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射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88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80076157.4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节省无用的布线空间以谋求紧凑化的同时,控制在各散热片间的间隙内流动的气流以提高光源的冷却效率,而不会增加重量、制造成本。光照射装置(100)具备:散热体(40),其具有电线安装区域与光源安装区域被设置在不同的表面位置上的基板(20)、(30)以及竖立设置在该基板(20)、(30)的背面的多个散热片(41);光源(10),其被设置在光源安装区域;以及电线(60),其一端被设置在电线安装区域,与光源(10)电连接,多个散热片(41)以彼此空开间隔、气体在其间隙内流动的方式形成,电线的一端侧从基板的表面侧布置到散热片侧,并且在散热体的外形形状范围内从该散热片的安装根侧沿该散热片延伸至顶端侧。

    光照射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8852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780076157.4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节省无用的布线空间以谋求紧凑化的同时,控制在各散热片间的间隙内流动的气流以提高光源的冷却效率,而不会增加重量、制造成本。光照射装置(100)具备:散热体(40),其具有电线安装区域与光源安装区域被设置在不同的表面位置上的基板(20)、(30)以及竖立设置在该基板(20)、(30)的背面的多个散热片(41);光源(10),其被设置在光源安装区域;以及电线(60),其一端被设置在电线安装区域,与光源(10)电连接,多个散热片(41)以彼此空开间隔、气体在其间隙内流动的方式形成,电线的一端侧从基板的表面侧布置到散热片侧,并且在散热体的外形形状范围内从该散热片的安装根侧沿该散热片延伸至顶端侧。

    配线基板以及使用其的光照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76422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580038390.4

    申请日:2015-07-01

    Abstract: 本发明在使用了由金属构成的基底基板的配线基板中,能够通过手工作业轻易地钎焊电子器件,该配线基板包括:基底基板(21),所述基底基板(21)由金属构成;以及配线导体层(23),所述配线导体层(23)隔着绝缘层(22)而形成在所述基底基板(21)的上表面(21a)上。此外,配线导体层(23)上设置有钎焊有电子器件或者外部导线的个别钎焊区域(R2)。并且,基底基板(21)的与个别钎焊区域(R2)对应的部分(21X)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被去除。

    配线基板以及使用其的光照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7642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38390.4

    申请日:2015-07-01

    Abstract: 本发明在使用了由金属构成的基底基板的配线基板中,能够通过手工作业轻易地钎焊电子器件,该配线基板包括:基底基板(21),所述基底基板(21)由金属构成;以及配线导体层(23),所述配线导体层(23)隔着绝缘层(22)而形成在所述基底基板(21)的上表面(21a)上。此外,配线导体层(23)上设置有钎焊有电子器件或者外部导线的个别钎焊区域(R2)。并且,基底基板(21)的与个别钎焊区域(R2)对应的部分(21X)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被去除。

    光学单元及光照射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38590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680027453.7

    申请日:2006-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4292 G02B6/4206 G02B6/4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对棒状透镜和聚光透镜进行轴对合,同时能减少成形工序道数或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并降低成本的光学单元等。为此,设置聚光部(41)、以及作为一体形成于聚光部(41)的顶端侧并与所述聚光部(41)轴一致的光传递部(42)。聚光部(41)做成以光轴(C)为中心从基端向顶端略微扩大的旋转体形状,包括:在基端面(41a)开口的收容发光元件(21)用的凹部(43)、向内反射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侧周面(41c)、以及将来自发光元件(21)的光导出到光传递部(42)的顶端面(41b)。光传递部(42)呈大致圆柱形,包括:导入来自所述聚光部(41)的光的基端面(42a)、向内反射从所述基端面(42a)导入的光的侧周面(42c)、以及向外出射从所述基端面(42a)导入的光的顶端面(42b)。

    光学单元及光照射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8590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80027453.7

    申请日:2006-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4292 G02B6/4206 G02B6/4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对棒状透镜和聚光透镜进行轴对合,同时能减少成形工序道数或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并降低成本的光学单元等。为此,设置聚光部(41)、以及作为一体形成于聚光部(41)的顶端侧并与所述聚光部(41)轴一致的光传递部(42)。聚光部(41)做成以光轴(C)为中心从基端向顶端略微扩大的旋转体形状,包括:在基端面(41a)开口的收容发光元件(21)用的凹部(43)、向内反射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侧周面(41c)、以及将来自发光元件(21)的光导出到光传递部(42)的顶端面(41b)。光传递部(42)呈大致圆柱形,包括:导入来自所述聚光部(41)的光的基端面(42a)、向内反射从所述基端面(42a)导入的光的侧周面(42c)、以及向外出射从所述基端面(42a)导入的光的顶端面(42b)。

    发光二极管灯
    8.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1642935S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30063146.8

    申请日:2011-03-25

    Designer: 户川拓三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发光二极管灯。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灯。3.本外观产品的设计要点:全体外观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设计1立体参考图1。5.设计1是基本外观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