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625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6263.7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提供已降低了高频振动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1)包括弹性体(4)和布置在弹性体(4)之间且连接到该弹性体(4)的中间板(5)。中间板(5)具有比弹性体(4)大的声阻抗(Z2),并且中间板(5)以其垂线(O)相对于振动输入方向以角度(θ1)倾斜的方式布置在弹性体(4)之间。

    防振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78745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20212.9

    申请日:2008-0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83 F16F15/02

    Abstract: 在车辆(14)上安装有一种防振装置(10)以进一步提高车辆(14)的驾驶稳定性。该车辆(14)设置有车体架(2),在车体架(2)中安装有驱动单元(11)和驱动轴(12)。驱动单元(11)包括引擎(11a),驱动轴(12)接收从引擎(11a)传递来的转矩并且在轴方向的两个端部处连接有轮胎(13)。防振装置(10)包括:连接部件(16),用于将驱动单元(11)和车体架相连接;检测部件(17),用于检测从驱动单元(11)传递至驱动轴(12)的转矩的变化;以及控制部(18),用于基于来自检测部件(17)的检测信号而操作连接部件(16),来控制驱动单元(11)的振动行为中的至少驱动单元(11)的滚动振动。

    车辆用的隔振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6257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580056263.7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提供已降低了高频振动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1)包括弹性体(4)和布置在弹性体(4)之间且连接到该弹性体(4)的中间板(5)。中间板(5)具有比弹性体(4)大的声阻抗(Z2),并且中间板(5)以其垂线(O)相对于振动输入方向以角度(θ1)倾斜的方式布置在弹性体(4)之间。

    车辆减振系统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7711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17522.1

    申请日:2012-03-13

    Abstract: 检测来自控制对象的发生源的转动信号,并且在转数(频率)改变时,读取存储在控制装置(11)中的且基于与该频率相对应的过去控制结果的自适应滤波器(33,34)的滤波器系数的收敛值,并且将该收敛值设置在自适应滤波器(33,34)中作为初始值。通过使用滤波器系数的初始值来更新自适应滤波器(33,34),且自适应滤波器(33,34)将控制信号(y(t))输出至致动器(ACM(3a))。LMS运算单元(37,39)读取根据转动信号计算出的参考信号和传感器(9)检测到的加速度信号(误差信号)(e(t)),并且进行更新自适应滤波器(33,34)的滤波器系数的处理。自适应滤波器(33,34)基于更新后的滤波器系数来将控制信号(y(t))输出至ACM(3a)。

    防振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78745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0880020212.9

    申请日:2008-0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83 F16F15/02

    Abstract: 在车辆(14)上安装有一种防振装置(10)以进一步提高车辆(14)的驾驶稳定性。该车辆(14)设置有车体架(2),在车体架(2)中安装有驱动单元(11)和驱动轴(12)。驱动单元(11)包括引擎(11a),驱动轴(12)接收从引擎(11a)传递来的转矩并且在轴方向的两个端部处连接有轮胎(13)。防振装置(10)包括:连接部件(16),用于将驱动单元(11)和车体架相连接;检测部件(17),用于检测从驱动单元(11)传递至驱动轴(12)的转矩的变化;以及控制部(18),用于基于来自检测部件(17)的检测信号而操作连接部件(16),来控制驱动单元(11)的振动行为中的至少驱动单元(11)的滚动振动。

    隔振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58990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480057774.6

    申请日:2014-1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维持产品特性的同时使隔振装置的构造简单化。涡室单元(31)形成于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各涡室单元(31)均具有: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该第一连通孔(32a)向第一液室开口,该第二连通孔(32b)向第二液室开口;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该第一涡室(33a)经由第一连通孔(32a)与第一液室连通,该第二涡室(33b)经由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液室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该流动调整通路(34)使第一涡室(33a)与第二涡室(33b)连通,并且沿涡室(33a,33b)的周向向涡室(33a,33b)开口。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33a,33b)被形成为使得从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隔振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5899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80057774.6

    申请日:2014-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B60K5/1208 F16F13/08 F16F2230/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维持产品特性的同时使隔振装置的构造简单化。涡室单元(31)形成于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各涡室单元(31)均具有: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该第一连通孔(32a)向第一液室开口,该第二连通孔(32b)向第二液室开口;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该第一涡室(33a)经由第一连通孔(32a)与第一液室连通,该第二涡室(33b)经由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液室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该流动调整通路(34)使第一涡室(33a)与第二涡室(33b)连通,并且沿涡室(33a,33b)的周向向涡室(33a,33b)开口。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33a,33b)被形成为使得从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车辆减振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7711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7522.1

    申请日:2012-03-13

    Abstract: 检测来自控制对象的发生源的转动信号,并且在转数(频率)改变时,读取存储在控制装置(11)中的且基于与该频率相对应的过去控制结果的自适应滤波器(33,34)的滤波器系数的收敛值,并且将该收敛值设置在自适应滤波器(33,34)中作为初始值。通过使用滤波器系数的初始值来更新自适应滤波器(33,34),且自适应滤波器(33,34)将控制信号(y(t))输出至致动器(ACM(3a))。LMS运算单元(37,39)读取根据转动信号计算出的参考信号和传感器(9)检测到的加速度信号(误差信号)(e(t)),并且进行更新自适应滤波器(33,34)的滤波器系数的处理。自适应滤波器(33,34)基于更新后的滤波器系数来将控制信号(y(t))输出至ACM(3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