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32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42981.1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36 , G21C1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热套管(204)及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内构件之间构成有环腔及接通环腔的下腔室,堆内构件内设有上腔体、出口蒸汽腔、集流腔及接通上腔体的混合腔体,上腔体与环腔接通,集流腔与下腔室接通,出口热套管(204)与出口蒸汽腔接通,反应堆压力容器设有接通环腔的进口接管(107)及接通出口热套管(204)的出口接口管(103),混合腔体和出口蒸汽腔均通过燃料组件与集流腔接通。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通过设计为双流程堆芯结构,避免了过多的流程导致堆芯安全系数降低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00555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265172.8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2 , G21C17/112 , G21C5/02 , G21C5/06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测量堆芯温度的热管反应堆集成固态堆芯结构,包括堆芯基体,堆芯基体上开设了若干用于安装燃料组件的燃料安装孔和若干用于安装热管的热管安装孔,热管安装孔与燃料安装孔交错布置,堆芯基体上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放置测温装置的测温孔,测温孔位于热管安装孔与燃料安装孔之间。安装在测温通孔的测温装置提供了分布式的堆芯温度,温度测量更加准确、可靠,为反应性控制提供了在线温度数据,可以有效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进而导致基体或热管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13238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799492.X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8 , G21C13/073 , G21C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应用于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设计采用了一种采用分体式上部压紧结构的反应堆堆内构件,上部压紧结构采用分体式之后,可以实现对堆内构件的下部控制棒导向组件的快速拆卸和更换,大大简化了更换下部控制棒导向组件的步骤,降低了更换难度,缩短了更换时间。该反应堆堆内构件将环形压紧弹簧安装在分流隔板上,环形压紧弹簧既能轴向压紧堆内构件,在环形压紧弹簧受压变形后,上下端面形成了密封面,又能将反应堆入口冷却剂和反应堆出口冷却剂进行分隔,不需要单独设置密封环进行冷却剂的分隔,省去了更换密封环的操作,简化了堆内构件的结构组成。(56)对比文件张宏亮;罗英;李翔;范恒;刘晓;周禹.CSR1000结构总体设计方案.核动力工程.2013,(第01期),全文.康健.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堆内构件.装备机械.2010,(第04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51323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99492.X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8 , G21C13/073 , G21C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应用于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设计采用了一种采用分体式上部压紧结构的反应堆堆内构件,上部压紧结构采用分体式之后,可以实现对堆内构件的下部控制棒导向组件的快速拆卸和更换,大大简化了更换下部控制棒导向组件的步骤,降低了更换难度,缩短了更换时间。该反应堆堆内构件将环形压紧弹簧安装在分流隔板上,环形压紧弹簧既能轴向压紧堆内构件,在环形压紧弹簧受压变形后,上下端面形成了密封面,又能将反应堆入口冷却剂和反应堆出口冷却剂进行分隔,不需要单独设置密封环进行冷却剂的分隔,省去了更换密封环的操作,简化了堆内构件的结构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223054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162586.3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动力装置自主控制系统,包括用于向动作协调层传达任务指令的组织规划层;组织规划层还用于接收动作协调层反馈的任务状态,并根据任务状态向动作协调层传达任务指令;动作协调层接收任务指令,根据任务指令向实时执行层传达动作指令;动作协调层也用于接收实时执行层反馈的测量参数及设备状态,并根据测量参数及设备状态向实时执行层传达动作指令;当任务指令的所有指令全部执行完毕,动作协调层还用于将任务状态反馈至组织规划层;实时执行层根据动作指令驱动设备动作,并将测量参数和设备状态反馈至动作协调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动力装置自主控制系统,使核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0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406819.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2 , G21C15/18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声电的热管反应堆系统,该热管反应堆系统包括形成一体化模块化装置的热管反应堆电源主系统、热声发电机冷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密封仓底部疏水收集系统、氦气维持系统、应急安全水冷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密封仓。本发明的热管反应堆系统采用固体堆芯设计,热管导热,无系统回路和大功率机械转动设备,具有长寿期甚至全寿期无换料、高固有安全性、低噪音、高功率体积重量比、系统设备简单可靠、热电转换效率高、对冷源需求较小、可以模块化配置等技术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245780.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金雨 , 彭诗念 , 柴晓明 , 张卓华 , 张宏亮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曾畅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李文杰 , 李权 , 向玉新 , 徐涛忠 , 巨海涛 , 倪东洋 , 娄磊 , 谭怡 , 景福庭 , 田超 , 于颖锐 , 王小彬 , 李磊 , 何正熙 , 李垣明 , 邓坚 , 李兰 , 熊夫睿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反应堆的带核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照热管堆设计比例通过热管将试验用堆芯与热电转换装置或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将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与现有研究堆或中子源耦合连接,无需建设试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本发明采用热管堆局部次临界模块,结合现有研究堆或其他中子源,不建设实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迭代,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和设计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0555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65172.8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2 , G21C17/112 , G21C5/02 , G21C5/06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测量堆芯温度的热管反应堆集成固态堆芯结构,包括堆芯基体,堆芯基体上开设了若干用于安装燃料组件的燃料安装孔和若干用于安装热管的热管安装孔,热管安装孔与燃料安装孔交错布置,堆芯基体上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放置测温装置的测温孔,测温孔位于热管安装孔与燃料安装孔之间。安装在测温通孔的测温装置提供了分布式的堆芯温度,温度测量更加准确、可靠,为反应性控制提供了在线温度数据,可以有效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进而导致基体或热管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34146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186602.6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球形燃料和高温冷却剂的金属堆内构件,包括设置在上部的上围筒组件、设置在上围筒部件下方的堆芯围筒组件,上围筒组件和堆芯围筒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上围筒组件内的压紧板下方设置有在轴向限位上层石墨的轴向定位装置,堆芯围筒组件包括堆芯围筒,堆芯围筒内壁上设置有2个以上沿着轴向上下平行排列的周向限位层,周向限位层由沿堆芯围筒内壁周向设置的多个周向限位件构成,2个以上周向限位层在周向方向限制设置在堆芯围筒内的石墨。本发明能够实现金属构件对设置在其内的石墨构件的包容和定位,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金属构件和石墨构件之间的移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1407692.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电磁泵辅助驱动的碱金属热管及其传热方法,包括:电源、电磁泵和热管202,所述电磁泵环套在热管202的外表面,电源连接电磁泵;所述热管202还包括:热管包壳4、热管吸液芯5、热管中心气腔6和保温层7;所述热管包壳4内部为热管中心气腔6;热管中心气腔6外壁设置有热管吸液芯5;热管包壳4的外部中部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电磁泵还包括:电磁泵沟槽、初级铁芯201、内层铁芯203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外壁设置有初级铁芯201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内部中心固定有内层铁芯20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