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5659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280069495.2
申请日:2012-08-30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B01J35/02 , C01B2201/10 , C01B2201/2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9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副产品的产生且低成本的臭氧生成系统。在本发明中,具备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原料气体的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具备多个流量调整部(71、72、73、75),并将由从第一氧流量调整部(71)输出的氧气和从混合气体流量调整部(75)输出的第一混合气体构成的第二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体而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在此,在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中生成的原料气体由氧气和氮气构成,氮相对于氧气的添加率比0ppm大且为100pp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71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047233.2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87 , C01B13/11 , C01B2201/10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2 , C01B220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抑制因保护层的劣化引起的臭氧的产生量的下降的臭氧产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层叠体(12)将电介质层(18a~18e)层叠而构成。放电电极(14)设置在电介质层(18a)上。感应电极(16)通过设置在电介质层(18b)上而隔着电介质层(18a)与放电电极(14)对置。保护层(20)以覆盖放电电极(14)的方式设置在电介质层(18a)上,且由玻璃陶瓷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715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47233.2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87 , C01B13/11 , C01B2201/10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2 , C01B220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抑制因保护层的劣化引起的臭氧的产生量的下降的臭氧产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层叠体(12)将电介质层(18a~18e)层叠而构成。放电电极(14)设置在电介质层(18a)上。感应电极(16)通过设置在电介质层(18b)上而隔着电介质层(18a)与放电电极(14)对置。保护层(20)以覆盖放电电极(14)的方式设置在电介质层(18a)上,且由玻璃陶瓷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14487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80011846.9
申请日:2013-02-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19/088 , B01J2219/00051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0809 , C01B2201/10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4 , C01B2201/76 , C01B2201/90 ,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的臭氧产生机构具备具有形成放电空间(305)的放电电极(30)的臭氧产生装置(3)、气体供给装置(1)、向放电电极(30)供给功率的电源装置、调节放电电极(30)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7)、控制臭氧产生装置(3)的运转的控制部(4)、检测臭氧产生装置(3)中的臭氧产生参数(Di)的检测部(25),控制部(4)根据从检测部(25)输出的臭氧产生参数(Di)的值,从通常的运转模式向洁净化运转模式转移,在该洁净化运转模式中,联合控制温度调节装置(7)和气体供给装置(1)或者温度调节装置(7)和电源装置,使放电电极(30)的温度上升到使五氧化二氮气化的温度,并使在放电空间(305)中的臭氧的产生继续的状态下,将放电电极(30)表面以及放电空间(305)洁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3795C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98810610.8
申请日:1998-10-22
Applicant: 神谷公司
Inventor: 罗伯特·G·凯特卡纯 , 阿绍特·P·凯特卡纯 , 阿丝米克·阿鲁申尼安 , 莫列夫·色雷·尼古拉耶维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G25/60 , A61L2/202 , A61L9/015 , C01B13/11 , C01B2201/10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Abstract: 一种用于通过在含氧气体中放电而产生臭氧的装置,该装置包含:设有穿过其一部分延伸的开孔的长方形截面介电元件,所述介电元件包括粗糙的第一表面和多个从第二表面延伸的凸缘,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是开孔的内部表面或者是介电元件的外部表面;包含多个与凸缘相接触的电导螺旋绕组的第一电极;由电导涂层构成的第二电极,其中电导涂层覆盖介电元件的粗糙表面;其中所述凸缘使所述第一电极沿介电元件的整个长度与所述介电元件保持恒定的距离。反射屏使累积的臭氧远离臭氧发生器并将其导引到用于进行处理的地方。可高效的将氧转化为臭氧,第二电极的熔化可通过快速的扩散由放电装置产生的热而提高臭氧的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277557A
公开(公告)日:2000-12-20
申请号:CN98810610.8
申请日:1998-10-22
Applicant: 中技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罗伯特·G·凯特卡纯 , 阿绍特·P·凯特卡纯 , 阿丝米克·阿特宛彦 , 莫列夫·色雷·尼古拉耶维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G25/60 , A61L2/202 , A61L9/015 , C01B13/11 , C01B2201/10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个臭氧发生器,其包含一个放电装置和一个反射屏。放电装置包含一个粗表面的介电元件,该元件具有一个中心开孔和一个夹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长方形截面。第一电极包含多个螺旋绕组,这些绕组与介电元件上的凸缘相接,第二电极包含电导涂层,其覆盖介电元件的粗表面。第一电极与中心开孔、介电元件和第二电极对准,从而沿放电装置的整个长度保持电极之间的恒定的间隔距离。通过多个固定支架与放电装置相接的反射屏使累积的臭氧远离臭氧发生器并将其导引到用于进行处理的地方。所揭示的发明可高效的将氧转化为臭氧,具有介电元件表面的第二电极的熔化可通过快速的扩散由放电装置产生的热而提高臭氧的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414487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80011846.9
申请日:2013-02-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19/088 , B01J2219/00051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0809 , C01B2201/10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4 , C01B2201/76 , C01B2201/90 ,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的臭氧产生机构具备具有形成放电空间(305)的放电电极(30)的臭氧产生装置(3)、气体供给装置(1)、向放电电极(30)供给功率的电源装置、调节放电电极(30)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7)、控制臭氧产生装置(3)的运转的控制部(4)、检测臭氧产生装置(3)中的臭氧产生参数(Di)的检测部(25),控制部(4)根据从检测部(25)输出的臭氧产生参数(Di)的值,从通常的运转模式向洁净化运转模式转移,在该洁净化运转模式中,联合控制温度调节装置(7)和气体供给装置(1)或者温度调节装置(7)和电源装置,使放电电极(30)的温度上升到使五氧化二氮气化的温度,并使在放电空间(305)中的臭氧的产生继续的状态下,将放电电极(30)表面以及放电空间(305)洁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105659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80069495.2
申请日:2012-08-30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B01J35/02 , C01B2201/10 , C01B2201/2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9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副产品的产生且低成本的臭氧生成系统。在本发明中,具备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原料气体的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具备多个流量调整部(71、72、73、75),并将由从第一氧流量调整器(71)输出的氧气和从混合气体流量调整器(75)输出的第一混合气体构成的第二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体而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在此,在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中生成的原料气体由氧气和氮气构成,氮相对于氧气的添加率比0ppm大且为100pp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8070A
公开(公告)日:1998-07-22
申请号:CN97113630.0
申请日:1997-06-2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1B1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0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Abstract: 以小型化实现大容量的臭氧发生装置,进而实现安装及维护容易的臭氧发生装置。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把接地电极及高压电极通过电介质相对配置、在上述电极间外加高压发生放电的放电体;把含氧气体供到电极间,借助于放电产生臭氧,其中,放电体具有多个放电单元,该放电单元通过对共同的接地电极配置多个电介质和/或电极而构成。把放电体多级层叠、连接起来构成块,把块多级层叠、连接起来构成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39486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710064144.7
申请日:2017-02-04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0 , C01B2201/22 , C01B2201/64
Abstract: 一种脉冲放电臭氧产生装置,所述的装置是采用金属电极之间的放电,其中高压电极是采用多尖齿的杆状金属电极,地电极是蜂窝形式的金属圆筒,每个高压电极是分别插入放置在一个金属圆筒中,高压电极和蜂窝地电极是放置在一个不锈钢制成的密闭壳体内,高压电极是与一个电源的高压输出端连接,地电极与壳体连接并与电源的地电极一并接地,在该密闭筒的一端设有氧气进入口,另一端是产生臭氧的出气口。该设备所产生的臭氧可用于高级氧化、灭菌消毒等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