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制连接电荷转换器的多通道电源适配器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175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80701.X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线制连接电荷转换器的多通道电源适配器和应用方法,涉及电源适配器领域,解决了国内需求一种能够满足个别电荷转换器连接和测试的一般性要求,同时又能够满足多个电荷转换器同时连接和测试的特殊需求的新的电源适配器的问题。本发明中电源适配器用于向N路电荷转换器提供工作电流,并且提取由N路电荷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压信号;本发明中电源适配器连接的电荷转换器数目为N个,电源适配器与每个电荷转换器均通过2根导线连接,同一个电荷转换器输出交流电压信号的线路与接收工作电流的线路为同一线路;可应用于核电厂松脱部件和振动监测系统的国产化两线制连接电荷转换器的多通道电源适配器的设计空白。

    松脱部件监测系统电荷转换器的远程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60995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711008584.7

    申请日:2017-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松脱部件监测系统电荷转换器的远程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信号处理终端、多个远程自检单元,信号处理终端通过长距离传输电缆传输到单个的远程自检单元。本发明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在信号处理机柜的监测软件界面上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加速度计信号与远程固定电荷信号在电荷转换器输入端的切换,并且同步对界面显示数据进行观测,快速完成电荷转换器功性能好坏的分析与判断,不仅明显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无效照射,因此松脱部件监测系统中电荷转换器的远程在线检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非能动排出燃料球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高温堆堆芯

    公开(公告)号:CN110136848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423837.X

    申请日:2019-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能动排出燃料球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高温堆堆芯,所述堆芯包括若干燃料球和导管;所述若干燃料球布置于堆芯活性区内,堆芯活性区内还填充有熔盐冷却剂;所述导管的轴向一端与堆芯活性区连通、轴向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熔盐热胀冷缩原理排出燃料球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先进高温堆堆芯,通过事故工况下,熔盐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引起堆芯压力升高,非能动打开单向减压阀,排出堆芯冷却剂和燃料球,减少堆芯燃料装量的方式,降低堆芯反应性,维持长期停堆,保障堆芯安全性。

    一种基于复合式燃料元件的超临界水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10867260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50113.9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复合式燃料芯块,沿径向包括实心内区燃料芯块和包围实心内区燃料芯块的连续环状外区燃料芯块,以外区燃料芯块为UO2、内区燃料芯块为BeO形成UO2/BeO复合芯块;或者以外区燃料芯块为UO2、内区燃料芯块为ThO2形成UO2/ThO2复合芯块;一种复合燃料元件,在燃料元件沿轴向方向上,UO2/BeO复合芯块与UO2/ThO2复合芯块交替布置;一种燃料组件,导向管和所述燃料元件按照正方形或正三角形栅格规则排列,构成正方形或正六角形燃料组件;一种临界水冷堆,由若干上述燃料组件构成超临界水冷堆堆芯。本发明利于提升超临界水冷堆的堆芯安全性及其燃料经济性,并简化燃料组件及堆芯方案,大幅提高超临界水冷堆的可靠性及工程可实现性。

    一种冷却剂交错流动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108280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27286.9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剂交错流动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所述燃料组件沿着径向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内盒、隔热围筒和外盒,所述内盒包含的区域为I区,内盒与隔热围筒之间的区域为II区,隔热围筒与外盒之间的区域为III区,所述I区内设置有1个导向管,II区布置低富集度燃料棒,III区布置高富集度燃料棒,所述燃料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封头和上封头,所述下封头上设置有下封头导流孔,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上封头导流孔,其中,冷却剂在I区、II区和III区交错流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由于采用慢化水棒及冷却剂多流程设计技术,导致的燃料组件及堆芯结构复杂化问题,同时具有提高堆芯冷却剂流速、强化传热,降低燃料包壳温度的优点。

    一种内插束棒型控制棒的燃料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5931678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303241.2

    申请日:2016-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内插束棒型控制棒的燃料组件,主要解决了现有具有十字形通道的燃料组件均不能同时满足堆芯顶部插入和实现控制棒组件的水力缓冲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呈2×2的方式排列的四个单元组件,该四个单元组件的壁面构成十字形通道(1),其特征在于:该十字形通道(1)内设置有紧密排列且便于控制棒插入的导向管(3)。本发明具有既可以实现控制棒组件从堆芯顶部插入,又可以实现控制棒组件的水力缓冲等优点。

    一种嵌入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堆燃料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6448750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11055658.8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堆燃料组件,包括燃料棒及导向管,还包括组件盒、水棒盒及隔热盒,组件盒及隔热盒均为管状结构,且组件盒、隔热盒、导向管、燃料棒相互之间呈平行关系;组件盒套设于隔热盒的外侧,组件盒的两端均位于隔热盒的两端之间;隔热盒内、隔热盒的外壁与组件盒内壁之间的空间内均设置有燃料棒,所述导向管设置于隔热盒内;所述组件盒上还设置第二流程冷却剂出口及第二流程冷却剂入口,所述第二流程冷却剂出口及第二流程冷却剂入口均位于组件盒侧壁上的;所述水棒盒为设置于隔热盒内的管状结构,水棒盒的长度方向与隔热盒的长度方向共向。该燃料组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燃料组件制造和使用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一种超临界水冷堆控制棒装载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504800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62587.4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7/117 G21C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冷堆控制棒装载方法及结构,所述方法为选择单个或多个相邻的控制棒组件作为一个组合体,并将该组合体上的控制棒组件固定在一台控制棒驱动机构上,通过该控制棒驱动机构完成其上的单个或多个控制棒组件的提升或下插;所述结构包括位于超临界水冷堆压力容器上的控制棒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单个或多个相邻的控制棒组件固定在同一控制棒驱动机构上。本发明可降低超临界水冷堆压力容器顶盖设计难度,并简化控制棒组件运行管理程序,提高超临界水冷堆经济性、安全性及工程可实现性。

    电动脉冲锤及电动脉冲锤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0061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288708.7

    申请日:2013-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脉冲锤,包括锤头、法兰盘、套筒组件、定铁芯、动铁芯及线圈骨架,套筒组件一端开口,线圈骨架设置在套筒组件内且与套筒组件的封口端连接,线圈骨架上缠绕有线圈,法兰盘与套筒组件的开口端连接,线圈骨架构成有通孔一,法兰盘构成有通孔二,锤头与法兰盘连接且其一端嵌入通孔二内,定铁芯设有固定在法兰盘和线圈骨架之间区域的定位台,定铁芯一端嵌入通孔一内,其另一端嵌入通孔二内且与锤头嵌入通孔二的一端接触,动铁芯设置在通孔一内且与定铁芯之间存在间隙。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电动脉冲锤构成的电动脉冲锤试验装置,采用本发明便于在核电站的反应堆内模拟松脱件撞击声,操作便捷,并能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辐射危害。

    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32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310042981.1

    申请日:201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热套管(204)及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内构件之间构成有环腔及接通环腔的下腔室,堆内构件内设有上腔体、出口蒸汽腔、集流腔及接通上腔体的混合腔体,上腔体与环腔接通,集流腔与下腔室接通,出口热套管(204)与出口蒸汽腔接通,反应堆压力容器设有接通环腔的进口接管(107)及接通出口热套管(204)的出口接口管(103),混合腔体和出口蒸汽腔均通过燃料组件与集流腔接通。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通过设计为双流程堆芯结构,避免了过多的流程导致堆芯安全系数降低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