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741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80016810.X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管理系统(1)具有: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回路连接部(20)、以及回路切换部(70c)。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将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与加热器芯(11)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将散热器(17)与发热设备(16)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部(25)将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与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流入流出。热管理系统(1)通过回路切换部(70c)切换为如下运转模式:使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以及使在发热设备(16)和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019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80065529.4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作为电池管理装置的能量管理器(1)管理搭载于车辆(A)的行驶用的电池(B)的状态。电池管理装置具有温度调整部(42)、环境信息取得部(10a)、温度推定部(10b)、目标温度设定部(10c)以及行驶速度调整部(10d)。目标温度设定部设定在进行车辆的行驶和温度调整部的工作而车辆到达充电设备时能够高效地进行电池的充电的目标电池温度。行驶速度调整部使用由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电池温度和由目标温度设定部设定的目标电池温度,确定车辆向充电设备行驶时的行驶速度的调整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47419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80016810.X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管理系统(1)具有: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回路连接部(20)、以及回路切换部(70c)。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将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与加热器芯(11)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将散热器(17)与发热设备(16)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部(25)将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与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流入流出。热管理系统(1)通过回路切换部(70c)切换为如下运转模式:使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以及使在发热设备(16)和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093587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380008012.2
申请日:2013-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278 , B60H1/04 , B60H1/143 , B60H1/32 , B60K11/02 , B60K2001/003 , B60K2001/005 , H01M10/625 , H01M10/6561
Abstract: 从所述第一泵(11)中排出的热介质和从所述第二泵(12)中排出的热介质彼此并联地连接到第一转换阀(19)。多个温度调节设备(15、16、17,18、50、65)的各自的热介质入口侧彼此并联地连接第一转换阀(19)。温度调节设备的各自的热介质出口侧彼此并联地连接第二转换阀(20)。所述第一泵(11)的热介质吸入侧和所述第二泵(12)的热介质吸入侧彼此并联地连接到第二转换阀(20)。各个温度调节设备在热介质在所述设备和所述第一泵(11)之间循环的状态和热介质在所述设备和所述第二泵(12)之间循环的另一状态之间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5324259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34712.3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22 , B60H1/00899 , B60H1/3204 , F25B25/005 , F25B49/02 , F25B2339/047 , F25B2500/27 , F25B2600/13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压缩机(23)、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及流动调整部(50b,60)。压缩机(23)吸入并排出制冷剂。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使从压缩机(23)排出的制冷剂与不同于空气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热介质。流动调整部(50b,60)在压缩机(23)停止的情况下使用于冷却制冷剂的冷却流体流动。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具备制冷循环单元(40)及部件(66,67)。制冷循环单元(40)由构成制冷循环(22)的多个设备(14,15,23,24)构成。部件(66,67)配置于空气温度比配置有制冷循环单元(40)的区域低的低温区域,且制冷剂在内部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96034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580006344.6
申请日:2015-0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7 , B60H1/00278 , B60H1/004 , B60H1/00428 , B60H1/00785 , B60H1/00864 , B60H1/00899 , B60H1/323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57 , B60H2001/3245 , B60H2001/3255 , B60H2001/3266 , B60H2001/3291 , F25B25/005 , F25B29/003 , F25B2339/047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泵(11),通过吸入并排出热介质而使热介质循环;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是通过泵(11)循环的热介质与朝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而对送风空气进行冷却除湿;热介质外气热交换器(13),使热介质与外气进行显热交换;压缩机(32),吸入并排出制冷循环(31)的制冷剂;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14),使制冷循环(31)的低压侧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热介质;以及第一切换阀(21)和第二切换阀(22),在第一除湿模式和第二除湿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该第一除湿模式为热介质在冷却器芯(16)与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14)之间循环的模式,该第二除湿模式为热介质在冷却器芯(16)与热介质外气热交换器(13)之间循环的模式。因此,降低为了抑制车窗玻璃的起雾所需要的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33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80020616.9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27/003 , F16K11/165 , F16K11/22 , F16K31/04 , F16K31/041 , F16K31/523 , F16K31/53 , F16K31/535 , Y10T137/87249
Abstract: 一种流动通路切换单元包括并排地设置的多个回转阀部件(1、2、3)。回转阀部件(1、2、3)包括:壳体(6、侧壁(11、12)、外周壁(13)、第一流体口(4L,4R,4L1,4R1,4L2,4R2)、第二流体口(5,5L1,5R1,5L2,5R2)、回转轴(9)以及阀调元件(8,80a,80b)。使第一流体口(4L,4R,4L1,4R1,4L2,4R2)和第二流体口(5,5L1,5R1,5L2,5R2)选择性地彼此连通的流动通路通过所述阀调元件的转动而形成。所述流动通路切换单元包括驱动机构(21),其使得所述阀调元件(8,80a,80b)驱动相应的预定转角。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单一驱动源(22),以及将所述单一驱动源的转动动力分别传递到所述多个阀部件的动力传递构件(23-25,31-34,31a-33a,61,91-97)。所述驱动源的转动动力被传递到所述阀部件的每个回转轴(9)以将所述阀调元件驱动到一个位置,所述阀调元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流体口的位置在所述多个回转阀部件中彼此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3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1010.2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1/08 , B60H1/24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Abstract: 具有:泵(11、12),吸入并排出热介质;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使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而调整送风空气的温度;第1热传递设备(13、81),具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在与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热介质温度调整部(14、15),对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热交换器用调整部(60a、60b、60c、60f、60g、60k),调整与第1热传递设备(13、81)中的热介质的热传递量、或者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的热交换能力以使与由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温度调整后的送风空气的温度(TC、TH)相关联的温度接近第1目标温度(TCO、THO)。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使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263732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80032295.9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 B60H1/00899 , F25B25/005 , F25B30/02 , F25B2339/047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热交换器用调节部(60b),其调节流经热媒外部空气热交换器(13)的热媒以及外部空气中至少一方的流量,以使得与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的表面温度(TC)相关联的温度接近于第1目标温度(TCO);以及制冷剂流量调节部(60d),其调节从压缩机(22)排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得与在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以及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17)中的至少一方的热交换器被温度调节而朝向车室内吹出的送风空气的温度(TAV)相关联的温度接近于第2目标温度(TAO)。由此,能够恰当地控制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3)的表面温度以及朝向车室内吹出的送风空气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492204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80019293.7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735 , B60H1/00899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49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1/08 , B60L11/1816 , B60L11/1874 , B60L11/1875 , B60L2240/34 , B60L2240/36 , B60L2240/545 , B60L2240/662 , B60L2250/12 , B60L2270/44 , B60L2270/46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10/7291 , Y02T90/14 , Y02T90/16
Abstract: 用于控制作为车厢的内部空气和车辆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控制对象的温度的车辆温度控制设备包括:能够储存热量的热容性元件(1);制冷循环(11),在所述制冷循环中,热量从低温侧被吸收并被耗散到高温测;热交换器(14,16),所述热交换器使热容性元件(1)与制冷循环(11)中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和散热部(19,31),所述散热部被构造成将制冷循环(11)的制冷剂中所包含的热量耗散到温度控制对象。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使用热容性元件进行的温度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