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4355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01960.9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动力压水堆用锆合金,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由下列成分组成:Sn:0.05-0.25%,Nb:1.05-1.35%,Fe:0.15-0.45%,Cr:0.02-0.2%,Cu:0.02-0.2%,V或Bi:0-0.2%,Ni或Al:0-0.2%,O:0.06-0.16%,C:小于0.008%,N:小于0.006%,余量为Zr及其它杂质。本发明在Zr-Sn-Nb合金基础上,添加了其他用于改善合金性能的元素成分,并选择了适当的组分含量,本发明提供的合金性能满足核动力反应堆高燃耗对堆芯结构材料的要求。由这种原型合金制备的产品提高了在堆外纯水特别是在氢氧化锂水溶液中的耐均匀腐蚀性能,提高了在高温蒸汽中的耐疖状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414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70999.5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深圳市万斯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燃料包壳管双轴蠕变内压及变形测量装置,包括高温真空炉,所述高温真空炉上还安装有两夹具,两夹具用于将布置于高温真空炉内的待测试的包壳管夹持固定;内压控制模块,所述内压控制模块与待测试的包壳管连接,用于对包壳管内部进行增压;3D蠕变测量模块,所述3D蠕变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包壳管在经内压控制模块对其内部进行增压时的径向变形量。本发明基于3D蠕变测量模块,可实现对包壳管的轴向、径向变形量的非接触式实时测量,相比常规的接触式测量方式,可消除因包壳管震动而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进而提高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081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03407.5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深圳市万斯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燃料包壳管双轴蠕变高温夹具,包括两夹紧机构,每一夹紧机构均包括一安装壳体;每一安装壳体的一端还均开设一连接孔,包壳管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一连接孔内;其中一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沿其轴向还开设一与连接孔连通的通气流道,且该安装壳体的外壁还设有与通气流道连通的通气接口;每一连接孔内还均安装一套设于包壳管外壁的密封件;每一安装壳体设有连接孔的一端还固定连接一连接环,且每一连接环内还均安装一套设于包壳管外壁的压紧组件,压紧组件用于将密封件压紧限位于连接孔内。本发明采用了分体的设计,可有利于试验动态拉压过程中,不会导致密封件松脱、掉落,进而保证试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323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99511.9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路怀玉 , 唐昌兵 , 李垣明 , 黄永忠 , 余红星 , 柴晓明 , 李文杰 , 张瑞谦 , 潘小强 , 邱玺 , 李权 , 张坤 , 高士鑫 , 辛勇 , 青涛 , 郭子萱 , 殷明阳 , 王严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ODS不锈钢基的弥散微封装棒状燃料元件及反应堆,包括基体和多重包覆结构燃料颗粒,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所述多重包覆结构燃料颗粒的燃料空腔,所述多重包覆结构燃料颗粒设置在所述燃料空腔内;所述多重包覆结构燃料颗粒包括:燃料核心及包覆在所述燃料核心外侧的无燃料层;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多重报复结构燃料颗粒设置在基体内的燃料空腔内,从而省去了燃料元件无包壳,避免了芯块‑包壳力学相互作用,结构简单,能够节省堆芯空间,减少传热间隙,有效降低燃料运行温度,包容裂变产物能力强,宏观辐照肿胀量低、抗高温失效能力强,安全性高,适用于高温反应堆对堆芯小型化、高温高固有安全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94140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109344.6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02 , C22C38/22 , C22C38/28 , C22C33/02 , B22F3/15 , B22F3/20 , B22F3/24 , B22F5/10 , B22F9/04 , C21D8/10 , C21D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用纳米氧化物强化铁素体钢、管材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ODS钢的性能无法进一步满足更高要求的热管式反应堆的特定环境对结构材料的要求,同时ODS钢材现有的加工方式受到ODS钢材的加工性能的局限,不利于制造热管式反应堆中的管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纳米氧化物强化铁素体钢的原料组分如下:Cr:12~15%,W:1~5%,Ti:0.2~0.8%,Si:0.1~0.6%,Zr:0.3~0.8%,Y2O3:0.2~0.7%,Fe:余量。本发明的纳米氧化物强化铁素体钢具有力学性能及抗辐照肿胀能力好以及实现材料的近净成型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48305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727806.3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04B35/577 , C04B35/80 , C04B35/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共沉积复相界面的SiCf/SiC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CVI工艺对SiC纤维预制体进行界面沉积,以丙烯为碳源气体、以三氯甲基硅烷为碳化硅源气体进行共沉积;载气为氢气,稀释气体为氩气和氢气;利用CVI工艺对完成界面沉积的SiC纤维预制体进行SiC基体沉积,碳化硅源气体为三氯甲基硅烷,载气为氢气,稀释气体为氩气和氢气。制备获得的SiCf/SiC复合材料,在纤维与基体之间为PyC‑SiC复相界面,PyC‑SiC复相界面是共沉积形成的、由SiC纳米晶和热解炭相PyC组成的复相界面。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利用CVI共沉积制备PyC‑SiC复相界面以及SiC基体的致密化两个主要步骤,界面制备更容易控制且制备效率也更高;所制备的SiCf/SiC复合材料的强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3524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543531.0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4B35/80 , C04B35/565 , C04B35/573 , C04B35/622 , C04B35/626 , C04B35/628 , C04B35/64 , B28B1/00 , B33Y10/00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碳化硅、碳纤维和硅微粉,真空烘干;碳纤维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纤维的表面形成无定形碳;碳化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化硅的表面形成硅薄膜;硅微粉、碳纤维和碳化硅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设置成形参数及扫描策略,将结构/功能件模型输出为STL格式并导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将混合粉通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在保护气的气氛下进行结构/功能件成形,实现碳化硅基陶瓷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本发明安全高效,制造的结构/功能件致密度高且组织均匀,可实现近净尺寸成型,无需后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8996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17962.5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用大长径比管材真空镀膜机的工件架及其镀膜机,解决了现有的核反应堆用的大长径比的锆管镀膜所用的镀膜机的加热均匀性、电弧均匀性不好以及密封性不好,从而导致镀层要么结合力不足,要么均匀性不足,要么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公转组件和自转组件,所述公转组件包括大转盘和大齿轮,所述大转盘和大齿轮通过轴连接,所述大转盘位于所述大齿轮的下方,所述自转组件包括小齿轮和自转轴,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所述自转轴与所述大转盘连接,所述自转轴上安装工件。本发明具有镀膜均匀、结合力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11316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0270625.2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燃耗长寿期锆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的锆合金为燃料元件包壳材料,涂层为金属Cr涂层,金属Cr的纯度大于99.95%,涂层厚度为1~10μm。本发明中的涂层主要用来提高锆合金包壳的耐腐蚀性能及抗高温氧化性能,以达到提高燃料元件的固有安全性以及延长换料周期的目的。本发明并提供了该涂层的制备方法,通过方法的优化,获得更加良好的涂层结合力和精细的涂层表面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1086315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234942.5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22 , C22C38/06 , C22C38/28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02 , C22C33/02 , B22F9/04 , B22F3/15 , B22F3/17 , B22F3/18 , G21C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进核燃料元件包壳用FeCrAl基ODS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FeCrAl基ODS合金成分配方将Fe、Cr、W、Al、Nb、Ti、V元素进行熔炼获得合金,将熔炼后的合金采用雾化制粉技术获得目数小于200目的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与Si和Y2O3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球磨处理;球磨后的粉末封入钢制包套中通过热等静压进行烧结致密化;热等静压后获得合金坯,将合金坯进行锻造处理;锻造后的样品经热轧处理获得FeCrAl基ODS合金。本发明通过优化组分及控制工艺获得的FeCrAl集ODS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