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电离管和气体电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05356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11765.3

    申请日:2010-10-19

    Applicant: 刘平 倪嘉仁

    Inventor: 倪嘉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电离管,包含圆管基材、螺旋电感和两根外螺线,其中,所述圆管基材的外圆上设置有两条外螺线槽,所述外螺线分别缠绕在外螺线槽中,一根外螺线的一端接离子电源的电压输出端,另一根外螺线的一端接离子电源的接地端;所述螺旋电感置于圆管基材内部,所述螺旋电感由发热导线制成,所述螺旋电感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本发明的气体电离管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成本低,空气净化效果好。

    管式离子发生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3772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352498.7

    申请日:2016-05-25

    Inventor: 雷玉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式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离子管、高压线路和高压电路,所述离子管为透明玻璃管,所述离子管的内层设置有一层内层玻璃网,外层设置有一层外层玻璃网;所述高压线路包括高压电源输出线路和高压地输出线路,高压电源输出线路两端分别连接玻璃管内层玻璃网与高压电路,高压地输出线路两端分别连接玻璃管外层玻璃网与高压电路。本发明加工工艺简单,材料常见,成本低廉,安全性好,使电离面积最大化,能够更好的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空气净化的效果。

    用于对颗粒物料进行灭菌和/或消毒的设备和方法以及盒

    公开(公告)号:CN1101774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780064474.4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颗粒物料进行灭菌和/或消毒的设备(10)和方法。该设备包括用于产生电子束的至少一个电子源(20)和处理区(19),其中借助于电子束可以对物料进行灭菌和/或消毒。在第一方面,设备(10)还包括被激发至振动以输送和分离物料的第一振动面(11),第一振动面(11)具有多个槽道(12),物料可以在其中输送并借助通道分离。在第二方面,设备(10)在处理区(19)具有物料通道(21),在其中借助于电子束可以对物料进行灭菌和/或消毒,设备(10)具有流体可以流经的至少一个副通道(20),该副通道至少部分地在电子源(20)和物料通道(21)之间延伸并且与物料通道(21)流体隔离。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放入对颗粒物料进行灭菌和/或消毒的设备(10)中的盒(24)。

    横截面不同的电子束窗口瓦片

    公开(公告)号:CN10753394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80074491.7

    申请日:2015-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束系统窗口瓦片。所述窗口瓦片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个或以上结构。所述一个或以上结构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不同的或逐渐变窄的横截面。所述第一表面可以被配置为暴露于真空环境,并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由电子束生成器加速的电子。第二表面被配置为允许电子穿过并射向箔片。所述窗口瓦片可通过多种方面完善电子束处理系统,例如,增加电子通过量、降低电能消耗、减少所述箔片热量吸收、改善并延长箔片寿命、能够在电子束处理过程中使用尺寸更小、价格更低的机器。

    一种低能电子束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11244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10439555.7

    申请日:2012-11-07

    Inventor: 张华顺 赵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极低能、大面积、小散角、大动力学范围可调的极小束流电子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带栅极和引出极的电子枪、第一单电位透镜、第二单电位透镜和两个栅网;两个栅网之间形成减速间隙;所述第一和第二单电位透镜之间设有导向偏转板,第一单电位透镜在两对偏转板之间聚焦成像,所述第二单电位透镜的焦点位于该成像处。本发明的低能电子束装置,在整个飞行路程中束始终保持在高能量状态,从而避免了极低能量束在外磁场干扰下的严重偏移和各种二次效应的影响;此外,当能量改变时,只需调节能量值,输出的总是平行束,不仅调节简便,而且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