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751417U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20059721.6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A61B1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00491 , A61B17/8825 , A61B2017/00495 , A61B2017/8838 , A61C5/64 , A61J1/2031 , A61J1/2041 , A61J1/2051 , A61J1/2089 , A61J1/2093 , A61M5/2429 , A61M5/2448 , A61M5/283 , A61M5/284 , A61M2005/247 , B01F13/0023 , B01F15/0087 , B01F15/0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成分混合装置,所述3成分混合装置在将例如外科用手术或牙科用手术(或处置)等中使用的3成分混合粘结剂混合时任何人都能够容易且均匀地混合上述3成分的药物。所述3成分混合装置具有注射器和活塞,所述注射器在前端侧形成有药物排出口,并且第1垫圈和第2垫圈滑动自由地配置在该注射器上,在上述药物排出口和上述第1垫圈之间收纳第1药物,在上述第1垫圈与第2垫圈之间收纳第2药物,所述活塞在轴向上形成有贯通孔,且收纳有第3药物的药液容器能够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后端侧,进而上述活塞滑动自由地从前端侧插入到所述注射器中。
-
公开(公告)号:CN203280431U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20311149.2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15/0237 , A61B17/00491 , A61B2017/00495 , B01F3/12 , B01F13/0023 , B01F15/0206 , B01F15/0225 , B01F15/0258 , B01F2215/0027 , B01F2215/00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3成分混合装置及3成分混合粘结剂套装,在将例如外科手术(或处理)或牙科手术(或处理)等中使用的3成分混合粘结剂混合时,使用上述装置及套装,任何人都能够容易且均匀地混合上述3种药物。所述装置具有预先收纳有第1药物的注射器、柱塞、和形成有第2药物容器的连接部和第3药物容器的连接部且在基端部形成有汇流通路移注针连接器,在混合时,移注针连接器可拆装地安装于注射器的排出口,并且第2药物容器安装于第2药物容器的连接部,进而第3药物容器安装于第3药物容器的连接部,通过拉拽预先插入注射器内的柱塞,将第2药物和第3药物导入上述注射器内,由此将第1药物、第2药物和第3药物在上述注射器内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219658793U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20138988.2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5 , H01M10/625 , G06F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装置。本公开文本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一对金属板;树脂流路壁部,所述树脂流路壁部被夹在前述一对金属板之间;和树脂固定部,所述树脂固定部将前述一对金属板中的一者固定于其中的另一者。对于树脂流路壁部而言,用于使热交换介质循环的内部流路是由前述一对金属板中的至少一者及前述树脂流路壁部形成的。前述树脂固定部与前述树脂流路壁部熔接。前述树脂流路壁部的结晶度低于前述树脂固定部的结晶度。前述树脂流路壁部的结晶度与前述树脂固定部的结晶度之差为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204168634U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20356904.3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壳体部件,所述电子设备用壳体部件的结构可以高生产率地制作。电子设备用壳体部件(100)具备由金属构成的壳体主体(10)和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树脂部(20)。壳体主体(10)的表面包含形成为凹凸形状的凹凸形成区域(11)。树脂部(20)对着凹凸形成区域(11)接合,而且,构成该树脂部(20)的树脂材料侵入凹凸形状的凹部(13)。树脂部(20)包含选自立设于凹凸形成区域(11)的柱状构件(210)和平板状构件(220)的1种以上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9984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380070126.3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东海大学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公立大学法人横浜市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培养装置具备容纳培养液的容器主体、以及在前述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培养室的培养芯片,前述容器主体具备具有透光性和透气性的底壁部,前述培养芯片具有框部和膜构件,前述框部与前述底壁部的上表面抵接,前述膜构件具有透液性或含液物质透过性并且固定于前述框部的上表面,与前述底壁部和前述框部形成前述培养室。
-
公开(公告)号:CN11969844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80026656.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L53/02 , C08L23/00 , C08L23/0807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刮伤性优异且能够形成低光泽的外观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和其制造方法,本公开涉及如下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和其制造方法,该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包含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所述第一组合物含有烯烃系树脂(A)、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交联剂(F),所述第二组合物含有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C),所述嵌段共聚物具有至少一个以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作为主体的嵌段和至少一个以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作为主体的嵌段,成分(B)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为10~180质量份,成分(C)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为170~500质量份,成分(B)的含有率和成分(C)的含有率之和W0与凝胶含量W1之比W1/W0为0.01~0.70。
-
公开(公告)号:CN11473002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080081525.6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木正利
IPC: G02B5/02 , H05B33/04 , H10K50/84 , H10K50/854 , C08L101/00 , C08L63/00 , C08K9/06 , C08K3/36 , C08J5/18
Abstract: 使光扩散性热固型片材含有包含热固型树脂及表面修饰二氧化硅粒子的热固型树脂组合物,并使表面修饰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0.1μm以上1.5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949803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80051282.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H10K50/844 , G02B5/20 , G02F1/1335 , G09F9/30 , H10H29/851 , H10K59/38 , H10K85/00
Abstract: 显示装置用密封材料包含环氧树脂、热酸引发剂和荧光体。通过预定的试验测定的氟离子的量为100ppm以下,或者,热酸引发剂为以B(C6F5)4‑为抗衡阴离子的季铵盐。
-
公开(公告)号:CN1194219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80049751.X
申请日:2023-06-23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F232/08 , B32B27/00 , C08F8/00 , C08F210/00 , C08J5/18 , C08J5/24 , H05K1/03
Abstract: 一种环状烯烃系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环状烯烃系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环状烯烃系共聚物包含:(A)一种以上的源自烯烃的重复单元、(B)一种以上的源自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和(C)一种以上的源自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前述环状烯烃系共聚物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以上,前述方法具备:在含有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烯烃、环状非共轭二烯和环状烯烃共聚的聚合工序,前述过渡金属化合物(A)含有选自由过渡金属化合物(A‑1)和过渡金属化合物(A‑2)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前述化合物(B)含有选自由有机金属化合物(B‑1)、有机铝氧化合物(B‑2)和与前述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B‑3)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47032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980048622.2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7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10/052
Abstract: 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含有:添加剂A,所述添加剂A为选自由下述式(A)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添加剂B,所述添加剂B为选自由单氟磷酸锂及二氟磷酸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和添加剂C,所述添加剂C为选自由具有硫‑氧键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式(A)中,R1表示氟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氟代烃基,R2~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或碳原子数为1~6的氟代烃基。#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