同时立管上设置的通孔能够起到小管的作用,所以本发明无需设置阻尼器和小管,仅用立管便能实现自适应调节流量的功能,大幅简化了安注箱的结构,便于装置制造和维修;立管上自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通孔使得在冷却剂液位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安注箱输出的冷却剂流量是逐渐稳定下降的,显著地提高了安注箱运行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