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光度计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58600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710069184.7

    申请日:2007-06-05

    Inventor: 潘建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光度计。包括两个独立基座,在第一基座上设置绕水平转动中心线转动的转臂,在转臂上设置椭圆形旋转平面光学反射镜,第一光学探测器,第二光学探测器和第二激光器,随转臂一起绕被测光源转动,被测光源可绕自身垂直轴转动,在第二基座上设置垂直的圆形或椭圆形平面光学反射镜;旋转光学反射镜把被测光源发出的光线束反射到垂直光学反射镜,经垂直光学反射镜反射后光线束正入射到第一光学探测器上,在远距离下实现对大型和中型灯或灯具的测量;第二光学探测器直接对准被测光源,在近距离下实现对小型灯或灯具的测量。本发明测试暗室占用空间小,测量精度高,通过选用不同的光学探测器,无需另行对准和调节仪器即可实现不同的测量臂长(测量距离)的测量。

    一种紫外线灯管检测装置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312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710378726.2

    申请日:2017-05-25

    Inventor: 钟浩 赵梅 张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0403 G01J1/0242

    Abstract: 一种紫外线灯管检测装置,包括钢卷尺本体,钢卷尺本体的卷尺端头上设有与紫外线灯管外径相适应的挂钩,检测时,挂钩挂在紫外线灯管上,钢卷尺本体上放置试纸。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外线灯管检测装置,通过在钢卷尺本体上设置挂钩,可实现一物两用。

    光斑形状检测装置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4007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029001.7

    申请日:2018-01-12

    Abstract: 提供光斑形状检测装置,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对从激光振荡器照射的激光光线的准确的光斑形状进行检测。光斑形状检测装置(1)对从激光振荡器(30)振荡出的激光光线(LB1)的光斑形状进行检测,其中,该光斑形状检测装置具有:聚光透镜(31),其对激光振荡器所振荡的激光光线进行会聚;旋转体(镜保持器6),其将对通过了聚光透镜的激光光线进行反射的多个镜(6a’~6q’)配设在同心圆上;驱动源(电动机7),其使旋转体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旋转;分束器(32),其对由旋转体的多个镜反射的激光光线的返回光(LB2)进行分支;拍摄组件(33),其配设在返回光借助分束器而分支的方向上,对返回光的光斑形状进行拍摄;以及显示单元(m),其使由拍摄组件拍摄的图像与多个镜相关联地进行显示。

    一种多检测头分区检测的熔池光强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1704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823070.6

    申请日:2016-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04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检测头分区检测的熔池光强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工作平台、检测模块,所述激光光源位于工作平台正上方,所述工作平台用于承载待检测金属,工作平台表面待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面积相等且带有不同编号的正方形子区域,检测模块与正方形子区域数量相同且检测模块包括检测头,每一检测头位于工作平台上方且与其对应的一正方形子区域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检测头轴线,每一检测头与其对应的正方形子区域的中心间的距离相等且连线与工作平台夹角相同;所述检测头接收熔池光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后传输至外部运算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实时精确的检测激光加工过程中的熔池光信号。

    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光学传感器的密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961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80081506.8

    申请日:2014-08-26

    Inventor: G.A.迈尔斯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发动机的光学传感器的密封系统(20),密封系统(20)使密封件泄漏物从密封件(22、24)转移并且排离密封件(22、24),从而避免湿空气通过密封件(22、24)被吸入。密封系统(20)可以包括内和外光学壳体(26、28),具有定位在内和外光学壳体(26、28)之间的第一和第二密封件(22、24),第一和第二密封件(22、24)径向地隔开内和外光学壳体(26、28)。密封系统(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泄漏物歧管(30),一个或多个泄漏物歧管(30)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密封件(22、24)之间并且容纳一个或多个歧管环(32)。歧管环(32)可以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密封件(22、24)之间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密封件(22、24)接触,以使得第一和第二密封件(22、24)能够形成双密封。歧管环(32)还可以被构造成在空气泄漏通过密封系统(20)之前捕获已经渗漏经过第一密封件(22)的泄漏空气并且通过外光学壳体(28)中的一个或多个排放口(34)来排出该泄漏空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